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古镇 / 叶占鳌 李燕

河下古镇 / 叶占鳌 李燕

具有2500年以上历史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河下,位于古运河畔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楚州(原淮安市)西北隅,是一个历来为文人雅士英雄豪杰卜居及交游的胜地。她依偎着古运河,怀抱着萧湖,搀着勺湖,拽着乌沙河,恰似三十韶华的少妇,既有着丈夫温情的爱,也有着母性伟大庄严的情。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千多年来,她哺育了无数的杰人逸士:“兴汉三杰”的大将韩信,“汉赋”鼻祖枚乘及其子枚皋,“诗赡美、多兴味”的唐诗人赵嘏,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抗倭状元”沈坤,清初朴学大师阎若璩(qú),扬州八怪派画家边寿民,清御先生汪廷珍,温病学家吴鞠通,清三大女弹词家之一的邱心如,民族英雄左宝贵,金石大师罗振玉……而单单是明清之际,就出过1名状元,50多名进士,100多名举人,并形成科举史上闻名的“三鼎甲齐全”的局面,因而被有关学者誉为“中国第一进士镇”。除此之外,早在吴王夫差时期,古镇河下末口便是古运河邗沟的北终点;明清时期,河下又是淮北盐商的总集散地,淮扬菜的发源地,山阳医学的发祥地;“地灵人杰,物华天宝”,正是因为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02年7月,楚州河下与苏州同里成为江苏境内仅有的两个被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这里曾是名扬九州的江淮重镇,而如今依然古风犹存。清丹徒王光伯《淮安河下志》中写道:“河下旧时殷阜区也,晴烟雨屐(jī,木头鞋),巷陌云连”。河下作为明清淮北盐商的总集散地,可谓是富甲一方。它的曾经的风姿,我们还可以从旧诗词中窥见一斑,明大学士邱浚曾经在河下西湖嘴上喟叹:“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曾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当我们踏在巷陌中古朴的石板街上,体味着这些诗句,望着这曾经胜地上的旧迹,心中免不了产生怅惘的怀古之情。那历经沧桑却依然井然有序的石板街,那古民居上的雕刻精细的木雕、砖雕、石雕,真会让人有置身明清时代之感。

在《话说运河·地灵人杰话淮安》的电视专题片中,著名主持人、楚州人陈铎(duó)先生把我们带到蜿蜒曲折的古巷,古朴的韵致,皆在他的解说中流淌。从《淮安河下志》来看,河下极盛时,共91条巷,22条街,共有13坊。而这每条街巷,都是石板铺就。《程圣帝觉世经注证》中写道:“丹林从叔以满浦一铺街(即湖嘴大街)为商贾辐辏之地,地崎岖,不便往来,捐白银八百两购石板铺砌,由是继成善举者指不胜屈,郡城之外,悉成坦途。”风风雨雨数百年,如今估衣街、石工头街、中街、花巷、茶巷、湖嘴街、竹巷街、干鱼巷、罗家桥街、大成巷、粉章巷等石板古街道以及萍果桥、来凤桥、罗家桥等石板古桥,依然保存完好。可以说,河下的一切风情,尽在这悠悠的石板街巷里。

“人以景名,景以人著。”古镇河下名胜景点甚多,韩信钓台、漂母祠、古枚里、梁红玉祠、吴承恩故居、左宝贵墓、古清真寺、河下御码头、文楼、萧湖风景区等,都具有浓郁的人文底蕴,而这浓郁的人文底蕴为景致平添了历史的印痕,从而为古镇笼罩了古朴幽致的气氛,给人一种恍入旧梦的慰藉,古镇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

(叶占鳌 李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