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故乡情 / 秦九凤
多少年来,淮安人民一直怀着无限深情,盼望周恩来总理能回故乡看看,看一看他放过鸽子的镇淮楼,划过小船、打过“水仗”的文渠和在周围挖过野菜的文通塔,看一看家乡建设的新面貌。
他终于没有回来。但是他有着常人一样的乡情乡思,且一直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那一方古老的热土,多少回向人流露:“我很想回去看看呐!”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1946年,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南京,南京离淮安不到200公里,周恩来的乡情乡思也与日俱增。在梅园,他曾多次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淮安。4年后,他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动员干部要过好土地改革这一关的会上说:“那时我就想从南京回到淮安去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说到这里,周恩来就已泪眼模糊了,“但我考虑再三,终究没有回去。当时我考虑是下边这三个原因:一、淮安当时虽是解放区,但从我和蒋介石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谈判中我判断出,蒋介石迟早是要打内战的。如果我当时回去了,淮安的周家,淮阴我外婆的万家都是大家族,亲友很多,一些我见过的亲友等人有一天必然会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二、当时我们中央华中局所属苏皖边区政府正在搞土改,我担心回去后,因周、万两家亲戚中有部分人与我这层关系而给地方土改工作带来困难。三、当时时局不稳,我回淮安就必然牵动华中局地方各级领导,给他们增加安全保卫和接待工作方面的麻烦。所以,我终于没有回到我日夜想念的故乡淮安去,没有到我母亲的坟前尽我儿子的一份孝道。”这是周恩来思乡怀旧感情的一次最具体的表露,也是他为国为民高尚情操的生动体现。
建国以后,周恩来思乡之情表露得更多了,在会见他的亲属的时候,在接见来自故乡干部的时候,甚至在偶然遇上一位淮安籍干部或群众的时候,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岀对故乡的怀念和关心。
1960年,周恩来去南宁开会,晚上和机组人员一起吃饭。席间,他听到汪云和许君清两位驾机员讲话时一口苏北乡音,马上就问:“你们是什么地方人?”汪云回答说:“我是江苏高邮的。”周恩来一听笑着说:“咱们还是老乡呢。”许君清回答说:“我是淮安的。”周恩来听了更高兴地说:“那咱们更是老乡了!”说罢,又问长问短。
1967年,周恩来在接见西安的一个代表团时,曾兴致勃勃地跟一位操淮安口音的同志亲切攀谈起来,问这位老乡什么时候从淮安出来工作,住哪个庄上,回去过没有,现在家乡有什么变化等等。最后,周恩来用一句唐诗来抒发自己的乡情乡思:“我是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啊!”
那是50年代,淮安盛传着周总理要回故乡看看。为此,淮安方面还专门拓宽了南门大街等街道,疏浚了文渠,维修了淮安两座古老文明的象征性建筑——文通塔和镇淮楼。然而,周总理终于因为国事繁忙,未能回淮安。
据跟随周恩来20余年的卫士长成元功同志回忆:周恩来在飞机上曾多次深情地眺望过淮安。周总理座机每次起飞前,机组人员总要事先把《飞行日志》送呈总理,上边标明何时起飞,何时到达,当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沿途经过哪些地方等等。凡是看到要经过淮安上空时,总理就感慨地说:“这次经过我的老家上空,如果天气好,能让我看看故乡就好了。”短短的话语流露着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
1959年元月的一天,周恩来总理从广州开完会乘专机返回北京,那天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当座机快飞临淮安上空时,周总理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向驾驶舱,成元功忙站起来紧跟着他往前走。周总理进入驾驶舱后,对正在全神贯注驾驶飞机的机长袁桃园说:“小袁,快到淮安上空了吧?能不能拉下一些高度让我看看老家?”袁桃园一听,明白了总理的意思,立即回答说:“可以。总理,您坐下吧。”说着,副驾驶站起身来让总理坐到他的位置上。袁桃园机长很快地降低了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周总理低下头,神情专注地看着机翼下的故乡淮安。也许他怕打扰机组人员的驾驶,也许他沉浸在对故乡一桥一巷的回忆,周恩来只是看,没有说一句话。飞越淮安上空了,袁桃园转过脸来问:“总理,要不要再盘旋一周,让您再仔细看看?”周恩来摇了摇头说:“不用了,那又要多费汽油了,我们还是赶回北京吧。”直到这时,周恩来才深情地从副驾驶的座位上站起身来并微笑着对机长、副驾驶说了声“谢谢”。在成元功的搀扶下,周总理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好久没有说一句话,完全陷入了对童年时代故乡生活的深深回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