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人返,恁携来、玉腕一般香洁。素手金刀才落处,道是鲛宫镂雪。回首西风,香零红乱,冷彻相思骨。玲玲片片,问谁捣破瑶月。
只为几缕柔丝,牵情南浦,神就闲根节。秋水凝精花葬魂,一段空明撰结。皎齿初尝,数声清脆,早解相如渴。移来玉井,为君重长新茁。
本词选自无锡市文物商店藏边寿民《杂画册》之十一墨迹。
册页下部用淡墨空勾莲藕五段,每段交接处撇出根须。一段已经切开,勾圈出藕孔,很逼真。下衬莲叶,以浓淡不等的墨色泼写,勾叶脉,叶的墨色与藕的白色构成强烈比照,相互映衬,极醒目。册页上部,采用随形变化的书写方式,题词一首,参差错落,给画面带来活泼的艺术情趣。画家识云:“调寄百字令。甲寅长夏,寿民写。”甲寅,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画家时年五十一岁。
题词全写画面上的藕,词与画对应关系紧密。起首二句,写采莲人携回白嫩的藕,像女子的手腕一样洁白、清香。这是写藕外形之色泽与馨香,用比喻手法。第二层写刀切嫩藕,雪白的手握住金刀,手起刀落,一片片雪白的藕出现在眼前,人道是鮫宫里织出的绡。“鮫宫镂雪”,传说南海有鲛人,居水中,能织出雪白的绡,见张华《博物志》。第三层词意突然一转,回想起西风刚起的时候,荷花凋零,红消香散,藕在水里想起它们,引起彻骨的寒意。最后二句,又回到切开的藕片上,片片玲珑剔透,好像天上玉一般的月亮被人捣破。于是,词人不禁发问:是谁将天上的瑶月捣破?这儿,将藕片比喻成捣破的瑶月,喻象很新奇,运用的是“曲喻”的手法,藕片是白色的,像是块白玉。藕片是圆圆的,像是满月。白玉可以镂空、捣破,正如藕片上的大小不一的圆孔。
后阕前三句,写它情牵南浦,藕片间有藕丝相连,由这几缕柔丝,联想到生长地南浦,想到自己是荷花的根节,不免情思缕缕,柔情如水。次二句,是第一层词意的申补,藕是南浦秋水凝成的精;荷花已谢,花魄就葬在藕根里,一段段嫩藕,由空明的秋水、明丽的荷花撰结而成。这一层词意,与前阕“回首西风”以下三句暗相扣合,表达了相似的艺术意想。第三层词意有转折,掉转笔头写藕的功能,雪白的牙齿初步尝尝藕片,数声清脆,便能解除口渴。“相如”,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他有消渴病。煞尾处,词人以画作真,将画藕当作真藕,准备将它移植到“玉井”来,让它重新发芽,重开硕大的荷花,长出粗壮无比的藕来,寄托着自己的美好愿望。词的这一层艺术意想,来自韩愈的《古意》诗:“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玉井”,美丽的井。“茁”,植物初生貌。
题词自始至终紧紧环绕画面“藕”的形象构思立意,前阕写它的外形美,后阕着意写它的内在美,歇拍处,写出画家的审美追求和美学理想,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如白描、比喻、曲喻、巧妙用典、前后呼应等,从各个层面表现莲藕之美,深化、发展了画意,同意境相得益彰,让读画人获得非常丰的审美享受。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