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湖 / 叶占鳌 李燕

萧湖 / 叶占鳌 李燕

是村仍近郭,
有水可无山。
——清·赵翼

萧湖在里运河边,位于河下古镇东南角,与勺湖、月湖并称为“楚州三湖胜景”。萧湖分南、北两区,中间有莲花街,莲花石板长有数千米,像长虹一样,中间横跨三桥,桥下可以通船。最东边为通城桥,再西一点为通惠桥,再往西一里有广济桥(又叫通济桥)。萧湖南区主要为世界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兴汉三杰”之一的大将韩信纪念建筑群,北区主要为盐商私家园林群。

明清之时,萧湖堪称江淮流域最富丽风雅的私家园林群。方苞、沈德潜、吴敬梓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淮安边寿民等,经常出入园中,吟咏风月,泼墨言志,谈笑风生。清代诗人赵翼以“是村仍近郭,有水可无山”形容风光秀丽的萧湖胜景,性灵派诗人袁枚也以“名花美女有来时,明月清风没逃处”赞叹风流雅致的萧湖风情。

河下古镇在汉朝有韩信和枚乘,唐朝有赵嘏,可以说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而在萧湖中,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应该说是韩信纪念建筑群中的韩侯钓台及漂母祠。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大将韩信在淮阴城下钓鱼以及遇到善人漂母的典故:英雄韩信落魄城下无人识,只有慈善的漂母以饭接济。正是漂母美好的情怀,毫无功利的善举,酿制了历史长河里最动人的美酒,让千秋后人品味并为之陶醉。故乡人民为纪念英勇的大将韩信及乐善好施的漂母,在萧湖中建了韩侯钓台及漂母祠,寄托故乡人民对韩信及漂母的崇敬与怀念。

韩侯钓台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游览河下古镇时,凭吊萧湖中的韩信钓台,曾写下感念英雄往昔的诗句。

里运河畔的萧家湖中的韩侯钓台,最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其时仅一座木制牌坊及一抔土钓台,坊楼横额“韩侯钓台”四字为嘉靖辛丑状元、邑人沈坤所题。而自韩侯钓台建成之后,英雄豪杰、文人雅士路过于此,都会在韩侯钓台下凭吊韩侯,并为他扼腕痛惜。

韩侯钓台在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曾修一次,并在钓台后面矗立乾隆御碑一方,碑文题诗为:“洴澼(píngpì,意漂洗)絖(kuàng,古同纩,泛指棉絮)人识俊雄,偶然一饭济徒穷。丛祠不断故乡火,冻浦犹存沉钓风,奚异三千六百轴,输他济北谷城翁。淮阴生死由巾帼,是始须知以是终。”后来,此碑在“文革”“破四旧”的狂潮中,被毁坏并推到了湖底。

漂母祠

“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漂母被誉为“中国古代三母”之首,正是因为她可贵的善良品质,故乡人民对于这位光照千古的伟大的女性形象甚为推崇,并建祠堂纪念。

河下古镇的漂母祠建于明成化年间,初建于淮城东门外。万历初年,移建于萧湖韩信钓台左侧,并与韩侯钓台共同组成韩信纪念建筑群雏形。漂母祠建成以后,文人才士只要来到这的,都留下了吟咏的诗篇,祝允明、靳应升、张鸿烈、翁照、邱象随、赵翼、程嗣立等人都留下凭吊诗篇。同治九年(1870年)再次修缮,增添了乾隆御碑一块,上面刻有乾隆壬午(1762年)所作《漂母祠》诗:“寄食淮阴未遇时,无端一饭获崇施。至今漂母犹歆(xīn,羡慕)报,钟室凄凉欲恨谁?”令人惋惜的是,原漂母祠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战火之中,片瓦无存。这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

现在漂母祠是淮安县人民政府在恢复韩侯钓台之后,于1982年拨专款复建的。门额为书法家胡问遂题写的“漂母祠”三个大字。殿中的漂母塑像端坐在神台上。殿堂东山有韩信向漂母感恩塑像,殿前擎柱上镌刻着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淮安知府刘大文题写的楹联:“一饭感韩信,巾帼丛中,早把黄金轻粪土;千秋拜遗庙,淮流堤畔,有谁青眼识英雄”,表达了人们对善良的漂母的崇敬感怀之情。

(叶占鳌 李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