分类
子分类
专题
标签
排序
开山阳一代文风的“淮南二邱” / 郭寿龄
在清代,淮安文人辈出,在《清史稿》“儒林”、“文苑”等栏目中有传或提及的就有十四人之多,而首开地方文化氛围的先驱者即邱象升、邱象随兄弟,“胜国以来,首推邱氏”。乾隆五十五年(1790)“...
淮安小刀会概述 / 文史办整理
淮安小刀会概述 / 文史办整理 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淮安地方小刀会有两次兴盛时期:第一次,在军阀混战至北伐战争期间;第二次,在一九三九年日寇入侵淮安前后。范集、林集、盐河、黄码、三堡...
《淮安文史》第十八辑《古镇河下》目录
古镇河下 淮安(原淮阴)文史资料第21辑 楚州(原淮安)文史资料第18辑 二〇〇五年一月 目录 再现历史明珠的风采 ——序言 / 陈从亮(1) 千年古镇的文化轨迹 / 荀德麟(1) 名胜古迹编 ...
“碎珠四善”的杨靖 / 沈光祖
一、仕途荣显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元朝末年顺帝至正19年(1359)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少颖悟异常,笃于学,通经史大义,博学善文,学行素优,长益淹博。明洪武18年(1385),他会试京师,南闱告...
前言
淮安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星”光璀璨。《淮安古今人物》分别于1993年、1995年出版过第一、二集,收录了淮安古代和近现代79位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反映了淮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人...
古镇河下 / 刘怀玉
一、地名的由来 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据现在所知,乾隆年间编纂的《山阳县志》中尚未有河下这个地名。第一个用文字把河下这个地名记载入书的是吴进(1714-1795年)...
毛君元征传 / 柳诒征
原编者按:毛元征先生系吾淮清末民初的著名文士,文章词赋,遐迩推崇。辛亥革命后,一度“与顾秋岚承乏临时县议长事”①,一生著述等身,可惜丰才啬遇。本文系海内近代著名学者柳诒征(翼谋)先生...
近代考古学先驱罗振玉 / 杨升南
罗振玉在我国近代学术史上,是一位很有贡献的人物。他一生著作达一百三十多种,刊印书籍四百种以上。在晚年他曾给自己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毕生寝馈书丛,历观洹水遗文,西陲坠简,鸿都石刻,柱...
淮安县常备队蚂蚁甸抗敌记 / 林总
淮安县常备队蚂蚁甸抗敌记 / 林总 一九三九年冬,有一天日本侵略军从淮安城内出发,袭击我东南乡的蚂蚁甸。驻防该地的县常备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官兵一百五十多人,在中队长陆绍翘的领导下奋起抵抗...
西汉“勋冠三杰”的韩信 / 华炜
韩信(?-前196),秦末汉初淮阴人(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王力、王伯祥等皆称古淮阴治所在原清江市东南,即今淮安境内)。因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佐汉灭楚定天下,“勋冠三杰”①,司...
沦陷后的淮安见闻 / 李兰台
一九三九年春节刚刚过去,日寇进逼两准,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至农历正月十三日,淮安即陷入敌手,广大人民开始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奴役生活。笔者追忆当时及以后一段时间的见闻,特分述如后: 偷...
埋倭山 / 秦九凤
埋倭山.座落在淮安县城东北六十多华里的姚家荡(现属顺河乡)。埋倭山实际上是人工堆积起来的大土墩,说它是山,是为了纪念明代辛丑年状元沈坤在这里大胜倭寇的丰功伟绩。 据《淮安府志》和《山...
历史学生12月5日 18:140
您好,请问李源的资料是根据什么书籍查到的,谢谢!Zzh11月21日 01:150
我为祖辈感到骄傲。淮水悠悠 7月25日 21:500
您好,能帮我联系上作者林总吗?葛琴7月9日 13:551
怀念老父亲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