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题闻思寺 / 毛鼎来

康熙御题闻思寺 / 毛鼎来

位于河下的闻思寺为淮安(今楚州)的八大寺之一,当时的名气亦很大。

闻思寺,原名大悲庵,位于淮安城(今楚州)西北五里河下镇湖嘴大街西侧。

闻思寺始建于唐代末期,襟河面湖(城西管家湖,亦名西湖),烟波浩渺,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环境幽美。历经宋、元、明、清,由于水患兵灾,其间几兴几衰。宋时僧人兰盂重新创建定寺名为大悲庵,清规法律森严。元、明时期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大悲庵亦屡次被淹,到了清初,寺貌才逐渐恢复如初。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圣祖玄烨再次下江南巡视,途经淮安府(今楚州)河下镇,钦赐寺名并题赠匾额为“闻思寺”。康熙同时钦赐寺名的还有与闻思寺隔运河相望的佑济寺,原名为湖心寺,又名十方禅院;程公桥西的湛真寺,原名绍隆寺。

闻思寺自建寺以来,据史料记载和老人的回忆,先后担任方丈可查到的有:宋:兰盂;清:注公、眼文(字聚用,俗家宋氏)、源长(字涵公,俗家郯城张氏)、海忍、西华(号莲谷,俗家颖州人)等高僧。

清康熙年间,聚用继注公任闻思寺方丈,四方信徒争相到寺顶礼膜拜,江淮一带文人贤士亦多与之交往,淮安关监督高恒虔心皈依,尝布施数千金,整修了大雄宝殿,替佛像装金,闻思寺香火益盛,时寺中僧徒有百余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涵空承聚用之命继任方丈,重新建造了地藏大殿,以扩大寺院规模。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闻思寺住持海忍邀同秀才许炜于闻思寺内成立了“瘗[yì,音义,埋藏]骨惜字会”,收集废弃字纸,令寺僧逐日登记,并置焚字炉,以警士子不随意丢弃字纸,爱惜笔墨。

闻思寺为淮安名刹之一,历代方丈、住持大多知识渊深,文人墨客亦乐于与其往来。眼文任方丈时,士大夫多与其交往,大和尚待人一以真诚,凡登座说法,演扬佛家经典,古德公案,极受信众欢迎。源长方丈精持戒律,不问寒暑,善写丹青,爱绘雪中寒梅,笔墨中带有禅寂之意。西华方丈貌古而性朴,善草书工诗词,与淮安文人雅士互有投赠。但不随俗态趋奉官场,其“岁暮”诗云:“一钵度残年,随缘乐自然,行看流水去,闲抱白云眠,不羡当途势,休谈往昔贤,逍遥游物外,别有一重天。”

从古运河湖嘴御码头处下古运河堤,沿曲径即至闻思寺山门,山门内中奉韦驮像,两旁彩塑四大金刚。大雄宝殿,计五间。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及左右两旁东方药师如来,西方阿弥陀如来三尊佛像,迦叶、阿难二尊者像恭立两旁,大殿东西分列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后为戒坛,戒埴后为地藏大殿,供奉地藏王菩萨。

在民间还广传着一则有关闻思寺与莲花街的传说:在淮安城西北萧湖中本无石堤。相传宋代时,闻思寺香火很是兴旺,时兰盂住持,他亦精通医理,广施恩泽于民,经他医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疾除,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闻思寺的香火益发旺盛。河下是漕运的关卡,百货纲盐的集散地,闻思寺又紧临西湖嘴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经过这里,都会到闻思寺烧柱香,拜拜佛,求个签,以求神佛保佑旅途平安,生意发达。

时扬州一张姓富商,经营盐业,因经常夹带私盐,集聚了万贯家财,妻妾成群。这天,他的一个最宠爱的小妾不知得了一个什么怪病,关节酸痛,卧床不起,在扬州找遍名医,久治不愈。就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听一客商说:淮安府闻思寺住持医道精熟,能医治百病。于是派一家人骑着快马,来到淮安,找到了闻思寺,欲见住持。时兰盂住持早就听说此人广有资财,却十分吝啬。今见小沙弥通报,便对小和尚说:告诉来人,就说住持外出云游,不在寺中,请客官改日再来。家人等了三天,未能见到住持,无法,随即摧快马返回扬州,禀报了主人。此时爱妾病重不起,疼痛难忍,张氏无法,旋即派主管家急驰快马,再次来到了闻思寺,苦苦哀求住持大发慈悲救主人爱妾一命,主人必将以重金酬谢。兰盂住持心想:萧湖本为府城北、新城西一湖泊,(宋时旧城与新城之间本为运道,皆昔粮船屯集之所,后因黄河北徙,运道改由城西)从府城来闻思寺必需绕河下方能到达,甚不方便。何不借此机会,从萧湖之中打开一条通道,以方便信徒往来。于是计上心来,便对管家说:如若要治好你家女施主之病,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件,一是要你家主人夫妇二人一起,在三天后从最近的路经过萧湖来到我寺中拜佛,二是出了府城必须一步一叩首,经过萧湖时,不许乘船,必须是步步脚踩莲花。如能答应这两个条件,贫僧方能替你家女施主治病。管家一听,心想,寻找最近路到达闻思寺好办,一步一叩首也好办,这……步步脚踩莲花如何能办到。于是立即打马回扬,禀报主人,主人一听,随即召集所有家人和管事及来客商讨此事如何办理。此时一来客说:此事好办,但主人得破些财。张氏听讲,因疼爱小妾心急,就说:若能医好小妾此病,破些财但也无妨。于是来客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张氏一听,连声喊好。于是派管家和此来客急忙去操办此事。他们急忙来到淮安城,召募民工,连夜在萧湖中从新城西南角到西湖嘴堆砌了一道长堤。同时召集了许多名匠,在每一块石上都凿成了莲花,然后把这些刻有莲花的石板铺在堤上。从而就建成了莲花街,既方便了来闻思寺进香的信徒,亦方便了周围的百姓。

堤筑好后,张氏带着爱妾,遵照兰盂住持的要求来到闻思寺。主持说:客官一心向佛,我佛必将大发慈悲。请尊夫人能否七七四十九天,天天一步一叩首,步步脚踩莲花来我寺朝佛,到时夫人之病必将痊愈。按照今天的说法,张氏爱妾原来因为娇生惯养,少活动,得的是关节疼痛病。经过连续四十九天的活动,也就基本痊愈了。从此张氏夫妇便成了闻思寺的忠实信徒。于是闻思寺的香火愈发兴旺,兰盂住持亦名声大振。

由于多种原因,闻思寺于解放时已成瓦砾一片,解放后,在其旧址上成立了淮安腌制厂。

2004年9月29日,在其旧址上进行了闻思寺复建开光仪式,拉开了闻思寺复建的序幕。

复建后的闻思寺的建筑风格,为仿五代、宋代风格的寺庙建筑。闻思寺的现任方丈法号智镇,俗家陈氏,福建三明市人。复建的闻思寺修建在紧临古运河湖嘴御码头闻思寺旧址上。下堤即为闻思寺山门,进山门内即是占地339.2平方米、阔五间的天王殿,殿前为一大广场,过天王殿即来到了放生桥,桥两旁为放生池,清澈活水与寺后罗柳河水相通,东与萧湖水相连。过放生池即见高大雄伟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21.19米,阔七间,建筑面积达1834.4平方米,在大雄宝殿后为五间二层古色小楼,即方丈室。方丈室后为占地784平方米的塔林。在天王殿的两边为各三间法物流通处,再两旁东为占地737.2平方米二层局部三层的素斋堂,为僧人和来客用斋场所。西为二层楼的占地267.8平方米的寺庙管理办公室。在放生池的两旁分别为钟楼、鼓楼,在钟楼的东边为面西的三间楼上下客堂。在大雄宝殿的东南为坐东朝西的五间观音殿,内奉观音大士像。西南为坐西朝东的五间地藏殿,内奉地藏王菩萨。在方丈室的西边为呈丁字型的五间超渡院,在超渡院的北面为与超渡院对应的呈丁字型占地408.8平方米的两层楼僧房,为僧人住宿的地方。建成后的闻思寺内的所有建筑都以回廊相连。

(毛鼎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