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扬名话牌坊 / 陈凤雏
河下的牌坊,林林总总有59座,大要分为三类,一为地名标志坊,如“满浦坊”、“北辰坊”之类;二为人文纪念坊,主要有“步蟾宫坊”、“状元坊”、“国宾坊”、“尚书坊”、“经宪坊”、“宫保坊”、“绣衣坊”、“恩荣坊”、“会魁坊”、“京兆坊”、“义贞坊”、“百寿坊”等,此类为大多数;三为名胜指要坊,如“三城外卫坊”、“曲江初步坊”等。牌坊建筑材料以石刻为主,也有用砖砌或木制的。说是“坊”,也不都是平面建筑,沈坤的状元坊就是一座方方正正的砖木结构的楼阁,骆腾凤母亲的百寿坊则是一座草楼。各种牌坊的兴建,有的是私家为之,有的是地方公建,更多的是官建甚至是皇帝下旨建的。河下还有一座牌坊是由军建的,这就是京兆坊,是由淮安卫和大河卫负责漕运的军人,为感谢嘉靖年间顺天府通判丁璋而捐资兴建的,丁为河下窑沟人,与吴承恩是朋友。当时,淮安卫和大河卫的军人押送漕船到北通州,多因漕粮受风浪损失而系狱难归,痛苦不堪,时通州属顺天府(今北京)管辖,丁璋以顺天府通判的身份向户部陈情,反映漕粮缺损实乃自然灾害,并非军人有意造成,户部官员经奏准朝廷,将在押的漕军释放,于是“卫人感激”,遂“树石勒坊”于丁璋故里。这座牌坊虽经“文革”劫难,完好无损,后因修筑两淮路而拆除,牌匾和石柱均移置勺湖公园,这是至今河下唯一保存下来的完好牌坊,而且是见证漕运沧桑的历史遗物,我们期望今天在河下开发的过程中,能将该坊易地重立。
沈坤的状元坊毁于文革中,坊上刻有一副对联:“倚马成文,上马杀贼;国子祭酒,天子门生”,这副对联概括了沈坤的一生。沈坤,字伯生,号十洲,河下竹巷街人,嘉靖二十年(1514)状元,官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即主管官员),嘉靖三十六年,因母亡居家守孝。时倭寇犯淮安,沈坤挺身而出,变卖家产,组织乡兵千余人,参加抗倭,人称“状元兵”。一次,在新城东门外与倭寇血战,沈坤亲冒矢石,射中敌酋,倭寇遂大败逃亡。嘉靖三十八年,倭寇又大举侵难,沈坤配合巡抚李遂,设伏于柳蒲湾,又掘陷坑数百于姚家荡,内竖竹箭,倭寇在柳蒲湾遇伏,被迫退至姚家荡,纷纷跌人陷坑,被戳死800多人,后将倭尸就坑掩埋,至今当地尚存埋倭墩。沈坤本是位民族英雄,但昏庸的嘉靖皇帝却听信谗言,以图谋造反的罪名将沈坤逮捕入狱,沈坤在狱中不堪凌辱而死。
由于河下是山阳医派的发源地,医学发达,故人民多长寿,清嘉庆道光年间,当地仅“百寿坊”就有三座,其中一座是为纪念数学家骆腾凤的母亲而建。骆腾凤,字鸣岗,号春池,嘉庆二十年(1815),著有《开方释例》4卷、《艺游录》二卷,国内外学者认为,西方数学的“借根法”即源于骆的《开方释例》,《清史稿》列有骆腾凤传略。骆母活到103岁才亡故,其百寿坊旧址亦在竹巷街。
义贞坊亦名义夫贞妇坊、义烈坊,是由乾隆皇帝御旨为程允元、刘秀石夫妇而建(后面有专篇介绍)。
近年来,为了开发河下的旅游事业,楚州人在河下新建了两座巍峨壮丽的牌坊,一座为“吴承恩故里”牌坊,位于竹巷街头,面向北门大街,上刻有刘怀玉等先生撰写的两副楹联,其一为:“东土西天,降妖伏魔,万方传诵孙大圣;楚风淮水,述异志怪,千载推崇吴承恩。”另一座为“古镇河下”牌坊,面向翔宇大道,“古镇河下”四字,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所题,上面刻有荀德麟先生撰写的两副楹联,其一为:“杏林泰斗,文学宗师,十二翰林三鼎甲;巾帼英雄,须眉名将,千秋青史几干城”。
(陈凤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