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 金志庚

后记 / 金志庚

楚州是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坐落于楚州城东北的宋集乡青莲村的青莲岗文化遗址告诉我们,在五千多年前,便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而楚州自秦建县,后一直为郡、州、路、府的治所。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沟通江、淮,开凿最早古老的的人工运河邗沟,北达楚州末口,自此伊始,楚州深受“河、漕、盐、榷、驿”其益,发展到明清之际,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成为“四大都市”之一。古城之内,拥有众多的名胜,漕运总督署、淮安府署、镇淮楼、府市口、勺湖、萧湖、月湖以及运河沿线重要集镇——河下名镇;古城楚州也孕育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兴汉三杰”之一的大将韩信,汉赋鼻祖枚乘、枚皋,晚唐诗人赵嘏,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英英雄关天培,国学大师罗振玉,《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爱国人士李公朴……而最值得楚州人自豪的是一代伟人、开国总理周恩来诞生于楚州驸马巷,并在楚州度过了12个春秋。文化底蕴如此丰厚的五千年历史古城,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掌故和人文传说,它们都是楚州尤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收集、整理、汇编这些散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史工作的主要职责。2002年初,在我驻会区政协并分管文史工作之时,就有编写《楚州掌故》的念头。而在召开的多次文史工作会议上,我和区政协文史办的同志以及文史专家们也一次次地酝酿如何整理出一本反映楚州丰厚人文的《楚州掌故》。去年,我们将编写《楚州掌故》列入了今年的文史工作计划。接着,组织文史办的同志积极投入到收集、整理、编写《楚州掌故》的工作中来。多少个工作日,文史工作者天天坐热冷板凳;无数个节假日,文史工作者悉心笔织心耕。经过一年多的搜集整理和诸多同仁的共同努力,《楚州掌故》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可以说,《楚州掌故》是我们楚州文史资料宝库中较丰富、璀璨的一卷,也是展示历史文化名城楚州古代文明和文化底蕴的人文读本,对我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值本书出版之际,我们十分感谢区委、区政府领导对本书出版的关心和支持。区委书记赵洪权欣然为丛书作序,区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区政协王国权主席亲自为本书撰写前言,淮安市楚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淮安市楚州区政协文史办公室以及杜涛、葛晓丽、张璞等同志,为本书的编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国文史出版社韩淑芳主任对本书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此,谨向区领导及为此书付出心血的同志表示由衷的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遗憾和瑕疵,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2008年11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