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情,积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政协调研组
(2006年7月18日)
——建议案、调查报告、大会发言摘编
党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最近,我们就如何立足楚州区情实际,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客观情况和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经济增长进入了新的阶段,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区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特殊的环境。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经济总量较小,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服务业落后;区乡财政困难。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农村道路建设面广量大,任务十分繁重;水利设施破损严重,建筑物配套不足;维修资金筹措困难。三是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与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农村好的教师流失严重,群众对教育不公平意见较大;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不够经常;乡镇卫生院近几年投入较少,仍出现群众看病难现象。
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保证新农村建设起好步。一是坚持科学决策。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二是统筹兼顾。必须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来细化,达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前,应着力加强水、电、路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三是加强调控。当前尤其要发挥规划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使农村社区有序集中。应尽快确定新社区的规划点,完善配套设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高起点规划好示范村。对已经做好的规划应加强管理,保证规划得到切实执行,尤其是农村的危房改建,在新社区规划制订出台后,应防止原地违章扩建和翻建等现象。
(二)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大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一是狠抓主要矛盾,全力突破工业。要在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抓好区属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在已有1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乡镇都应积极建立工业小区。做强做优施河教学具、泾口机械加工、马甸化工、宋集木业和纸制品等特色经济板块,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税收贡献率。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给予扶持。推动和鼓励全民创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乡镇企业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在乡镇企业的职工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千家万户增产增效。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提升稻米、蔬菜、水产、意杨、花卉等主导产业水平,加快建设楚州农业特色板块。根据农民自愿、有偿原则,依法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促使分散耕作的土地适当向能人大户集中。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综合服务型的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开拓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构建为农服务流通网络,力争在几个中心镇建成规模较大的乡村连锁农家店。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加大对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为内容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强区乡农技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创新农技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区乡建制外的其他组织参与农技服务。加大现有农资市场的整治力度,重视发展有较大规模、较高档次的商贸、餐饮等服务业。
(三)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一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道路建设,逐步达到村村连通,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强水利建设,搞好桥梁、涵闸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搞好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检疫检测,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推广,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育才助困”工程,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强乡村宣传文化中心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全区农民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新一轮农村改水步伐。加快农村新能源推广应用,加快农村改厕、改家禽饲养方式的步伐,全面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加大扶贫力度,加速贫困村的脱贫步伐。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培训。一是加强乡村组织建设。以创建“五好”支部为目标抓好村级党支部建设,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关心基层干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激励干部奋发向上。努力搞好阵地建设,切实解决部分村无村部和党员活动场所的问题。二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坚持依法自治,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搞好村务公开。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水平。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抓好对农民的培训。要以农村人才发展目标和农民需求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推进农民的培训工程。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由技能型、就业型培训向全面素质型培训转变。培训要与发展现代农业紧密联系起来。要从长远着眼,认真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一代新型农民。
(五)坚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是积极推进,争抓主动。做好引导工作,即规划引导、政策引导、投入引导、示范引导。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要认真研究运用好省里出台的支持苏北的各项政策,提出具体的对接措施,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和项目支持。二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结合区情和乡情,努力办实事。中心村建设方面,可以在规划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向集中区搬迁;可以先搞好规划,合理确定耕作半径和集聚规模,规划撤并、控制、集聚不同类型的村落;可以结合城市拆迁集中建设农民安置小区,远郊区可规划建设新型农民新村;可以利用国家修建高等级公路、南水北调、入海水道移民迁建等实施机遇,规划集中区建设。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三是加强领导,务求落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组织实施,区委、区政府主要抓好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动员部署、综合协调、督查落实。乡镇党委、政府着重抓好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区级农口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业务指导、考核督查等工作。建立区乡党政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工作联系点制度。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督查考核机制。要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真正形成同心同德奔小康、众志成城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