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李宗昉的行书诗扇

图片[1]-礼部尚书李宗昉的行书诗扇-老淮安

李宗昉(1779—1846),字静远,号芝龄,江苏山阳(今淮安楚州区)人。幼年聪慧,四岁诵诗文,八岁作文章,十六岁入县学。未满二十,其试艺文字,已相当出色。嘉庆六年(1801)应乡试拔萃,次年会试报捷,廷试第二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充实录馆纂修,国史馆、文颖馆协修。九年(1804)主管陕甘乡试,任副考官。后任贵州、浙江、江西学政。道光二十年(1820),充武殿试读卷官,署兵部尚书。道光二十四年(1844),升礼部尚书,并兼署兵部。道光二十六年(1826)卒于京中。李宗昉一生,以任学官和太子属官居多,又先后出任礼部、工部、户部、吏部、兵部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衔,足迹至顺天、贵州、浙江、江西等地,学识渊博,且又办事勤慎,著述颇丰。著有《闻妙香室诗集》十二卷、《闻妙香室文集》十九卷、《经进集》五卷、《闻妙香室词》一卷、《黔记》四卷。

李宗昉学识渊博,天质聪慧,在联词遣句中造诣很深。如一次嘉庆皇帝生辰,李氏贺联:“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此联的一三五七九字把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嵌入联中。对偶工整,文通字顺,不见斧痕。两句并列,竖着读当为:顺治泰平,康熙宁世,雍正然是,乾隆德恩,嘉庆千古万年。被嘉庆皇帝誉为嵌名联里的第一。在浙江任上,所撰温州江心寺楼联:“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一时传为佳话,在学术史上称为奇迹。

李宗昉出生于淮安,对古城淮安感情很深。在浙江任学政期间,曾校刻淮安学者吴玉搢所撰之《金石存》十五卷。极力推崇《金石存》的成就和吴玉搢在金石学研究方面的求索精神。淮安学者丁晏辑枚乘遗文为《枚叔集》,又辑陈琳遗文为《陈孔璋集》,李宗昉为之作序,称颂此集“诚艺苑之功臣,词林之册府也”。李宗昉又为丁晏所辑之《山阳诗征》刊刻作序,又求其所选《山阳耆旧诗》。一生对淮地文献贡献良多,为淮安地方文化作出了贡献。他的薪俸除用以赡养双亲和少弟之外,还帮助族人。对门生弟子,倾囊助之,培养了大量人才。平生工诗文,善书法。下面介绍《行书诗扇》就是他的作品。

《行书诗扇》,纵19厘米,横54厘米,纸本,上书《蒿坝江行遂至嵊县》诗三首,当是作者自作诗。李氏在浙江督学多年,对江南景物非常热爱。其诗如行云流水,生动自然,描绘了剡溪一带的自然风光,让人想起郁达夫的《南游日记》,读来令人亲切可爱。观其书法,生动飘逸,颇见天趣,真所谓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直抒胸臆,气象超然。令人想到魏晋风致,具有二王之韵味。因此李氏之书法是从魏晋中来,以后又掺入了赵文敏、董其昌笔意,故古淡潇洒,气清韵遒,颇见功力。其诗云:“便从剡曲满天看,乌背船客一榻纔。不问山名惟以看,任他青入小窗来。秋江水满白鱼肥,江上渔翁换酒归。醉看儿童蓬底卧,脚支双桨去如飞。闻道胡麻饭颗香,了山先问禹余粮。高寒境界清贫惯,多事腥仙乞食忙。”落款为“蒿坝江行遂至嵊县三首书应清籽大兄属即请教正,芝龄弟李宗昉。”下钤“李宗昉印”、“芝龄”印。“一氓清赏”收藏印。

此扇上钤“一氓清赏”收藏印,说明曾经李一氓所收藏。李一氓,四川彭县人,老一辈革命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在淮安,曾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一职。在战争期间,李氏收藏了大量书画作品,全国解放后悉数移交淮安,此件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此扇不仅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见证了一段收藏佳话,故具有重要意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