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钦工的传播 / 黄友达

基督教在钦工的传播 / 黄友达

—九一二年(民国元年),艾得士伙同林小姐、魏小姐从淮安城里来到北乡首镇钦工传教。他们三个都是美国人。艾得士个子不高,大约四十来岁。林、魏二人比较年轻,才二十五、六岁,三个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偕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山东籍的一个姓聂的和一个叫杨洪庵的。据说这两个人都在神学院学习过。

他们到了钦工之后,就积极发展教徒。钦工是个不大的集镇,但每月农历三、五、八、十逢集,人却很多,狭窄的街道常常水泄不通,十字街口是人们集中的地方,显得更加拥挤。艾得士认为这是传教的好机会,于是每到逢集,就令聂、杨二人到街头宣讲基督教义,不久居然吸收了近二百名教徒。这些教徒来自四面八方。北面越过了废黄河到达涟水境内喻滩、宝滩等地;南面延伸到季桥、大湾;东面直抵顺河;西面到了马厂。

教徒开始比较少,聚会点是暂借的民房,美国人感到很不方便,就由教会出钱租赁了十字街西颜姓家二十二间房子作为教堂,尔后又由教会花钱将这批房屋全买下了。日本鬼子到了钦工,房子被烧了十五间,剩下的七间又毁于国民党军队之手(现在原址已建成供销社糕点厂)。

艾、林、魏三人各有分工,林、魏二人常来钦工,但来得最多的是艾得士。因为钦工是他负责的聚会点。

艾得士有个非常详细的传教计划,每年初,他就拟订好一年内五十二个星期,每个星期天一节“主入学课”的内容。所谓

“主入学课”是一个名叫陈崇贵的牧师根据圣经编写的讲授基督教义的通俗课本。在他的指导下,由聂、杨二人分头讲授,他们很注意培养骨干,发现人才,在传教中他们物色到代理人葛卫成。葛卫成当了传教士之后,聂、杨二人就到别处传教了。美国人虽然每个礼拜天都来钦工,他们只是督促、检査、指导和发展教徒。

到了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艾得士他们又跑到钦工镇南面约五华里的马堡传教。骆殿朋、贾应中是基督教在马堡的中坚分子。他俩差不多天天扛着印有“红十字”的白旗,由庄东头到庄西头,又从南头奔到北头,向农民传播教义。教徒发展很快,没有多久就从原先十几人,一下子增加到一百几十人。美国教会就出钱在骆殿朋宅基上建了五间草房作为教堂。

艾得士差不多每个礼拜都到马堡,来时骑自行车。起初,乡下人很好奇,既未见过自行车,更未见过外国人。不论艾得士走到哪里,那里的男女老少就把他围起来,艾得士觉得这是传教的好机会,他总是即时向人们兜售基督教义。有些小孩子很顽皮,当着艾得士的面喊他“洋鬼子”。艾得士就虎起脸来追逐孩子,孩子们却象鸟儿一样展翅飞走了。当艾得士复又坐下来,孩子们又围到他的前后,“洋鬼子”又灌进他的耳朵,艾得士不再恼怒了,他露出一脸笑容,和颜悦色地逗着孩子玩,给孩子们讲上帝的故事。孩子们不再喊他“洋鬼子”了,而圣经里那些故亊却占据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九二八年,艾得士以教会名义在钦工办了一所小学,叫“维新学校”,校址就设在教堂里。艾得士自任校长,聘请了王梦如、黄正淮等六名教师,学生近二百人。学校分初小、高小两部。课程设置有国文、算术、音乐、体育、美术,高年级还教“四书”。每周一堂圣经课,初小学生只唱唱赞美诗。逢礼拜天高年级学生还得到校做礼拜,初小学生听其自便。维新小学办了九年,直到日本鬼子打进中国,学校和教会的活动才停止。

在这个学校读过书的,健在的已经不多了。不过还可数出几个,单就钦工街上就有陈寿奇、张凤英、颜景车等。

艾得士在钦工传教几十年,直到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才在兵荒马乱中离开中国。解放后,由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基督教在钦工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钦工已有三个聚会点,即钦工、马堡、贾庄,教徒有一千多人。

钦工镇党委很重视基督教的活动。他们以政协联络处的名义聘请马堡聚会点负责人徐学义、贾庄聚会点负责人肖延东为联络员。联络处负责同志常常深入教堂了解情况,宣传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帮助教徒端正入教态度,消除对基督教的误解。如有些人患了疾病,跑进教堂,祈求上帝,联络处的负责人即向他们反复说明,宗教只是一种信仰,任何教都不能治病,请他们赶快求医,以免延误而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聚会点的负责人也常用宗教刊物上的有关文章,宣传好人好事,要教徒奉公守法,要把爱国与爱教统一起来。在一年两次的粮食入库时,都要求教徒们对政府布置的任务必须积极完成。

联络处的同志也经常到教徒中走走,跟他们聊聊,发现问题就跟负责人交换意见。

基督教在钦工过去和现在虽然发展都比较快,在镇党委领导下,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活动还是正常的。正如老教徒、钦工聚会点的负责人陈寿奇老先生说:“过去艾得士花钱传教,还不如我们今天‘自治、自养、自传’来得爽快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