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银子三里湾 / 秦九凤
楚州区席桥镇有个地方叫五两银子三里湾。这“五两银子”和“三里湾”怎么会凑到一起呢?那是很久以前,三里湾这块地方属于马淮荡,地势低洼。由于官场腐败,再加之自然条件不好,所以这里十年九涝。至今还流传着一顺口溜:“马淮荡,马淮荡,十有九年水汪汪,连下两阵雷暴雨,小船一撑下东洋。”可见这里是年年水患不断。光绪三十二年(1906)发大水,住在马淮荡西北的一个地主叫陈一万,他望着一荡茫茫大水,玉米芦秫等庄稼只剩下个梢梢,心中好不难过!他想:如果在荡中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以后就可以及时把雨水排完,他就让管家带着伙计去测定这条河的走向去了。
再说荡东还有户地主叫李九千,他家住在下游,田地更洼一些。这么大的水,别说庄稼,连祖宗祠堂都给雨水冲倒了。正在心疼懊恼,又听说陈一万还要对着他家地方挖一条排涝河过来,真把他气得死去活来。他思来想去,没有法子,只有在荡中正南正北打上一条土圩堆,挡住西边来水。主意打定了,他立即派人把自己佃户全部拉到荡中破土打圩。这一下事情可闹起来了:一个要在荡中东西扒河,一个偏偏要在荡中南北打圩,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于是两家呈文官府,打起了一场“开河、打圩”的官司。
当时的山阳知县是个有名的贪官。经他手断案,从来不问案情,一律礼多赢礼少输。这陈、李两家都想打败对手,于是你今天送银,他明天送金;你明天驴驮,他后天车推车……争着把自己家里那白花花、黄灿灿的东西往知县老爷家里送。那贪官为了多得贿礼,则故意拖着不办,一直拖了年把,眼见两家都已快水干鱼尽了,这才开堂审“礼”定案。办案前,他照例先问一下账房库司,两家各送了多少金银财礼,好让他据“礼”定案。不料库司告诉他,这陈、李两家送的金锭、银元一家不多,一家不少。他想:你们这些狗东西,连多一个铜板的人情也不愿送,我就叫你谁也占不上便宜!他龙飞凤舞地在两家呈文上批上了“陈不扒河,李不打圩”八个朱红大字。写完刚要掷笔退堂,忽见知县娘子匆匆上堂来,对知县耳语说:“老爷,西边陈家比东边的李家多送五两银哩。那天账房库司不在家,是我收下的。”贪知县不听犹可,一听惭愧死了,白脸皮一直红到耳后根。于是他略一定神,粗粗两笔便把原来的统统划掉,重新写上了“河不穿圩,拐弯三里”,这才退堂了事。
贪知县这么一改,李九千打不成圩他就不管了,但陈一万以为自己胜了诉,后来就真的在荡中开了一条船港河。这条河西起现在的钦工、席桥两乡镇的三角桥,然后从荡中折向东南整整拐了三里长一个大弯子,才到王家口西头向南入渔滨河。人们痛恨贪官污吏,就把“五两银子三里湾”当做当地的地名喊开了,时间一长人们觉得很拗口,“五两银子”被省去了,就只剩下如今的“三里湾”。
(秦九凤)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