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与《老残游记》 / 刘怀玉
刘鹗原名刘震远,字梦鹏、云抟(tuán);改名刘鹗,字铁云,号老残。祖籍丹徒,刘鹗的父亲长年在河南做官,晚年买下楚州地藏寺巷的房子,定居楚州。刘鹗长期在楚州生活,除了研习家传的治河、天算、乐律之外,与楚州读书人广泛接触。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在淮城鱼市口一家碑帖店里,偶然地遇上罗振玉,因他们对时事看法相同,从此结下终身友谊。后来在研究甲骨文方面互相切磋,还成为儿女亲家。其他如山西巡抚丁宝铨,文人邱于蕃(fán)、路山夫、名医何承宣等,都有密切交往。刘鹗与他们互相切磋,因而兼得各家之长。这为他后来治理黄河、研究医学、甲骨文、兴办实业,以至创作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津《日日新闻》将朝廷中秘事揭之报端,慈禧严究泄露者。事情株连到连梦青。连梦青逃亡上海,生活难以为继。刘鹗与晚清小说家《绣像小说》主笔李伯元相识,便介绍连梦青为该刊写小说,可得稿酬度日。刘鹗亦跟着“下海”凑热闹,作小说《老残游记》,以此书稿酬归连,本意在接济连的生活。刘鹗每天白天办事,晚上归家,信手写数纸,于是写成了《老残游记》初编20卷。刘鹗就是这样当上作家的,作品就这么一种,而且尚非完璧,但已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几乎所有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中,都有专门的章节来介绍它。鲁迅先生曾将它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并称为“四大谴责小说”。
纵观刘鹗一生,虽以《老残游记》名世,但写作却是他的余事。刘鹗终身为之奔波的是如何治河和创办煤矿、铁路、自来水、电车、轮船、商场等实业,以实业救国。他是我国近代的实业家,是最早主张利用外资的人。至于搜集研究甲骨文、古陶和古书名画,收集和学习古琴,以至于当作家,都是他的业余活动。
刘鹗年轻时主要是在楚州度过的,因而他渐习了楚州的风土人情和方言土语,这在《老残游记》中就有所反映。例如该书第13回结尾,形容人快走的词语是“连跑是跑”,是楚州的方言土语,意思是飞快地、不停地跑。又第15回,说“你也不要做说嘴的郎中了!”这里的“说嘴”也是淮安方言,意思是好说话,甚至说大话、说过满的话。
《老残游记》主要写到了家乡楚州的风光。二编第7回,书中直接写了楚州的勺湖美景和楚州的月季花:
这勺湖不过城内西北角一个湖,风景倒十分可爱。湖中有个大悲阁,四面皆水;南面一道板桥有数十丈长,红栏围护;湖西便是城墙。城外帆樯林立,往来不断。到了薄暮时候,女墙上露出一角风帆,挂着通红的夕阳,煞是入画。
……这淮安月季,本来有名,种数极多,大约有七八十个名头,其中以蓝田碧玉为最……昨日他的蓝田碧玉,开了一朵异种,有碗口大,清香沁人,比兰花的香味还要清些。
刘鹗故居接近勺湖,当时全宅分东西三个单元,加上后宅、东边的花园,共由五个部分组成,140余间房屋。内有明代画杉大厅,刘鹗《老残游记》中所述的老残家的“海渡杯”、“银汉浮槎(chá,木筏)”、“秋梦轩”等厅室建筑,都是近照他家中的实景来写的。刘鹗故居现在仅存画杉大厅、穿堂、堂屋、厢房等3个院落10余间,占地827平方米,建筑面积267多平方米。其中画杉大厅砖木结构,歇山顶,抬梁式,据传是明代漕运总督朱大典的住宅。室内陈列刘鹗的遗物和文稿书籍。现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鹗虽终日奔波,旅食全国各地,但他一直把楚州当作他的家乡。不管走到哪里,他的妻妾多数仍居楚州。他身后长眠之地也在楚州今上河镇大后村,刘鹗在新疆病逝前,嘱咐家人李贵,一定要将其遗体归葬淮安。刘鹗墓园入口处是柏树,里面还有松树。墓旁还有他家其他人的墓。
刘鹗是楚州积淀丰富的文学园地中走出来的文化名人,是楚州的光荣和骄傲。
(刘怀玉)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