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军区卫生部在淮安 / 田富生
1945年9月22日,淮城第一次解放。10月下旬,华中军区卫生部在淮成立并开展工作。后来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犯,华中军区卫生部和党、政、军机关一起被迫于1946年9月中旬撤走。军区卫生部在淮安期间,不仅治愈了很多伤病员,同时为促进地方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搞好城市防病治病等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缅怀先辈们在革命征途中的光辉业绩,特将收集的资料按时间顺序整理如下:
1945年10月底,军区卫生部决定,为了救治战场上转来的伤病员,将华中野战军苏浙军区后方医院及第七师、第十纵队、淮南军区、淮北军区休养所等单位在淮安湖心寺(即现在淮阴农校所在地,原有房屋均巳拆)组成“华中军区卫生部直属医院”,又称“华中军区第一后方医院”,院长陈海峰,副院长张昭、左英、乔明志。
苏北地区经常流行各种疾病。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李振湘对淮(安)宝(应)地区发病原因,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淮宝属于“水网地区,许多小河流和草荡,地势低湿,便利于许多传染疾病的昆虫(白蛉子、蚊子、白虱、跳蚤和臭虫)和致病菌(微生虫)的生长、繁殖和传播”,“地理位置属于北纬34〜35度的温带气候,不十分冷也不十分热,老百姓的住处都是大村庄小茅屋,拥挤不堪;在生活习惯上,由于成天到晚忙于生活,又不注意环境卫生,因此加速这些传播疾病的昆虫和病菌的繁殖与传播。”除了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上的原因外,苏北的传染病与伪顽多年的罪恶统治也有很大关系,城镇居民普遍的患着各种恶性的传染病,在伪军住过的地方,像梅毒、淋病等,更加严重。驻在宝应的伪军二十八师,军人普遍患梅毒,通过被奸淫的妇女传给地方群众,有的一人传全家,有的村有半数人患病。我党、政、军机关干部、军人、工作人员进城不久,很多人身上生了疥疮。因此,改善淮城的卫生面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增加患病者的治疗处所,就成了急待解决的卫生事务。
1945年冬天,军区卫生部第一件事是组织地方社会医生在淮城东长街、小鱼市口、西长街、北门十王堂市口、市中心地区共设立五个种痘小组,为居民免费种痘,计接种12705人,其中小孩占百分之七十。46年春天仅有一个天花患儿死亡,解除了群众“四九天不冷,家家哭少年”的忧虑。
1946年1月6日,华中军区卫生部在淮安召开了第一次卫生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军区、各纵队(师)、各军分区、各医院以及各专署的卫生部门领导同志,齐仲桓部长、李振湘副部长分别作了报告,提出了“动员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难,集中统一领导,加速解放区卫生工作建设,担高部队战斗力”的号召。会议讨论议题9件,历时15天。
2月21日,华中军区卫生部指示华中医务职业学校主任张贤民同志在淮城新市场筹办淮城民众诊疗所,由李钦哉同志任副所长兼内科主任医师,诊疗所因房屋条件限制,只设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花柳科、妇产科、小儿科门诊。遇有重病员不能来所诊治的就派医生出珍。来所就诊的群众有的全部免费,有的只收药费和敷料费,使一般穷苦民众都得到看病的机会,甚至距淮安百十里的涟水、淮宝①两县的人都来看病。医生的技术和服务态度亦深得群众信赖。居民韩某夫人难产已三天,经产科医生施行手术,安然脱险;马某夫人腹中生了个囊肿,多年不知是什么病,经破腹将囊肿取出,霍然而愈。西长街夏某的7岁女孩患流行性脑膜炎,经诊断后,即注射、服药治疗,不几天就脱险了。
2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人民的医院》一文,报道淮城民众诊疗所,用亲见的事例说明诊疗所深受群众欢迎的情况。
2月底,国际友人严裴德一行十数人由上海运载首批救济物资进入华中解放区,其中计有面粉三百吨,脱脂奶粉二十筒,全脂奶粉七十箱,旧衣五百包,医疗器械九十七包。严裴德代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于1月来到苏北解放区,调査苏北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的迫害情况。2月10日离淮去沪时发表调査报告,其中仅淮城市被日寇杀害及在战争中死亡者计8,368人,被日寇摧残而残废者计180人,全市人口6万,即平均7人中被日寇杀害1人,521人被日沩掳去,672名妇女被强奸……。
3月,上海地下党应华中局城工部要求,将在上海通过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募集的数十箱重要药品,如磺胺类、化学试剂和医疗器械加以改装运到淮安。不久,中国福利基金会又捐赠一所医院设备给华中军区卫生部第一后方医院。是时,医院对外改称“苏北国际和平医院”,淮安群众则称为“宋庆龄国际和平医院”(参见本辑《宋庆龄与淮安点滴》一文)。
3月,由于盐、阜、涟、淮地区黑热病流行,群众患病较多,死亡率较高,军区卫生部着手筹办淮安黑热病疗养院。
3月20日,为解决军民所需药材的供应,开办“淮城大药房”。
4月2日,由淮城及近郊各乡民工和驻城部队、机关抽派部分指战员、工作人员经过40多天的紧张施工,文渠疏浚工程按期完成,在巽关举行了剪彩仪式,文渠通杨,使死水变成活水,改善了城镇居民日常生活。
4月18日,为了更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淮安市镇卫生工作,淮城市政府和军区卫生部合办,成立淮城市卫生事务所,由张贤民、刘晓屏二同志任正、副所长,设环境卫生和保健两股。卫生事务所成立后,首先召开淮城各镇镇长会议,讨论研究淮城卫生工作怎样开展。会后,鱼市、瞻岱、观塔、北辰、瞻韩、文昌、庙南七镇组织了卫生委员会,张贴卫生宣传标语,发动群众打扫街道。卫生事务所雇用10个清道夫,设置了60个垃圾箱,设立四个蓄水池,其中在文渠旁三个,在文渠河与蓄水池之间架滤水管,滤水管里盛沙质、砖块、木炭,河水经过滤变清,蓄入池中,供居民饮用。
5月18日,联总善后救济委员会分配救济物资,其中分配给淮安地方及驻淮单位的有:
甲、医药器材
(1)蒸汽消毒器一具(淮安);
(2)一号药箱一箱(淮安);
(4)基本器械一组(卫生诊疗所);
(6)纱布:淮安、华中医校各二箱;
(7)鱼肝油精:淮安、华中医校各一箱;
(12)病床衬衣五件(淮安);
(13)溴化钠二磅(淮安);
(14)石炭酸一磅(淮安);
(18)手术衣,华中医院220件,淮安五件;
(19)医用床单六十条(淮安)。
乙、牛乳奶粉
(1)初小学生饮用,五分区奶粉五大桶(每桶200磅),牛乳五十箱。
(2)孤苦儿童及托儿所方面领用:板闸托儿所奶粉五大桶,牛乳十五箱;淮安托儿所奶粉五大桶,牛乳三十箱。
(3)医院救济病人方面饮用:奶粉一大桶,牛乳十箱。
丙、旧衣服,五分区一百四十包。
5月20日,淮城卫生事务所为解除贫病者痛苦,增进群众健康,研究医学理论,改进医疗技术,特成立淮城中西医研究会,推选张贤民为主任委员,中医宋畏天、西医阮素光为副主任委员。研究会下设调査研究、防疫急救、宣传教育三股。每股设正副股长各一人,以从事调査瘟疫流行、鉴别药品真伪、防疫注射、特殊情况如空袭抢救受伤人员和卫生常识的宣传等工作。并着手筹办中医中药免费诊所,为有病无钱而得不到治疗的贫民服务,亦作为学习研究基地。又拟将产妇休养所扩大为产科医院,打算以最低的费用或免费来收容产妇,并拟办助产训练班,培养新法接生人才,进行收生婆登记,对收生婆采取工读办法加以改造,成绩优秀者,发给营业执照。
5月下旬,卫生事务所举行中西医生考试,淮城、河下等地约30余人考试及格,分别发给《淮城市医生开业执照》。
6月初,华野主力集中如(皋)海(安)地区战备,为做好(苏中)战役后勤保障工作,华中军区卫生部及野战各级后勤机构采取临战措施。军区卫生部部长齐仲桓及机关留驻淮安,组织后方医院的收治工作;副部长李振湘率部分人员组成前方卫生部,先后进驻海安、草堰,组织前方伤员救治工作。
6月8日,整军复员工作开始,军区卫生部拟将部队卫生机构,除留必要人员外,复员到地方参加卫生工作,准备在淮城、清江、高邮、宝应、宿迁设立五个民众医院,并组织地方卫生事业委员会,民众医院的主旨为将药品大批购进,按成本替群众治病,赤贫者亦可免费给药,由地方公益金中抽一部分补偿之。齐仲桓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要做到:①把病治好,②药费便宜,③技术正规,④达到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6月9日,淮城以驻军为核心发动全城的卫生运动,要求以个人卫生、街道环境卫生和室内淸洁为中心进行全城淸洁卫生大检査。
6月10日,由华中军区卫生部创办的华中畜牧兽医学校开学上课,该校设在淮城天主堂巷华中军区卫生部院内,主任苏国勤。办学宗旨:培养畜牧兽医人材,发展华中解放区的畜牧业(如家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该校对内称为“华中军区兽医训练班”。齐仲桓部长6月8日说:“畜牧兽医训练所已开始招生。有了这方面的人才,每年因瘟疫而死的牲畜将大大减少,并可进行牲畜改良工作,把外国的优种引进来,以提高生产。这在华中还是件新鲜的事业。”
同时,卫生实验所的化验检査工作开始进行,第一期化验训练班正式上课。并继续筹办药剂班,筹建华中医科大学。
6月20日,华中军区司令部批准军区卫生工作会议所拟定的协办地方卫生事业一案,司令部发出《关于部队组织群众医疗机关之指示》,指出华中根据地有二千三百万人口,大力开展群众卫生工作,当为我军卫生工作中心之一《要求各部队在驻地组织人民医疗机关,如诊疗所、人民医院、医生合作化,强调:①以服务人民为原则;②部队医疗机关与地方营业医生保持团结,技术上尽力帮助,本身要做到作风正派,实事求是,药品纯正,收费公平,使人民受到实惠。在医病防疫方面奠定初步基础后,协助政府进行一般卫生工作,如组织卫生委员会,组织地方医生协会。
6月下旬,淮城霍乱流行,河下镇接连死掉5人,城里庙南镇、六珠镇、西门一带都发现病人。驻淮的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司令部、五分区等领导人对疫情十分重视,一方面组织人力、物力大力支持防治工作,一方面指示淮安县、淮城市政府迅速扑灭疫情,救治病人。
6月30日,专署卫生局、淮城市政府联合召开淮城市防疫会议,决定防止霍乱流行的三项办法:①卫生部拿出三百瓶疫苗,专门替老百姓打防疫针,可注射一万二千人;②各个吃食店、小摊子不准卖不清洁和生冷的东西,水井一丈以内不许倒脏水,垃圾要倒到垃圾箱里;③组织临时时疫医院,不要钱替病人医治。
会后,淮城市政府决定将原县学大成殿(即现淮安大酒店后),两侧廊房作为临时时疫医院用房,部队抽出20名军医作为医疗骨干。中西医研究会从西医会员中抽出30人,以15人为一批,到医院服务,每隔3天轮换一次,中医会员负责动员病人住院治疗,并协助地方干部发动开展卫生大扫除和灭蝇工作,经过3天组织筹备,时疫医院于7月上旬开诊收治病人。
7月9日,华中军区司令部、苏皖边区政府颁发紧急防疫命令,并制订防疫运动实施方案。“紧急防疫令”称:査南通、启东、海门一带,原为霍乱流行地区。今年天灾战祸,民不聊生,入夏以来,霍乱流行更形猖獗。现仅海安一处,因霉乱而死亡的将达千人。淮阴、淮安各地,亦相继发现。据五专署卫生局报告,淮城市居民染霍乱者已有20余人,死8-9人;板闸染霍乱者10余人,死7人;城东北马厂、徐家荡各处,均有发现,且先后已死6人。各城镇乡村,皆相继发生。淮城附近军队,亦有战士3人染病而死亡。值此盛夏之际,霍乱似有流行之趋势。如此,则影响我解放区军民生活与战斗生产至深至巨,务须急起防范。兹特责成各地驻军及各级政府,应即速依照所颁防疫办法,各就驻地开展防疫运动。抢救危亡,预防传染,以期扑灭温疫流行,而保障全体军民健康。防疫运动实施方案分组织领导、防疫、预防注射、检疫、一般卫生、抢救等六个部分。
7月11日,清江边区政府拨出抗币10万元,在东门外慈云寺设立霍乱医院,大众医院、仁慈医院也增设霍乱治疗所,赶制大批生理盐水,以备急用。洪泽湖西疫区也组织医疗力量救治。
8月上旬,霍乱疫情基本扑灭,淮城市临时时疫医院撤销。撤销前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齐仲桓部长在大会上总结发言,赞扬军民共同努力扑灭霍乱疫情的功绩。参加大会的有五分区及专署、淮安县、淮城市及华中军区等领导同志。
这次霍乱疫情以淮城、钦工及其周围乡、镇较重,军队方面,据统计华中军区直属队、第一师、第六师和第七纵队共发病179人,死亡41人。
不久,由淮南军区卫生部为一个队,淮城民众诊疗所为一个队,组成华中军区第八后方医院,院长章逸、副院长傅达辉。
9月1日,鉴于战局的变化,淮北、淮南的形势已十分紧张,华中分局决定所有后方机关由淮安向射阳河、东西沟墩一带转移。华中军区驻淮各医疗单位,奉命撤离后,第一后方医院由淮安湖心寺移驻射阳,第二野战医院组建后移驻东台竹横港。华中畜牧兽医学校随部队北撤山东沂水县,归华中医科大学建制。
9月上旬,后勤司令部在淮安泾口、临城两个区成立伤员办事处,选派专人负责,保证前线受伤战士路过淮安时得到必要的照顾和治疗。
注释:
1.淮宝县: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岔河镇(现属洪泽县)成立淮淮宝泗边区联防办亊处,1941年7月改称淮宝县政府,隶属淮北,1950年撤销。
本文参阅资料:
1.《联总教济委员会分配救济物资通知》(1946,5.18报载)
2.《卫生事业为人民服务》(1946.6.10报栽)
3.《军区司令部及边区政府颁发紧急防疫命令》(1946.7.9《新华日报》)
4.李振湘:《淮(安)宝(应)的流行病》(华中军区卫生部《卫生专刊》第8期)
5.《防疫运动实施方案》(1946.7.9《新华日报》)
6.《华中兽医学校招生简章》(《卫生专刊》第6期)
7.《军区指令各地驻军推进地方卫生事业》(1946.6.23《新华日报》)
8.《淮安卫生概况》(《卫生专刊》第9期)
9.《霍乱赛过狂虎——两淮积极防时疫》(1946.7.16《盐阜大众》)
10.《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部队卫生工作简史》(石文光、伏斟主编.1986.10)
11.《军民协力扑瘟疫 万名病人获靳生》潘寅生、田富生、夏金陵(《淮安报》1989.10.10)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