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心如与《笔生花》 / 郭寿龄

邱心如与《笔生花》 / 郭寿龄

时逢冬至风光少,
人到贫时世味谙。
——邱心如

这是清代后期女才子邱心如在她的著作《笔生花》中写的两句唱词。《笔生花》是继《天雨花》、《再生缘》之后,又一部由女作家写的反映封建社会妇女思想感情与生活命运的长篇弹词。弹词是一种曲艺形式,弹词作品是供民间艺人融诗、词、说、唱、念白为一体的文学创作。

邱心如出生在楚州城里有名的书香家庭。邱氏家族在清代前期、中期有很多人中了进士、举人,出了不少文学家、诗人,可是后来家族没落了。根据研究戏曲、曲艺的专家、学者考证,邱心如的父亲叫邱广业,是个举人,曾做过安徽凤阳县临淮乡训导,即管理和教导秀才的学官,很有学问。两个哥哥能写文章会做诗。他们都有自己的著作。封建社会女孩子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但邱心如在父兄的影响下,耳濡目染,再加上她聪明好学,未出嫁前,在亲戚、朋友中是人人皆知的“才女”。邱心如十九岁时,和清河一个张姓书生结了婚,丈夫碌碌无为,穷愁潦倒,不思进取,婚姻很不幸福。后来,丈夫去世,娘家也接连遭遇不幸,“父弃世,妹寡居,哥哥相继而亡”。邱心如只好回到母亲身边,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她一面教蒙童识字、念书,维持生计;一面创作《笔生花》,每写好一段,总读给母亲听,让母亲从中得到一点儿安慰和欢乐。

邱心如早在闺秀之年就撰写了《笔生花》的前五回,结婚后中断了数年,她在回到娘家后继续写作,前后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八卷三十二回,约一百二十万字的宏伟巨著。《笔生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正德年间的民间女子姜德华,从小和表兄文少霞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建立了真挚的感情。后来姜家遭奸臣迫害,点名姜德华为“秀女”,要送到皇宫给皇帝做嫔(pín,皇帝的妾)妃。她为了逃避这一“从天而降的横祸”,决心以死抗争,投水自杀,被好心人救起,经人劝导,重新坚定了活下去的愿望和信心。于是女扮男装,离开家乡,刻苦攻读,经历种种磨难,赴京赶考,得中状元,终于与表兄文少霞结为夫妻,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邱心如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婆、娘两家都很贫苦,命运又连遭不幸,她看透了世态炎凉,她写到“惊米贵,苦囊(náng,口袋)空,不在愁中即病中”,“时逢冬至风光少,人到贫时世味谙”。她在著作中较好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妇女的不幸、怨愤和渴望幸福的美好理想,歌颂了妇女的非凡智慧和杰出才能,同时揭露了封建社会王公贵族的凶狠和荒淫无耻。作品对人物内心世界刻画深刻细腻,对景物描绘笔法清秀。所以,《笔生花》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广泛流传,在我国通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寿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