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沧桑的明清古宅 / 毛鼎来

历尽沧桑的明清古宅 / 毛鼎来

“河下,旧时殷阜区也,晴烟雨屐,巷陌云连”,古镇河下的古民居是在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明清时期,大量商人涌入经济发达的运河沿岸地区,河下古镇正因为这样独特的经济、地理优势,成为商贾辐辏之地。其时,晋商、徽商、吴商、闽商、赣商、浙商、穆斯林商人,麇集骈至。各地商人为了显示其地方特色,以与众不同。均按照其家乡的建筑风格建构宅第。河下民居的面貌也随之改变,吸纳了各地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吸收了徽派建筑特色,譬如被誉为“徽州三绝”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在河下古民居上反映较甚,“高堂曲榭,第宅连云,墙壁垒石为基,煮米屑磁为汁,以为子孙百世业也”(黄钧宰《金壶浪墨》卷一)。但清末,由于捻军侵袭淮安城,久攻不下。遂在河下大肆掳掠,焚毁房屋,致使河下房屋损坏严重。仅存十之三四,后又因军阀混战,河下为拉锯地带,亦受损失。时至今日,古镇依然保存着部分明清古宅。

清末船政大臣裴荫森故居

裴荫森(1823-1895),字樾[yuè,音越]岑,清道光三年出生于淮安府阜宁县,自光绪十年始,定居淮安府山阳县(今楚州区),历任福建省按察史,船政大臣。

裴氏故居位于湖嘴大街白酒巷内,原大门朝南,门前有照壁,进大门即为厅房,是裴荫森寓淮时会客的场所。原有房屋数十间,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厅房、穿堂、堂屋等,共25间。其面南房屋四进12间,面西及西北房屋13间。主屋硬山顶,抬梁式,面阔11.6米、深7.1米,檐高3.6米。窗户上方有飞檐图案,门头、山脊砖雕工艺精美,既具苏雕艺术风格,又独具个性,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山阳医派著名中医之一许春扬宅

许春扬(1919-1995)以号行,名燮培,出生于中医家庭,幼时即受中医学的熏陶,师从苏北名医汪筱川。

许氏宅第在河下估衣街西段154号,为四进古宅,座北朝南,店面门两间,即为侯诊室。诊室西一间北面为格扇门,可进入后面院落,院落地面用立砖铺成。进人此院落即见三间堂屋,中间朝南为格扇门,堂屋为主人会客和进行家事活动的场所。院中西面为厨房。由堂屋东山头经一小门即来到后宅,后宅为三间。地面用罗底砖铺成。东西两间皆为暖阁,上置隔板,中间一间与东西两间中用木板隔开,两山置以字画。由后宅东山向北,经一小门就进入后院,即后花园,或日药圃。院子的西南角为两间书房,书架上放满了历代的医书和医案。是主人研究中医学的场所。院子的西北角为一小竹林,院子的东面为药圃,圃中长有芍药、玫瑰、梅花、菊花、花椒、枸杞、芦荟、鸡冠花、风仙花、海棠花、玉簪花、蝴蝶花、赤勺、金菊、香园等。许宅今为其长子许兆勋居住,许春扬之四女许兆兰继承祖业。

秦公馆(郭家旧宅)

秦公馆位于河下茶巷97号,现为郭家居住,四合院结构,仅存二进。现有堂屋三间,坐南朝北,本为穿堂;堂屋后侧有坐北朝南三间,及东西厢房各一间;现院落的大门过道,原为柴房和轿房。

房屋的原主人为秦茂林,字翰卿,号竹人,盱眙人,清末举人,三任洛阳,卸职后,花巨资,在河下花巷买下一古宅,名目“敦艮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秦公馆占地1000平方米,东至茶巷,西至花巷,南北占据30多米长。秦氏同治六年死,据此可以断定,此古宅至少有150年以上。

70多年前,秦公馆的西半部分两进宅院被河下商人郭家珍买下。郭氏做帽子生意,后改行开“五洋店”。据说郭氏做了一笔“洋油”生意,赚了数百大洋,遂买下这个宅子。现存的这个四合院,是郭氏买下的一半,不足秦公馆的四分之一,在此四合院的西侧还有一个四合院,亦为郭氏买下,但因后人分家,另起宅门。

(毛鼎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