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号潜邱,山西太原人,世居山阳。清初学者,汉学考据家。阎氏世代书香,其祖阎世科,明万历二十三年(1604)进士,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等。其父阎修龄,字再彭,号饮牛臾,贡生,著有《红鸥亭词》等。母丁氏亦能写诗为文。幼年的阎若璩病弱口吃,愚钝迟滞,但苦读不辍,至15岁时才“心忽开朗”,颖悟绝人,过目不忘。不几年便成为远近闻名的饱学士子,致使许多名流不惜屈尊与之交往。康熙元年(1662)起,他几次回归太原乡试,但均名落孙山,惟一值得庆幸的是得以两次拜会傅山,与傅山建立了深笃的友谊。康熙十一年他回晋并巧逢顾炎武,一同游览考证晋祠沿革,共同改定顾著《日知录》。康熙十七年,他应博学鸿儒科落第后,便寓居京师,与许多名流过往切磋,被大学士徐乾学奉为上宾。不久应徐邀请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并协助徐乾学完成《资治通鉴后编》。徐去世后,编者星散,若璩又返回山阳,小舟载酒,徜徉于湖光山色之间。康熙三十八年和四十二年,他两次献颂诗给南巡的康熙帝,均未如愿。康熙四十三年,皇四子胤稹以书相邀,阎若璩欣然前往京师,被尊为上宾,日读其卷一篇,“未尝不称善”。不幸的是,他五月染病,虽经御医调治,也无济于事,终于六月病逝京城。
阎若璩是清代汉学研究的先驱,在学术上主张对经籍辨伪存真,还其本来面目。他推崇汉学,反对理学,指出“道学寡陋”,主张博古通今,“言必求其依据”,“精于考证”,“力求精核”。但他一味强调主汉不主宋,背离了经世济用的目的,使学问变成了“纯学术”的学术。
淮安河下志:阎征君名若璩,先世山西太原人,五世祖居淮安,以商籍应试,自龙门大参,世居新城,至牛叟先生修龄有“眷西堂”、“金石庋”、“嘉树轩”。明季,戍兵至,乃避居平河桥,有一蒲庵、影阁、鹪巢、鹤墩,西为饮牛草堂是也。征君一代名儒,撰述极富,有《尚书古文疏证》、《潜邱札记》、《四书释地》、《毛朱诗说》、《日知录补正》、《丧服翼注》、《博湖掌录》、《阎氏碎金》、《眷西堂》诸集。一时名士如李太虚、方尔止、王于一、杜于皇皆折辈行与交。徐尚书乾学延为上客,《一统志》多所编订,每曰:书不过阎先生目,讹谬百出。合肥李公天馥亦言:诗文不经百诗勘定,未可轻示人。为时所重如此。事详《征君年谱》,兹不备载。征君所服膺者,惟黄太冲、顾宁人。“词科五十人”中,犹多微词也。子詠,字左汾,官内阁中书。案:眷西堂有秋山红树阁,见《潜邱札记》后诗篇。征君所著书,每钤以“眷西堂”三字小印。《河下园亭记》。
杨伯柯《纲目订正》,阎百诗先生以五斗米易得之,藏贮眷西堂。见《山阳志遗》。阎百诗征君著书处在竹巷状元里南,今人呼为阎家过道。见《左汾近稿·诗话》,又见《陈检讨集·赠阎梓勤二十初度》寿叙注。河下状元楼西侧有巷曰“阎家过道”,疑即阎百诗征君故宅也。陈检讨其年集中有《赠阎梓勤二十初度》序注曰:梓勤居淮之竹巷状元里。案:梓勤名詠,为征君长子,幼时居此,其必为祖、父旧居可知矣。盖阎氏本西商,与李氏、杜氏诸家皆业鹾于淮,家于河下,其遗址俱可约略指之。相传李吉爻御史旧居河下绳巷中。
事迹详见:朴学大师阎若璩
阎若璩著作主要有古文尚书疏证、潜邱札记、眷西堂诗集、孔庙从祀末议、日知录补正、毛朱诗说、四书释地、朱子古文疑、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丧服翼注、孟子生卒年月考、校正困学纪闻、阎氏碎金、博湖掌故等。
现收藏电子版:
潜邱札记六卷 附眷西草堂诗一卷_清代诗文集汇编 141_13053587.zip
潜邱札记六卷 阎若璩撰 清乾隆九年眷西堂刻本
眷西草堂诗一卷 阎若璩撰 乾隆眷西堂刻潜邱札记附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尚书古文疏证 阎若璩(全二册)_10773925.zip
阎若璩 潜邱札记_皇清经解卷二十五.djvu
閻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djvu
阎若璩《四书释地,续 ,又续,三续》(缺324页后一页).djvu
毛朱诗说一卷 阎若璩_丛书集成续编 第五册 经部_12318734.zip
阎潜邱先生年谱 (1-2册)_11057948.zip
阎潜邱先生年谱补正(夏定域).pdf
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 第四辑 清阎潜邱先生若璩年谱_10521226.zip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802) 阎潜丘(若璩)先生年谱_10484013.zip
阎若璩年谱_11418436.zip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