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口”来历 / 刘怀玉
泾口是涧河下游的一个乡镇。它西接车桥镇,南濒绿草荡,东与流均相连,西北与博里毗邻。泾口镇是因境内有小镇泾口而得名的。这个小镇至少在宋代即已存在了。它古名为“荆口浦”,在南宋嘉定八年(1215)编写的《山阳县志》中就有记载。可惜该志已佚,但所存各种版本的淮安府县志中,均保存了该志中有关的一段记载,例如同治志卷十九云:“嘉定志云,凡境内之濒于淮湖者多沟浦,故晋口而北曰杨家沟、太仓、田院浦、宥城浦、邵农浦、东作浦、荆口浦、官渡浦、顾家堡、郭铃沟、蛇风浦、三家浦、左家沟、鱼滨浦、琶头、泔沟……此濒于射阳湖向西者也”。这里所列的地名,宥城、邵农、东作、荆口、官渡、蛇风等,都在今泾口镇境内,且都在东部边缘上。“浦”,就是水滨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的射阳湖的水面,要比今天的大得多。上列地名在射阳湖老的湖岸线上,现在的流均镇原来全部在湖里。泾口是湖边上的一个小镇。到了清代,“荆”字不知怎么忽然变成了“泾”字,例如乾隆《山阳县志》卷六说:“口浦,涧河出此。”后来,又因为流均逐渐成陆,这儿不再是湖滨,“浦”字也就从名字上去掉了。例如同治《山阳县志》径称此地为泾口,并云:“山邑地濒湖荡,沟渠浦港,所在异名,世代推移,已难悉考,……蛇峰之为蛇风,泾口之为荆口,渔滨变之为鱼滨,颇有资于考证。”泾口镇处于当年涧河的末端。涧河是淮安的主要河渠,是东乡与府城联系的主要通道。所以,这个小镇一直比较繁荣,并曾长期为它四周乡村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直到解放后,乡镇机关移到桥头,它的重要地位才逐渐降落下来。(刘怀玉)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