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宝贵与淮安 / 王汉义

左宝贵与淮安 / 王汉义

在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中,中国军队涌现出两位著名的爱国将领,一个是北洋水师总兵兼致远号巡洋舰管带邓世昌,另一个就是为保卫平壤而慷慨捐躯的奉军统领左宝贵。左宝贵原籍山东费县,后寄籍淮安,并在淮安婚配成家,死后又在淮安建有祠堂墓地。近百年来,淮安的乡亲父老一直在传颂着他的动人事迹。谨以所见所闻撰成此文,作为我对这位抗日民旅英雄的永恒的纪念。

一、左忠壮公祠和左宝贵故居

早在四十六年前,古镇河下中街罗家桥以西的圩河东岸,有一座为世人共仰的“左忠壮公祠”。这座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淮安回、汉两族人民为纪念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树立的一尊历史丰碑。

左忠壮公祠座北面南,西傍圩门,造型简朴典雅,显得庄严肃穆。祠堂大门石额书有“左忠壮公祠”五字,一进大门便是三间穿堂式的客厅,天井东西两侧建有厢房和厨房,祠后为一片开阔的墓地,墓地正中是左宝贵将军的衣冠冢(因其尸骨无存仅以血衣遗物下葬的坟墓)。墓志铭记载了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生平史略、显赫战功以及朝廷对他的旌表。祠墓前后贯通,四周有花墙护绕,院内松柏苍翠,绿草如茵,墙外榆柳成行,巨可合抱。每年春秋两季,游客纷至沓来,凡前来瞻仰凭吊者,无不肃然起敬。可惜这一具有纪念价值的历史建筑,抗战期间,已遭日本侵略者洗劫破坏。当年看管祠墓人史玉龙的后代,如今重建房屋依然住守在这座祠堂的废墟上。

据我在青少年时期亲眼所见,在河下古清真寺大殿的抱柱上,还悬有光绪皇帝为御祭左宝贵所赐制的镶金楹联一副。这副联语的全文已记忆不清,但知上联有句为“……仓卒而雄躯遽殉”,下联有句为“……喑呜之壮气未销”。上款全文为“钦赐头品顶戴双眼花翎马步三军统领提督军门左”,谥号“忠壮公”。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珍贵文物,也已毁于“文革”之中。

此外,在淮安城内北门大街西侧(即原外贸公司花边厂处),尚有被老人们俗称为“左公馆”的左宝贵旧居。左府大门面东临街,后门紧接湖岸,操舟即可通往勺湖、萧湖。昔日河下回族中的姻娅亲朋,经常乘坐游船画舫,前来左府走亲作客。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左氏故居也早已不复存在了。

二、定籍淮安与投身行伍

左宝贵(1837-1894),字冠亭,一作冠廷,出生在贫苦的回族家庭。祖籍山东齐河县(属今济南市),于乾隆年间迁至鲁南费县地方集(属今兖州市)。左宝贵父亲左世荣娶妻杨氏,皆早年过世。据《费县县志》记载,他“幼失怙恃,又乏恒产”,便孑然一身在街头当了皮匠,以修补皮革为业。过早的坎坷生活,磨炼了他刚毅不屈的性格。他熟谙武艺,好勇多谋,继承了回族人民的尚武精神。咸丰年间,青年的左宝贵因打伤修补马鞍不付工钱的过路官吏,于是被逼离乡背井,逃到淮安投亲避祸,后与城内回族女儿陶氏结亲成家,遂定居淮安,从此淮安便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左宝贵婚后不久,即投身行伍,因屡立战功,被不断提升,历任守备、游击、副将,并加总兵衔。光绪元年(1875),左宝贵奉命随同刑部尚书崇实巡视吉林奉天(沈阳)等地,从此统兵驻守奉天。他治军严谨,爱惜人才,发现“有奇技异能者,辄罗致之麾下,功不吝赏,罚不私刑”。他十分关心奉天附近四县的地方教育和社会赈济。光绪七年(1881),左宝贵“出私财立沈阳同善堂,内设天花预防、育婴及养老所”(见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此外,还多次捐助银两兴办学校,俨然有学者之风。兵部视他为难得的将才,以“勤明忠实,骁勇耐劳,晓畅兵事,谋勇兼优”上奏,朝廷重以提督记名总兵简放,赐铿色巴图鲁勇号。光绪十五年(1889),补授其为广东高州镇总兵,仍以提督记名留守奉天,后又赏黄马褂,加头品顶戴,并赏戴双眼花翎。左宝贵在奉天统领练兵二十年,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和地方的好事,“凡御灾捍患,修城作役,与士卒同甘苦,用人行政,不受夤缘苞苴;赏功罚过,一秉大公”(见《左忠壮公在奉天始末事迹》)。因此,“无论高贵的,卑下的都敬他、爱他”(见《沈阳三十年记》)。

三、平壤捐躯与淮安建墓

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二十五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朝鲜半岛海面上袭击中国海军,同时出兵进攻中国驻守在朝鲜的陆军。八月一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派各部援军赴朝。八月六日,左宝贵率军赶到平壤。当时号称“四大军”的奉、盛、毅、淮诸部,计有一万七千人马,论兵力装备,足可“拒敌于国门之外”。然而,由于清军将领各自为政,致使日军得以乘虚渡江,抢占山头,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九月上旬,左宝贵鉴于日军立足未稳,主张主动出击,先集中兵力攻敌一路,然后各个击破,此议甚得诸军赞同。然而,清军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只知冒功领赏,没有决战胆略,竟然按兵不动,放弃了有利的战机。九月十四日深夜,可耻的叶志超又想率部逃跑,左宝贵义愤填膺,立即派亲兵把叶监视起来,并怒斥其部属日:“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也!”表示了誓死守卫平壤的决心。十五日凌晨,四路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先组织力量从东门突破,继而以两支优势兵力逼近奉兵固守的北门外围堡垒。左宝贵镇定自若,指挥应战,双方鏖战良久,日军死伤无数。后来终因敌众我寡,日军连陷四座堡垒,占领了全城的制高点——牡丹台。左宝贵见战局已无法挽回,决心以身殉国,于是他穿上朝廷赏赐的黄马褂,戴正翎顶,凭城誓师,激励将士日:“建功立业,此其时也!”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并亲燃大炮,连发榴弹三十六颗,左右轰击,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虽身中多处枪伤,仍然坚持裹创指挥,誓死抵御。左营营管杨建春(左的表弟)见敌方炮火密集,想把他拖下炮台暂避一下,左奋力将其推开,决不肯后退半步。奉军将士深受鼓舞,人人拚死与敌搏斗,个个奋勇当先,正在酣战时,左宝贵不幸中炮壮烈牺牲。

据乡里老人口述,左宝贵当年在平壤战死后,落得尸骨无存,奉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淮。左夫人陶氏及其亲属,遵奉朝廷旌表和按照回族葬礼,在河下墓地为他举行衣冠下葬仪式,并建造了“左忠壮公祠”。全城老幼妇孺,人人掩面恸哭,对这位抗日民族英雄表示深切的哀掉。爱国诗人黄遵宪在《悲平壤》一诗中写道:“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天跳地踔哭声悲,南城早已悬降旗。”这些悲愤的诗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爱国将领左宝贵的崇敬和赞扬,更表现出人们对叛国降贼叶志超之流的鄙薄和嘲笑(左宝贵战死后,叶志超即在城楼挂起白旗向日寇屈降求和)。

四、左氏后裔及淮安姻亲

左宝贵虽然生于山东,但他早年就入籍淮安,并与淮安的回族居民结下了世代亲缘。他在淮安城内建有左氏旧居,他与左夫人陶氏生有一子,名左文章,娶清江回族姑娘脱佩兰(字凤珠)为妻,左文章不幸中年早亡,后与其母陶氏均葬于河下左忠壮公祠墓地。左宝贵的嫡孙左光祖(字伯龙),娶扬州回族姑娘戴义华为妻。一门三代都生活在淮安。左宝贵的两个嫡曾孙也生于淮安,都是大学毕业生,而且在学术和事业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和成就。长嫡曾孙左步清,现任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社会科学第二编辑部编辑。左步清的爱人脱若男,系扬州回族女子,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左步清的儿子左芷津,现任北京市公安局法医;女儿左芷萍,现在宋庆龄基金会工作。他们在来信中多次表示,今后如有机会,一定回故乡淮安走亲访友,同时祭祀他们的曾祖左宝贵将军的英灵。

如今,在淮安城内和河下,左宝贵及其后裔在回族中的姻亲还有人在。左夫人陶氏的内侄曾孙陶步赢,系我市医药公司退休职工,现住城内和平路草楼巷2号;左文章夫人脱佩兰的亲侄女脱儒兰,系我市第三织布厂退休职工,现住河下清真寺巷2号,他们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

抗日民族英雄左宝贵将军,为我国近代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他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更是淮安人民的骄傲。我们淮安回、汉两族人民,将永远纪念他、缅怀他,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