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关于全区农村改水工作的建议案
(2003年4月29日)
——建议案、调查报告、大会发言摘编
今年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改水要求三年攻坚,普及率必须达到97%,周边宝应、阜宁两县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均达82%,高出我们近5个百分点。根据主席会议安排,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我们对全区19个乡镇的改水工作进行了调查,并考察了宝应等三县,摸清情况,研究对策。
一、主要成绩
(一)改水工作进度较快。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区累计改水470个行政村,打饮用水井325眼,总受益人口60多万人。我区的改水进度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达77%,受到省市的肯定和表彰。
(二)经营管理模式灵活。目前全区共有水厂325个,有30%是集体办的水厂,其余多数是大户承办,供水及时,不仅群众满意,而且水厂也有效益。
(三)社会效应良好。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赢得了民心,密切了干群关系。在调查中据卫生防疫部门反映,凡是吃上自来水的乡镇村的农民,每年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凡饮用清洁自来水5年以上的,一般疾病和癌症病例明显减少。
二、主要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群众认识差。少数乡镇忽视改水工作。有部分乡镇领导对本乡镇改水情况不清楚,有的乡镇担心资金没有着落,也有个别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几年来改水工作却基本未动。目前,全区还有122个行政村、30多万人口生活用水仍然不清洁,约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35%。
(二)管理不到位,运营质量差。有些乡镇特别是村办水厂,规模小,用水不计量,加之入户率较低,造成水厂长期亏损。有的乡镇、村对改水工程方案制订得不合理和预算计划失误,筹措和投入经费不足,造成胡子工程。个别村的群众改水款筹了多年,至今却没有行动。有的早期改水设施简陋,材料现已老化,有的水厂漏损率高达20%。乡镇中心水厂基本都属集体所办,人员较多,管理不善,个别中心水厂四年亏损额高达20余万元。
(三)资金筹集难,群众压力大。目前,未进行改水的村组大部分属于边远地区,改水成本相对较高。贫困村民资金筹措难度较大,改水筹资十分困难。每年除了省市下拨的改水配套资金外,区财政预算改水经费难以足额到位。
三、几点建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农村改水工作领导和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和组织实施力度,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区农村改水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先,进一步调整充实农村改水工作领导小组。其次,各乡镇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有专人分管,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奖惩。第三,明确改水任务。全区每年改水受益人口要达到15万人,任务要分解落实,签订目标责任状。第四,明确改水攻坚典型乡镇。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教育群众保护好水源和改水设备,引导农民增加健康消费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
(二)政策扶持,多方筹资。农村改水要实行政策上的倾斜。一是要明确农民集资办水厂不属于增加农民负担的范畴,允许农民自愿集资办水厂。二是制定包括水资源、土地使用、城建、物价、供电、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过去乡镇、村集体办的水厂,改制拍卖后所得的资金要用于改水。四是区爱卫会要紧紧抓住全省改水攻坚的契机,积极申报改水项目,争取改水资金。五是由农工部牵头,向省争取每户改水经费。六是区财政每年投入农村改水经费应确保到位。七是积极鼓励大户牵头办水厂。安装入户费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提高入户率。
(三)科学规划,分类实施。要坚持“巩固、完善、发展、提高”的方针。一是要规划关闭一些小水厂,镇村中心水厂管网延伸、扩大水厂规模,每个水厂至少要覆盖500户以上。二是对早期建厂漏水现象严重的,要加快设备技术改造。三是对新建水厂,应该把改水、道路、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四是改水的先后顺序,要与难易程度结合起来,条件好的,积极性高的,要优先安排。五是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给予扶持。
(四)改革机制,搞活经营。建议把农村改水工作推向市场,运用市场机制来推动农村改水。破除农村改水的“福利性”,强调“产业化”、“规模化”。对集体办的水厂要搞好改制,水厂可以搞租赁承包,可以拍卖,增强水厂的自身发展能力。
(五)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农村改水关系到广大公众利益。首先区政府要研究出台改水工作管理办法。对水厂管理人员条件,供水制度,不同水厂的收费标准,水质的检测化验,群众饮用水的消毒,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办法。其次要明确区爱卫会是乡镇村水厂的主管部门,有权实施监督与管理,对违规的水厂,有权进行处罚。三是区改水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一个具体职能部门,督查督办全区农村改水工作。建议由卫生局负责这项工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