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里的耕耘者 / 王庆海
——市政协常委、市文化局副局长金志庚
金志庚同志在从事文化工作近二十年的历程中,凭着他对党对祖国的赤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用智慧和热情,谱写了一曲曲节奏明快的乐章,留下了一步步清晰、坚实的足迹,堪称我市文化园地里一个不知疲倦的耕耘者。
1951年春天,金志庚出生在上海,5岁时随父母下放回祖籍淮安复兴乡东城村。1965年毕业于复兴中学,在升学考试时,这位学习成绩一贯优秀又是学生会干部的初中毕业生,竟然名落孙山:大家都十分清楚他没有被录取的原因。他只能加入“修地球”的行列。
在广阔天地的十年岁月中,他一边踏踏实实地参加农业劳动,一边争分夺秒挤出时间学习书本知识。即使在夏秋两个大忙季节里,他都没有丢开书本。逢年过节,别人休息了,他还去参加大队里的宣传队,因此,他每年挣的工分几乎都是全生产队最多的一人。村里乡亲们都说他是个能文能武有出息的好孩子。
他先后当过耕读教师、代课教师,又因极左路线的干扰,不能让他安心于本位工作。直到1979年2月才被批准为民办教师。这已经是淮安最后一批民办教师了。
1981年9月,由于他在教学岗位上已经开始业余创作,他编写的剧本在县里的文艺会演中荣获一等奖,于是他被破格借用到成立不久的文教局创作组,从事专业创作,从此揭开了他人生道路上新的一页。
正是由于长期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到了创作组不久,他执笔撰写的一个小戏、一个小演唱,在淮阴地区文艺会演中,荣获一、二等奖。年底,他被评为淮阴地区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的称号。1982年,经过两年的刻苦自学,终于取得南师大中文系毕业文凭。这是“文革”后首批函授大学毕业生。在1984年一年中,又与其他同志一起创作出版了三部专著。同年他还与人合作创作了淮剧《射阳梦》。这个戏在纪念吴承恩逝世四百周年活动中公演,获得一致好评。他不仅写戏,也写其他文艺作品。他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省刊上发表后,还获得一个金杯奖。他写的报告文学《马计划外传》收进了省报告文学集并岀版发行。他创作的电视剧《第十一床病人》是淮阴电视台最早拍摄的电视剧之一,被列为全国城市电视台的交流节目。他执笔撰写的连环画《关天培》脚本,由省美术出版社编绘出版,填补了我市连环画创作的空白……。尽管如此,他对每月只有15元补助费的民办借用性质从无怨言,只是凭自己的不辍劳动来换取事业成功的愉悦和同志们的青睐。“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1985年,在两淮文化界和人事部门的关心与努力下,他的档案和一大捆辅助材料送到省人事局。这年7月,省人事局发文将其按特殊科技人才录用为国家干部,又一次给他的人生之路画上了一个破折号。他转干的试用期一满,就被任命为市文化馆的副馆长。
文化馆虽说是业务单位,但肩负着全市群众文化的辅导重任,其工作覆盖面达到上至市委机关下至农村村组。分管业务的金志庚深刻领会文化馆的生命在于活动的内蕴。他上任不久,即举办了全市家庭演唱大赛,打破了群众文化活动多年不变的格局,开创了我市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直接参与的先河。他还敏锐地发现博里农民画这支芬香四溢的奇葩,在文教局的指导下,提岀了用“滚雪球”的办法,以博里为基地,争创“农民画市”的构想。他和同志们一起,南下上海,东奔射阳,开展跨地区的文化联谊活动,与上海南汇,盐城射阳结成友好文化馆,并由此发起组织了五县市农民画联展,后来发展为九县市摄影作品联展,提高了淮安的知名度。
金志庚在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东奔西跑之时,一直没有停止笔耕。他主编的54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淮安卷》,其品位、质量、字数均居全省前列;他创作的小话剧《爱,在她的心中》代表淮阴市参加省《破旧俗、立新风》文艺调演并获金杯大奖。当小品这一文艺形式刚刚兴起,他创作《爱?!》即在淮阴市小品比赛中获一等奖,他执笔创作的戏剧《天外来客》不仅在省比赛中获奖,还代表江苏省参加华东地区首届小品比赛并获奖。这在我市戏剧创作史上算是获奖层次较高的一次。
1989年,周恩来纪念馆筹建处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市委抽调他到资料征集陈列组工作。一开始,资料组只有几个人,他与同志们先后赴上海、奔北京,走访中央有关部委,拜候了原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卫士长成元功、总理秘书高振甫等同志以及夏衍、陈荒煤、张瑞芳、吴祖光、新凤霞、周小燕等曾得到周总理关心过的文化名人。正在这时,由他参与创作并任责任编辑的十集电视连续剧《淮阴侯韩信》开拍,他与剧组人员跌滚翻爬了三个月,并在剧中演了一个将军的角色,圆了一回演员梦。
1991年冬天,电视剧《淮阴侯韩信》拍摄一结束,他就从南京直接赴北京继续参加资料组的征集工作。年初一那天,当时的市委书记苏金必给他专门发了一封慰问电,这也许是对他为周恩来纪念馆筹建工作辛勤劳动的最高奖赏。
他撰写的纪念馆的陈列大纲和讲解词,最后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组负责人力平同志审定并经中宣部批准通过。他还为纪念馆的讲解员培训工作花费了很大心血,他的劳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受到力平同志的好评,力平同志在给他的信中说:“我们举办周恩来研讨会,一定请你参加。”1992年3月,他被任命为文化局局长助理,一年后转任副局长。
在文化局工作期间,他分管艺术、文博,到年底,他分管结合的淮剧团、博物馆双双被评为先进单位,博物馆还受省表彰。后来分管群众文化,文艺创作,他结合的市文化馆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今年还被命名为淮阴市文明单位。局里有人当面问他:“为什么你金志庚到那里,那里就先进?”他笑笑说:“事情都是靠大家干的,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他分管群众文化期间,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为我市争创省级文化县、乡活动奔走呼号,在有关乡镇的支持下,目前我市已有部分乡镇达到省级标准,列淮阴市各县(市、区)前列。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他与群众文化战线上的同志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文化工作一度处于困难境地的局面,积极开展活动,每年都要推出几项有影响的活动项目,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金志庚一边从政,一边笔耕不辍。与人合作并由他执笔改定的大型现代戏《梅花泪》,在省淮剧节上获创作奖、演出奖。近几年,凡由他创作的戏剧小品,在淮阴各类比赛中均获一等奖,代表淮阴市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奖。早在1989年,他就涉猎电视剧创作,是我市介入电视片编导工作最早的人员之一。1992年前,即完成了《人民心中的丰碑——周恩来纪念馆巡礼》等电视片三部。去年与人写作的电视外宣片《周恩来的故乡——淮安》,由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拍摄并在中央四套节目中播放。1996年春,由他编导的《古城春回》电视文艺晚会,为我市首部运用外景演出形式拍摄的文艺专题片。由市委组织部组织拍摄、由他编导的六集电视专题片《奉献之歌》播出后,获得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而新的创作题材又在不断地激发他的创作热情。
金志庚是我市七届、八届、九届政协委员、九届政协常委,淮阴市三届政协委员。在淮阴市党外干部培训班结业典礼上,他代表学员作了《当一名合格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发言,引起很大反响。1995年,他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今年7月成立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淮安市支部会上被推举为支部主委。他是连续三届的淮安市政协委员,不论是在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日常工作岗位上,他都积极参政议政,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政协委员。目前他还是我市的干部工作监督员、党风党纪监督员、联络员,对于这些工作,他都积极履行职责。他说:“名要符实,对党的信任决不当儿戏、当摆设。”他还带领民进淮安市支部的成员,积极为淮安的两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金志庚为人诚实正直,工作勤奋刻苦,他有句格言叫:“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他工作上争上游,生活上严要求,至今仍住在三十平方米的结构简易的平房里,家属小孩的工作性质都不很好,但他从无怨言。市里有位领导曾说:“在金志庚面前没有困难。”不少与他共过事的同志,对他不知疲倦的敬业精神都很推崇。金志庚今年45岁了,这也许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路在他的脚下延伸。我们期待这位政协老委员,文化园地里的耕耘者,谱写岀更为壮丽的事业之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