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行学者徐积 / 许鸿年 朱德慈

徐积(1028-1103),字仲车。先世久居山阳,曾祖崇、祖爽都没有做官,至父石,知融州罗城县(今属广西省)事。天圣八年(1030),仲车虚三岁,父石病殁,母王氏于是携其远依陕右外祖家,直至十五岁时始归山阳故里。二十岁那年拜从吴中著名学者胡瑗(字翼之)研习经艺,颖悟超人,享誉乡里。治平四年(1067)届不惑,中许安国榜敕同进士出身。可叹来及调官而母亡,仲车只好在家守孝。后又因耳疾,竞长期来得出仕。迄至元祐初(1086),因哲宗的近臣交互举荐,仲车方得以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绍圣三年(1096)转授和州(即今安徽省巢湖市一带,州治在和县境)防御推官,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特改宣德郎,崇宁二年(1103)复除监西京嵩山中岳庙,逾月,亦即是年五月初一日因疾殁于馆舍,享年七十六岁。

仲车平生以孝廉卓行闻天下。丧父时才三岁,即旦旦求之甚哀,母亲王氏让他读《孝经》,他便哭呼其父,泪落不止。因为父亲名石,乃终生不用石器,行路时遇石则避绕之。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吾遇之则怵然伤吾心,思吾亲,故不妨加足其上尔!”淮上人感其行,盛传其为“石边孝”。事母孝行更笃:自依外家时始,每天早晚两次整冠束带省候老母,从未有辍。应试入都时,不忍让母亲独守家里,乃推车载母徒步西行,途中风餐露宿,目灸雨淋,以致双耳失聪,影响了终生的宦途。母亡,他七日不进水浆,悲恸呕血。守墓三年,睡草席,枕土块,孝衣孝带未离身,大雪夜中仍伏墓侧哭不绝音,呼问母亲寒冷否。时吕溱知楚州,一日经过墓庐下,闻此哀音,不禁垂涕叹日:“想见鬼神中夜闻此声,亦须为公泣!”服丧期满,仍不撤供筵,起居馈献仍如其母在世一般无二。

仲车居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粗茶淡饭,绝不奢侈,磊磊然有君子之风从胡翼之问学期间,胡氏赏识其才华,特另辟一室,馈以美食,遣二婢奉侍,仲车一概婉言谢绝,处事尤为淳朴厚道,相传有一次他暂借别人一只书箕笑,隔宿去还,借笑人哄骗他说:“我那笑中本有金叶”。岂料仲车竟不与置辨,连连诺诺道歉,回家立即典衣易金还之。乡人闻此,愈加恭敬礼待,每每遇有争讼,多请他判裁决;州府当道闻之,为正民风,特屡厚赏其粟帛。

与其为人一样,仲车诲人论学亦善为先。为楚州教授期间,力主行事要遵君子之道,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曾经这样对门生们说:“诸君欲为君子,而使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已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父母欲之,乡人荣之,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者,未之有也!”门生们闻此良训,无不敛衽敬听,如醍醐灌顶。

正因其言善、行孝、思无邪,故其卒后十三年,亦即政和六年(1116),徽宗钦赐谥其为“节孝处士”,后人遂尊称其曰“徐节孝”。仲车之才首推经济,虽困于耳疾,长期屏居乡里,然未尝一日忘天下,因倍加精心地养育自己的经世济国之才,四方之事无不洞悉。据传有客自南越(今两广、越南一带)来淮,仲车与其纵谈南越的山川险易,镇戍疏密,口诵手画,若数一二,甚且有客所不知者,客因惊叹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唯徐公是也!”当然,在经济之术中,仲车最擅长的还是数那套山阳人的传统技术——治河,他曾著有专论《治河说》,见《徐节孝集》卷二十八。观徐氏之说,便很容易明白后世治河专家如刘鹗等人的学说理论诚由来源久矣!

次数学术:仲车淹通诸子百家,而治学以创伦理新观为先,已如前述。退即以六经为主,精攻注疏训诂,屡发先辈训诂大家如郑玄、郭璞等人所未覆,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启迪良多,恕不赘陈。复次方是创作:据传仲车自少及老,日作一诗,从未中辍。今天看来确当可信,因为今传三十一卷《徐节孝集》中,诗即占二十七卷。要而言之,仲车诗之古体长篇大多汪洋恣肆,不主故常,神似青莲。即律绝短篇如:“潋潋滟滟天尽头,只见孤帆不见舟。斜阳欲落未落处,尽是人间今古愁”(《薄暮江上》),如“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赠山谷》)等亦均清泠浑涵,情韵悠远,颇似太白。

仲车之行、之才皆为一世之杰,千载之下,犹令人追怀不已。

主要参考书目:
1、《宋史》卷四百五十九《徐积传》。
2、段朝端:《宋徐节孝先生年谱》。
3、徐积:《给节孝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