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均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 / 毛鼎来

流均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 / 毛鼎来

淮宝支队血战之功不可没,
阵亡将士忠勇精神岂可泯。

楚州区流均镇,位于楚州、盐城、宝应、阜宁四县区的交界处,境内三面环水,东临受成荡,南靠绿草荡,北面囊括半个马家荡;河渠交错,芦苇丛生,一望无际。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我军出奇制胜歼灭敌伪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流均镇的合心村(原为乙卯村),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它是为纪念新四军淮宝支队挺进淮宝地区抗日阵亡将士而建立的。

1943年2月盘踞在盐城、湖垛(duò)、蒋营等地的日本侵略军,对淮宝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韩德勤所部几万人不战而溃,仓皇败走鲁南。韩部的流兵散勇,与本地区的流氓、地痞、土匪相互勾结,搞得地方上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淮安地区广大人民处于苦难深重的时刻,我新四军特派遣淮宝支队部分指战员,在政治部主任彭冲同志的率领下,“本抗敌救亡之旨,裹粮携饷,涉水渡荡,挥戈北向”,进驻泾口、流均一带地区,司令部设在乙卯关帝庙内。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战斗,先后解放了被日寇侵占的安丰、曹甸、泾口、车桥、益林、射阳等地。在抗击日伪、镇压地方反动武装的历次战斗中,淮宝支队全体将士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前仆后继,表现出同仇敌忾(kài,愤恨)的民族精神,其中赵熊、王和兴、汪战等五十八名指战员为了民族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淮宝支队血战之功不可没,阵亡将士忠勇精神岂可泯。”1943年11月,为纪念淮宝支队抗日阵亡将士,有关领导机关决定在当时的乙卯村关帝庙旧址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了防范敌人的骚扰破坏,筹建工作一直是秘密进行的。在严密封锁,充分做好准备的基础上,一夜之间,一座高约五米的碑顶屹立着一位持枪杀敌姿势的战士塑像(用石灰、麻丝和糯米汁制成)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出现在关帝庙前,当地群众见了,油然而生敬意。

1946年10月,国民党部队再度占领淮安,敌区长林顺如率领还乡团回来,看到这座巍巍的纪念碑,恨得要命,想方设法将碑顶革命战士的塑像拉倒,破坏了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县人民政府先后四次拨款修建这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1979年,特从安丰请来当年参与建碑的工匠,按原来设计图形施工,恢复了纪念碑原有的风貌。

现在纪念碑正面朝东,碑身第二层四面均有当时淮宝地区党政军领导的题词石刻。东面韦一平(二分区地委书记)题:“精神不死”;南面惠浴宇(二分区专员)题:“功在吾民”;西面黄公正(五团团长)题:“革命楷模”:北面刘诚(一师二旅旅长)题:“英气犹存”。碑的底层三面有石刻碑文:东面(正面)为:“陆军新编第四军淮宝支队挺进淮宝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南面是:“抗日阵亡将士英名一览(计58人,名单略)”;西面碑文记载了挺进淮宝地区的背景以及淮宝支队建立的功勋。

(毛鼎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