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水利专家殷自芳 / 王汉义 殷大彰

晚清水利专家殷自芳 / 王汉义 殷大彰

(一)

殷自芳,字沚南(芷兰),又字明经,号霜圃,别号松竹草堂氏,晚号淮南老人。约生活在1820-1900年间,享年79岁①,是晚清淮安著名的水利专家。

殷自芳祖籍安徽,清初定居淮安河下,世代经营盐业,本是一商业大户。如今,在河下估衣街西段北侧的市河南岸,还留有一处殷自芳先辈为运盐建造的“殷家码头”。由于“纲盐改票”,海盐不再运到淮安批验抽税,致殷家失去盐业之利,近百口的大家族东奔西散,外出谋生,饥寒穷困交相煎迫。正如段逢元诗云:“昔年盐归淮北制,制盐人家声势赫;男不耕耘女不织,笑指盐引有正额。自从改票拙谋生,生计既窘生命轻;为农无田商少钱,咄嗟朝夕难支撑。悔不从前事耕作,斥卤新垦地方薄;稍余菽粟即为乐,繁华退尽归淡泊②。”由此可见当时惨景。故其父不得已弃商从政,在板闸淮关衙门(关于淮关情况,可参阅《清末民初的淮安关》一文,载《淮安文史资料》第四辑)谋了个书吏的差事。咸丰年间,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运河漕运失势,殷氏家业更加衰败,殷自芳就生长在这样一个没落的盐商家庭里。

据《续纂山阳县志》、《河下志》记载:殷自芳“少好读书,为人诚朴,重然诺,孤介不谐于俗,工古文,横溢有奇气,千言立就,究心水利”。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考取秀才,咸丰年间获“增贡”,官“候选训导”③。其父病殁后,殷自芳由板闸迁回河下,生活贫困,居无定所,曾先后寄寓估衣街的钉铁巷、周官巷等处。到年逾半百,事业稍有成就,才购置河下后三条巷一处房屋(现河下后三条巷28号),书室题名为“松竹草堂”。友人程钟(袖峰)曾题诗赞美寓居的恬静、幽雅:

主人新辟草堂宽,手植青松并竹竿;
蒋诩门庭陶令宅,于今大隐在淮干。
南窗吟啸足幽闲,罗列图书四壁间;
远绍旁搜宏著述,当知此地即名山④。

殷自芳后又在淮东乡刘舍、夏舍(今博里乡新民村)买田近十顷,病殁后,墓葬淮东乡凤谷村孙庄(今博里乡孙庄小学处)。

殷自芳生有一子二女,子汝金,字砺甫,又字髯九,县学生,为人乐善好施,和名医汪筱川等修复过二帝阁、状元楼等多处古迹,捐款承办河下公善堂、小人堂等慈善事业,还疏浚淮北乡渔滨河等,著有《蠖庐类稿》。

(二)

殷自芳在著作《运筹篇》中指出:“淮扬下河为高、宝、江、甘、兴、泰、东台、山阳、盐、阜十州县之地,厥土涂泥,其谷宜稻,灌溉之源在于运河,运河又上承洪泽湖之水,递相输灌……⑤”由于种种原因,干旱水灾时年可见,既“畏水如虎,又复惜水如金。”历史上洪泽湖堤上的武家墩、高良涧、高家堰、古沟坝、佘家坝、十三堡和运河堤上的露筋庙、崇湾堤、清水潭、邵伯镇、状元墩、马棚湾、荷花塘、六安闸等地屡次决口。以清水潭(在现淮阴市清河区)为例,在康熙九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十九年五次决口。后“或三四年,或八九年,或十数年,小则漂庐舍没田畴,大则灌城邑杀民人,其惨状视兵劫为甚⑥。”同治五年(1866)6月29日,“清水潭漫决多丈,洪涛巨流,横竖数百里,兴(泰兴)、泰(泰州)城中水深数尺,而禾稼之淹伤,庐舍之漂没,其惨更不忍言。”当时淮安名士裴荫森、殷自芳、丁显等纷纷撰文提出治淮方略。如裴有《上河督请复淮水故道书》、殷有《导淮刍议》、丁有《黄淮分合管议》和《黄河北徙应复淮水故道有利无害论》等。惟有殷自芳导淮二十余条建议被堤工局张屺堂等采纳并施工。后殷一直在河工局(驻高邮)、淮扬水利局供职。

咸丰年间,淮安早情严重,老市河、涧河均因失修淤塞,农田无法灌溉,作物严重欠收。殷自芳为了解除民生疾苦,于同治初年(1862)与邑人杨绂来(字锡章)等两次赴都察院,吁请在“乌沙河裕民闸旁重建石洞,改旧盐河为新市河,挑宽加深礼字坝,于闸上开河一条,由新城护城河达下关,再于下关开河一条达古黄河引水入旧市河。”这一计划经工部核准兴办,于同治三年(1864)秋开工,至次年春竣工。当时“局设城内观音寺”,由殷自芳、马也良、刘可美、王亦朋等董其事。从此“两岸田亩顿变上腴”,而以“殷自芳一人之力为多⑦。”

同治五年(1866)夏,清水潭再次决口,淮扬受灾惨重,由堤工局程敬之负责,殷自芳担任指挥,修堵清水潭决口。据传说,当时堤坝筑成后,仍有二丈余漏水难以合拢,殷自芳亲自坐小船到清水塘中反复观察,然后令民工把石灰数百石投入河中,第二天,水中漂起一条长一丈余蛇不蛇、鳝不鳝的怪物。从此清水潭堤坝就不漏水了,此堤至今也没有决口过。次年又拆建车逻坝(在高邮),“南关大坝其六安闸西堤三千余丈,以及港口等处并东堤一千余丈”,再一年春又“修筑蒇事高邮城北西堤一千余丈以及东西两岸要工⑧”。

光绪三年(1877),殷自芳经过长期考察和反复研究,又提议由下关市河往东挑一“十字河”,以解决淮东乡的农田灌溉。因工程浩大,占地较多,直接触犯了部分地主利益,遭到城内外很多绅士的反对,惹出“丁三骨头告状”、“黄荡三十六件半大褂去南京江督府告状”等诉讼案件,两江总督左宗棠亲自审理,认为殷自芳的建议有益农事,合乎民情。光绪八年(1882)遂下令淮扬道桂嵩庆檄委淮扬镇章合才派兵协助兴挑。据《县志》载:此河“由下关接挑汪家小跳止,长一千九百余丈,再由北涧市河尾至秦家桥十字河止,长五百余丈,又由十字河尾蛇峰起,至余家桥以下止,长一千四百余丈,均一律通畅”。这样就构成一个“十”字形的灌溉河网,河道挑成后,“复经拆造石洞,委朱光照、赵溶监修,于光绪九年(1883)四月竣工,共用银三千余两”。从此,淮东乡一带免除了旱涝之患,故有“黄金荡”、“银蛇峰”之说。

(三)

殷自芳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水利专家。他一生倾尽心血,研究水利,在事业上颇多建树,在学术上造诣尤深。他一生“倡浚市河、十字河,两岸农田成沃壤,尝从当事襄治黄、运,颇著成效。”他写下了水利专著文稿计五十四篇,对运河、淮河、黄河的治理提出很多有益规划和建议,还在《筹运事略六篇》中,提出“治水如治兵,防水如防敌,蓄洪泽湖水以灌溉,挑旧黄河入海以防涝⑨”的战略观点。他的著述被邑人王寿萱刊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其中《筹运篇》六首、《与裴樾岑书》等还收入《山阳艺文志》中。其余篇目有《治黄河论》、《贯江辨》、《虹县考实》、《清水潭竣工记》、《车逻十字河说》等。

新中国成立后,殷自芳的嫡孙殷逸尘、曾孙殷佛生父子曾将《筹运事略》等共十九篇遗稿进行整理,于一九六二年呈献中央水利电力部水利史研究室,经专家鉴定,被认为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余三十余篇文稿均毁于“文革”中。

(四)

殷自芳的一生,不仅“究心水利”,造福乡里,写下很多水利专著,而且爱好文学。李元庚云:“(殷)读书过目成诵,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著有《淮南吟》十卷,《松竹草堂遗稿》(殷汝金整理)等诗集,《山阳县志》、《河下志》、《山阳艺文志》等均存目,《山阳诗征》收载殷自芳的诗词三十余首(阙)。仅录《状元楼怀古》七律一首以飨读者:

夜眠苫块昼谈兵,力遏狂倭护楚城,
永世问谁修武备,如公才不愧科名。
冤齐钟室血同碧,功在长淮心更清,
剩有荒楼依雉堞,榛芜深处夕阳明。⑩

殷自芳能文善诗,名传乡里,故一些地方文士所撰的书刊诗集,多请他为之作序或题诗题词。如程袖峰所撰《河下廿景诗》、李元庚的《山阳河下园亭记》等,殷均为之作序。他的诗文,人多喜读,评价较高。

一百多年来,殷自芳的治水业绩在民间传颂,“黄荡村”十字河边曾设有“殷自芳长生禄位碑”,他的诗文也广为流传,现抄录当时名医汪筱川颂扬殷自芳的治水业绩和文学才华的七律诗一首作为本文结笔。

久别多年又识韩,允推盟主掌诗坛,
千秋著述宁非易,一曲阳春和己难。
《筹运篇》成传海表,市河挑浚利淮干;
君家食报方隆日,松竹青青岂畏寒⑪。

注释:
①根据殷大彰祖辈口述。
②⑤⑥⑨⑩引自《山阳艺文志》。
③引自《山阳诗征》。
④引自《河下志·第宅》。
⑦⑧引自《山阳县志》。
⑪引自汪继先:《汪氏梅竹山房诗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