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算大家卫朴 / 刘怀玉

历算大家卫朴 / 刘怀玉

菰蒲曲里旧屯船,有客行吟忆瞽(gǔ,目盲)仙。
灵机独别真工算,高语能参好论禅。
——范以煦《北辰镇怀瞽仙》

卫朴是北宋楚州北神镇(今新城)的一位平民,但他与一行、郭守敬等齐名,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历法家。他从小酷爱天文学和数学,由于家境贫寒,他所爱读的这方面的书籍,多是向别人借来的。每次借到珍贵的书,因为白天要干活,读书多在晚上进行。时间长了,严重地损伤了眼睛,致使他早年便双目失明。失去了劳动力,就寄居在一个神庙中。他有了书籍和资料,就请人读给他听,顽强地思考和记忆。过了一个时期,他胸中贮满天文和数学方面的典籍,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记忆能力,逐渐能做到过耳不忘。所有著名的主要历法和大量的数据,让人在耳边阅读一遍,就能铭记在心。有一次,卫朴请人抄写一本历书,抄好后叫抄书人再读给他听一遍,他听着听着突然喊道:“慢,这里抄错了一个字!”经抄书人核对原文,果然那里抄错了一个字。

天文历法离不开计算。当时人们用来计算的工具是算筹,算筹是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细小短棒,靠变动算筹的位置来进行计算。卫朴长期使用筹码运算,得心应手。眼睛失明以后,经过顽强训练,仍能运筹如飞,连正常人的眼睛都跟不上他的手动。有人故意给他移动一个筹码,卫朴用手一摸,便能立即发现。除了筹算,卫朴的口算本领也相当惊人。古今日月食的推算需要大量复杂的运算,卫朴能直接以口算算出结果。

沈括曾举一个例子,证明卫朴对历法和数学造诣的精深:《春秋》一书中,记载那个时期的日食有37次。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一行仅能验证推算出29次,而卫朴却能推算出35次。当时使用的是《崇天历》,卫朴发现有很大误差。历书上说1068年七月十五晚将发生月食,卫朴验算后说,这一天是不可能发生月食的,他还写信告诉专门观测天象推算历书的司天监。司天监的人不相信,到了那天晚上观测,果然没有发生月食。

当时负责司天监的是沈括。沈括24岁时,曾被派到江苏沭阳县当过主簿,后又当过东海(在今江苏省)等县县令。大约在这期间他曾经拜见过卫朴,亲眼见过卫朴能纵横背诵《旁通历》的规则。后来他构想的“十二气历”,就是受到《旁通历》的启发而发明的。他早就深知卫朴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当听说卫朴曾给司天监来过信,立刻认定卫朴是修订历法最合适的人选。他向朝廷推荐说,“楚州卫朴,精于历术”,应招他到司天监来主持编制新历。

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初九,卫朴得到朝廷发给的50千钱路费,便到司天监来了。当时司天监内尽是一些依仗封建官僚特权进来挂名的历官,根本不懂业务,而且嫉贤妒才,总是千方百计排挤真正有才学的人。一个盲人平民来主持改制历法工作,这在当时是一种惊世骇俗的事情,当然会遭到他们猛烈的攻击。沈括积极支持他,罢免了六个不称职的官员。编制日历,必须以历年的实测资料为根据。卫朴就录用了一批士人,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到监内担任观测天象和记录测量结果。同时,卫朴与沈括还对司天监使用的浑仪、圭(guī,容量单位)表、滴漏等天文仪器,作了仔细检查,重新作了校验,无法使用的,重新制造配备。

在卫朴的主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074年正月二十七修成了《奉元历》。由于卫朴是个盲人,要取得观测数据却需要依靠别人。保守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使卫朴始终未能获得足够完整的资料。这就大大影响了《奉元历》的精确度。据卫朴自己估计,《奉元历》的精确度只达到了五六成。就是这样,宋神宗还是承认新历比以前准确了。于是就颁行全国,使用了18年之久。

元丰二年(1079年)闰正月十九日,卫朴回到了楚州。他所编制的《奉元历》术在此后不久即失传了,但他所撰著的天文历法著作《七曜(yào,日月星辰的统称)细行》一卷、《奉元历经》一卷却被记载在《宋史》里。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记载了他的不少资料。“朴之历术,今古未有”,是沈括对卫朴的才能和功绩所做出的高度评价,也概括地赞美了卫朴其人。

(刘怀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