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桥考 毛鼎来

我幼时家住古镇河下石工头,那时常和小朋友在石工头之北、横跨市河通往河北大街的古老石桥——程公桥上嬉戏玩耍,观看市河上来往如梭的船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情景和程公桥的形状仍历历在目。市河本为淮河故道,此处为淮河上的一个渡口。据同治《山阳县志》载:“淮水由清口经甘罗城,达清江浦,至相家湾(今礼字坝西),趋柳浦湾,迤逦迂折,即古山阳湾也,一名山阳渡。”“自黄河北涉,其险遂平。”又据《河下志》载:石工头为“古黄河堤,其实淮流故道,后为淮所并也”,“万历十一年建西桥石堤九十八丈,以御淮河之冲,今所存遗迹。”因河北为盐商屯盐之所,此处遂为南北要冲,很有必要建一座桥。


然程公桥究竟何人建于何年,说法不一。据《河下志》称,此处曰“湛真寺桥”:“湛真寺石桥在湛真寺(在河北、今板闸镇河北村)山门左”,“跨盐河,为南北往来之津要,志称雍正年间湛其寺僧岳宗建,今里人皆称程公桥,不知何由。”又据《淮城信今录》记载:“此桥为陈潢遗金寺中所造,故此桥“当日陈公,不当日程公也”。另传程公桥是旧时由安徽寓居河下的程姓大盐商捐资建造,他一生经营盐业,广有资财,此处盐河(即古淮河,又为山阳湾)本无桥,南来北往很是不便,于是程公决心在此建桥,他利用经商盐船,每次从海州(今连云港一带)装运海盐到江南销售,然后就利用空船运回大量条石,据说,河下的十三条街道都是用这些条石铺成的。程氏又召集能工巧匠在盐河上建起了程公桥和淮城西门外的平和桥,从此盐河上南北变成通衢,促进了河下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程公桥是一座古老的拱形石桥,从桥基、桥孔、桥身直至桥顶,全部由条石或块石构成,造型精巧,高大雄伟。全桥共有53层台阶,北坡26层横条石,南坡27层横条石,中间为竖条石以便利木制独轮车上下桥。从竖条石中间被独轮车磨损下去的深深凹痕,可见此桥历经沧桑,亦可知程公桥的古老。桥顶为约五尺宽的平台,平台上方建有石门楼。桥身横约二丈,两旁的石栏杆由等距离的石柱和石板组成,石板上雕刻有各式各样的浮雕。东西两边桥孔的左右上方,各有两只龙头,龙口含珠,须爪飞舞,活灵活现,故又名五十三山四龙桥,简称四龙桥。明清两代,四龙桥上游八络绎,桥下舟楫往来,甚是繁华,它一直与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齐名。


程钟(字葭应,安徽歙人,业盐淮北,乾隆中创立淮安普济堂,捐资巨万)《久雨小霁偶过盐河石桥野》描绘了当时程公桥附近的优美景象。诗曰:高圩初筑似冈陵①,雨歇天晴偶一登,野水忽添三四尺,新秧已溉百千顷,茫茫远涨平洲渚,隐隐渔家散网罾,还爱隔溪饶画景,绿杨古寺晚烟凝②。(原注:①沿河新筑土圩。②岸北即湛真寺。)文革期间因在程公桥西建水闸需用石块,程公桥被拆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