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棋艺与梁魏今 / 郭寿龄
坐我大树下,秋风飘白髭(zī,嘴边上的胡须)。
朗朗神仙人,闭息敛光仪。
机心付冰释,静脉无横驰。
养生有大道,不独观弈棋。
——郑板桥:《赠梁魏今(国手)》
淮安地处京杭大运河南段、北段的交汇点,哺育伟大中华民族文明的黄河、长江通过大运河在这里交流、对话,这使淮安的文化、民风民俗兼有南方和北方的特点。清代前期,淮安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南来北往的商贾、文人常常聚会于此。作为文人雅事的“琴、棋、书、画”活动,也在民间广泛开展起来。古琴演奏出现了“山阳琴派”,棋坛出了个国手梁魏今就十分正常了。
在雍正、乾隆年间,围棋界称梁(魏今)、程(兰初)、范(西屏)、施(定庵)“四大国手”,以梁的年龄最长,辈份为最先。梁魏今曾与管领北派棋艺数十年的宗师徐星友多次对弈,也和南方的棋坛新秀范西屏、施定庵切磋过棋艺,以形成兼容南北两派特点的独特的风格。
以梁魏今为代表的“山阳棋艺”主要特点是:既有北方棋派的粗犷、凌厉和大刀阔斧,又有南方棋派的精巧、细腻和外柔内刚。后世人评梁的棋艺“动若骋才(能充分施展才华),静若得意(能体会围棋的旨趣)”,“高深远到,突过前贤”。在封建社会,文人大都走科举仕途道路,即考举人、进士,然后做官,荣宗耀祖。而有些考场失意和拒绝到清廷做官的人“乃退而隐于一枰(pīng,棋盘)”。清朝皇帝为了表现他统治下的社会“歌舞升平”,朝廷供养了一些围棋国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围棋职业选手,梁魏今是其中之一。他凭着棋艺游历四方,以棋会友为围棋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雍正八年(1730年),梁魏今从淮安出发到扬州,结交了许多江淮名流,与神交已久的郑板桥会面、悠游。文章开头的诗就是郑板桥这时写的。后来他又在浙江湖州与新秀范西屏、施定庵多次对弈,向他俩指授棋艺。施还陪同梁游览乌程(今浙江吴兴)的岘山,面对眼前淙淙的山泉,梁对施说:“棋道好比山泉,让它顺着山谷自然流淌,行乎当行,止乎当止。你若一味斗力逞巧,三年也脱不了先。”可见梁魏今勉励后学,用心十分良苦。“文如其人”,棋亦如此,棋风体现了人格。梁魏今棋下得如他的人品一样自然高雅、超凡脱俗,得到后世人的尊敬和好评。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著名画家郑板桥有《赠梁魏今》一诗,大意说:我家大树下,坐着一位老人与人下棋,秋风吹动他长长的白胡须,像天宫悠悠飘来的神仙。他微微地闭上眼睛,屏住呼吸,收敛起光彩的仪容,全神贯注在棋局中,一切私心杂念都像冰雪融化一样地消失了,仿佛能感到自己的血液在全身奔驰流动。这首诗将康熙、乾隆年间围棋国手梁魏今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对局中的梁魏今超然若仙,思绪完全沉浸在棋局之中,好似一幅生动的图画。
梁魏今一生清贫,没有功名,更未做过官。地方志书上找不到对有关他的记载。他是淮安(楚州)人,可家乡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如今围棋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楚州、全国广泛展开起来,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中日对抗赛”的九段棋手邵震中就是从楚州走出去的。人们在挖掘、整理古典棋艺、棋谱时渐渐了解了梁魏今,他的名字也上了我国权威的辞书——《辞海》。
(郭寿龄)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