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化工厂土法生产胶木粉的前后 / 张玉焕
一九五六年在“三大改造”高潮中,淮联工业社,联合培元肥皂厂,建华工业社,黄楚记工业社,华国春工业社,群力工业社,桓兴工业社等六家手工业作坊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群联工业社”,同年改名“淮安化工厂”。
开始,我任该厂工作委员会委员,继而担任厂部委员会委员,负责棉织、胶木两个车间,并兼管全厂的销售工作。当时生产蛤蜊油、雪花膏、香粉、发夹,各种钮扣、皮鞋带、球鞋带、裤绳等日用小商品,产品均由淮阴百货站经销。其中,以各种钮扣销路最好,常常供不应求,但压制钮扣所需的原料酚醛塑料(即胶木粉)市场紧缺,时常停工待料。我考虑如果我们厂自己能够生产胶木粉,不仅可以满足本厂的需用,多余部分还可以对外销售,岂不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但胶木粉是高分子有机合成,生产胶木粉必须有锅炉、反应釜、捏合机、夹滚机、粉碎机等全套机械设备,当时限于经济条件,很难办到。于是我开动脑筋,根据化学原理和机械原理,结合我厂实际条件,拟定了一项用土法上马的生产胶木粉计划:利用生产蛤蜊油使用的土炉灶代替锅炉,用涂釉的陶钵陶罐代替反应锅;用木棍在大缸里搅拌代替捏合机,用滚摇面机上的滚筒代替夹滚机;用碓舂代替粉碎机。先以苯酚甲醛和催化剂注入陶钵、陶罐内加温,经过聚、缩、合反应生面酚醛塑脂,然后加入催化剂、颜料、润滑剂,以及填充料木屑等和塑脂搅合,滚夹,粉碎后便成为胶木粉(即酚醛塑料)。这一系列制作过程,当时完全用土法代替,而所制成的胶木粉经过鉴定试用,均符合标准。只是用土法制造,产量不多,所喜当时我厂胶木压制车间的主产品钮扣所需胶木粉数量不大,如此土法生产,日产量一吨,已足够供应,缓解了市场紧缺的困难。
同时,我考虑胶木粉本属于“热固性”塑料,用它制成成品后便不能回生再用。我厂胶木压制车间生产大批钮扣,在压制过程中所剩下的边角废料很多,过去都作废品处理。我对此经过多次反复研究试验,将这些边角废料粉碎成“八十目”细末,用它代替填充料木屑使用。这样制成的胶木粉,不仅同样符合标准,而且还可减少酚醛塑脂的用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一九五八年,我厂从城内迁到新城圆明寺,开始建立酚醛塑料车间,正式生产胶木粉。其时我厂通过多种渠道,从上海纺织工业局无偿调拨一台三点五吨锅炉,从上海橡胶工业公司无偿调拨炼胶机二台,并购置了反应釜、夹滚机、粉碎机等全套机械设备。
从此,我厂用土法生产胶木粉改为机械化生产,年生产量五百吨左右。这时,我厂生产胶木粉在技术和设备方面总算过了关,但未能列入国家计划。原料醛酚全部依靠“找米下锅”。为此,我去北京化工部有机化学公司,面谒徐乃鼎司长,汇报了我厂由土法生产胶木粉的经过,他听了很感兴趣,并提出许多询问,我均一一作了回答。最后,他表示非常满意,同意将我厂列入国家计划。此后,由化工部直接分配给我厂生产胶木粉的原料苯酚甲醛。同时,下达给我们为福建军区生产一批高压电气粉的任务,我厂按期保质保量胜利完成。从此,淮安化工厂正规化地步入了化学工业的轨道。
编者附注:
作者张玉焕同志,现年七十岁,,已退休。早年曾为淮安化工厂、淮安无线电元件厂作出很大的努力和贡献。曾任第五、六、七届县政协委员。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