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实阮式年谱 / 郭寿龄

周实阮式年谱 / 郭寿龄

光绪十一年乙酋(1885)

农历九月廿九日(公历11月5日),周实生于淮安府山阳县车桥镇马巷本宅。父鸿翥,号叔轩,时年四十岁。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

周实二岁。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周实三岁。女友晓澄(棠隐)生;一月三十一日夫人王元春生(卒于1963年11月13日)。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

周实五岁。

农历十一月一日(公历11月23日)阮式生于淮阴北门寄寓,因母将分娩时,梦一须发苍苍老者进鲜桃一盘,故字曰“梦桃生”。是年,阮式祖父砚荣八十二岁,父颐隆四十七岁。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

周实六岁。随父就读于家塾无尽庵,其《无尽庵独坐》诗注云:“在车桥乡,即儿时家墊也。”周人菊也同塾就读。

阮式二岁。父颐隆设帐于淮关。据《梦桃生二十自叙》,家仆韩学海“戏教以数目字,不数遍,习问无讹”。父颐隆阅《申报》,亦教以“申报”二字,“习问亦无讹”,此其“识字之始”。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周实七岁,能文。

阮式三岁。同胞弟锦麒(式一)生,迁居淮阴小马号,阮式一在《先兄梦桃先生行述》中有:“孝亲悌弟,曲中人情”,

“吾兄遂从此与余长别,而吾从此遂长为无兄之人矣。”可见阮式、阮式一与异母兄之关系不洽。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

周实八岁。

阮式四岁。父颐隆受漕河总督合肥李瀚章之照会稽査义塾,因得暇课子,自此“晨则天明起,夕则读灯书”。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

周实九岁。

阮式五岁。祖父砚荣卒,年八十六岁。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

七月中日战争爆发;八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九月平壤、黄海战役失败,左宝贵、邓世昌战死。十一月孙中山在香山创立“兴中会”。

周实十岁,能诗。

阮式六岁。后在《梦桃生二十自叙》中写道:“吾书甲午,吾不知泪涕之何从出也。吾不忍书,吾不忍不书,吾心痛,吾肉颤,吾血枯,吾泪竭!”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二月孙中山于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革命纲领,四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梁在京发动“公车上书”。

周实十一岁。

阮式七岁。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

康、梁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周实十二岁。

阮式八岁。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

周实十三岁。开始接触西方文化,读《美利坚独立史》、《法兰西革命纪》,读《扬州十日记》等,甚愤专制政体之惨无人道,民主思想渐浓,民族观念日深,其革命之志肇端于此。

阮式九岁。此数年间,先后附读于刘德芝家、母舅石庵公处、清河涂铁珊家,继随父读于淮扬道谢观察署中。是年,能作对及书信。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

戊戌变法失败。

周实十四岁。与女友棠隐“同宅居”,与之极友爱。

阮式十岁。“能文章”,自号“跅弛狂民”,工书法,自成—格,不拘他人之遗。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

英、德、俄、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挟光绪逃陕。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周实十六岁。注意时局的变化,并开始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和杜工部诸将韵》、《读史杂感和韵》等。

阮式十二岁。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

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周实十七岁。课读之余,与同学访古探幽,有《游兜率禅寺》、《谒韩侯祠》等诗。

阮式十三岁。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

周实十八岁。诗文在乡里崭露头角。是年应学使李殿林(荫墀)科试,入县学为秀才。据《淮山肄雅录》,题名桂生。《上陈伯陶学使书》中有:“壬寅实年十六,受知于李荫墀学使入泮”句。时科场短报年龄甚为常见。

阮式兄玉麒入山阳高等小学,父颐隆公恐阮式“荒弃国文,未与入”。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活动频繁,大造革命舆论。爆发拒俄运动。周实十九岁。秋,第一次赴宁(南京)参加乡试,“忽遘重病,撑持九日,性命濒危。”未能终场。《乔莺小传》、《诗集》第一卷中《读史四首》、《暮春道上》、《漫兴》等,皆作于前此两三年中。

阮式十五岁。春,入江北高等小学肄业。学校总教桂林范希淹太史颇爱其才,每次中文考试均为“全堂之冠”。开始触及“新学”和西方文化,凡当时出版之书,靡不过目,过目即成诵,“皆学有所得”,“革命之念日益切进”,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与弟式一题“杀满”二字于书斋门楣,并录《德国男儿歌》于式一肖像后,可见其革命意志之坚定。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

革命党人在清新军中活动,谋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周实二十岁。应学使唐景崇(春卿)岁试,列一等。撰《闻女小传》,表现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对封建买卖婚姻的不满。作《初春郊行》、《抚剑》、《静坐》、《岁暮感赋》等诗,有“国耻何时雪,天寒满地霜”句,表现爱国主义精神。

阮式十六岁。春,随父游赣榆,夏归里。十月,唐春卿学使来淮安,应考补博士弟子员,即入县学为秀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l905)

八月,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确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选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十一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高旭在东京入同盟会。周实二十一岁。春作《清明寄里中诸子》诗。母病重,遵母命与王元春结婚,七月母病逝,国事、家事不尽人意。《中秋》有“尽把闻愁付九歌”、“泪痕直欲注长河”句,诗注中有“时先慈见背,甫匝月耳。”秋后,再赴江宁。据《雨中感怀》诗,拟东渡扶桑,未果行。有《过高邮湖》、《金陵旅次和壁上韵》、《明故宫》、《明孝陵》等诗。八月,女友棠隐被逼嫁于久染重病之某富家子弟,半年后夫即死。对此,周实极为愤慨。冬,由江宁返里,有《扬子江舟中》、《京口旅次夜雨》、《邗江舟中》等诗。

阮式十七岁。秋,由淮阴小马号迁居仓门口。病股一载有余,病休期间,教授桂林谢氏兄弟姐妹以遣闷。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l906)

同盟会成立后,加紧在囯内活动,组织起义。

周实二十二岁。春辑《无尽庵诗话》,六月作《序》,提出诗歌“贵因时立吾言”之主张,以诗歌揭示当时社会现状和民族危机,鼓吹民族主义思想,反对满清反动统冶。在诗歌创作上,反对“守宗派,讲格律,重声调,日役役于揣摩盗窃之中”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是年,拟从军,不果,有《拟投笔从戎,行有日矣,忽以事罢兴,赋此见志》诗。七月,宁属师范招生,周实、周伟(人菊)同时考取,阮式也考取,周、阮成为好友。秋后学校开学,即由曹甸(今属宝应)三赴金陵。是年,有《书愤》、《谒先慈墓》、《将由甸乡之金陵赋此志别》、《中秋偕棠隐对月》、《登清凉山、扫叶楼同人菊作》、《二十二初度日自题肖影》、《睹江北流民有感》、《感事》、《忆棠隐》等诗。

阮式十八岁。六月,南京宁属师范在淮城招生,由淮阴来淮安投考,“以第一人见取”。与周实相识,“一见倾心,相得益彰”,“白门侪辈,周阮齐称。”(阮式一《先兄梦桃先生行述》“年十八戊申之岁再入宁属师范学校”句有误,应以阮式《二十自叙》为准。)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徐锡麟、秋瑾先后遇害。江浙两省人民开展收回泸杭甬铁路权斗争。

周实二十三岁。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历5月打日)生女,名铁筠。夏秋之间,女友棠隐病逝,撰《棠隐女士小传》,有《哭棠隐》诗,哀婉动人。秋,同学、好友陈友徐(洗酲)又卒,作《哭洗酲》(《无尽庵遗集》中未收,见于《南社丛刻》十七集),长歌当哭,词真意切(关于棠隐死期,《小传》谓“丁未五月十八日呕血死。”而《哭洗酲》诗注云“吾之契友(棠隐)亡于九月间”,孰是孰非,待考)。秋后,在宁属师范因不满管理员横暴,与阮式、周伟同时退学。十二月,与周伟同入两江师范学堂预科。此年周实继续接触“新学”,进一步坚定了革命意志。在《与真州吴遐伯谈苏杭甬铁路慨赋》诗中有“誓与黄人共复仇,主权堕落几时收”句,表现了他不但“反满”,而且“反帝”。

本年有《夏日即事》、《寄汪啸叔》、《怀人八首》、《雨夜偕笑无饮酒》、《书感》、《书愤》等诗。

阮式十九岁。秋,因在宁属师范宣传革命思想,“以校中管理员横暴与周君同时退学”,“因亲老家贫,受皖南宣城模范小学之聘”,前往任教。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

同盟会多次在国内组织起义均失败。十一月,光绪、慈禧相继病故,溥仪继位,改年号为宣统,以载沣为摄政王。

周实二十四岁。在南京两江师范读书,广交革命朋友,髙旭谓“予虽屡以诗词相质证,顾亦未及一面”。与同盟会髙旭、柳亚子等人的联系当在此年。年底,以最优等第一人在两江师范选科预科毕业,返里。是年作有《春日杂兴》、《春尽》、《中秋偕同人览园小集赋此志慨》、《偶得即柬人菊》、《秋兴》、《忆菊篇》、《无尽庵独坐》、《除夕口占》等诗。

阮式二十岁。在宣城模范小学任教,因“行为怪特”,与一些头脑顽固的学究不合,愤然离职。冬,由宁返回清江浦,作《梦桃生二十自叙》。

宣统元年己酉(1909)

十月一日(公历11月13日),以宣传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宗旨的南社在苏州成立,陈去病、柳亚子等十七人出席。

周实二十五岁。春,在家乡。旋赴南京入两江师范正科肄业。清明日作北曲《清明梦》。七月初,友人山阳沈怀仲从日本回国,将试学部,宴饮,有《饮沈怀仲席上口占,时七月七日也》诗。

旋回淮,应陈伯陶(子砺)学使优拔考试。七月杪,头两场结束,均列山阳第一。后因有人告发周实系在校学生,照例不应参加考试,发榜时山阳为王其康、戚震瀛二人,无周实名,抑郁悲愤,写了《上陈伯陶学使书》,陈述“于春夏间,向监督李禀请退学,经许可在案。”《上陈伯陶学使书》一时广为传抄,在青年中影响颇大。

中秋节在淮安作《中秋》诗,在“难得相逢皆旧雨”句后自注:“汉纵、少棠、人菊辈皆在省。”又作《祭江君秉然文》。

高旭、高燮来书邀周实往苏州参加南社成立第一次雅集,时周实正举家南迁,不得分身,遂寄去《秋虫》、《偶成》、《重九》等诗。高旭也因遭缉捕,未能参加南社这次雅集。周实有《南社诸子雅集吴门松江,高慧子以事不得与,赋诗一章分寄索和,因草此复之》诗。与妹芷生、周人菊、夏焕云等参加南社。

入南社后,其诗歌一扫忧伤怅惘缠绵悱恻之情,昂扬激越之气日浓。

冬,作《寒夜枯坐》七律四首,中有句云:“伤心乱世头颅贱,黄祖能枭祢正平。”充分表现了周实愤世忧民,以身许国之情。周人菊在辑印《无尽庵遗集》时,将此诗刊卷首烈士像背后。

十二月,“创淮安旅宁恳亲会并辑其规则曁同人姓氏,为恳亲录既成”。《淮安旅宁恳亲录序》提出“人之爱其国者必先自爱其乡里始”,“吾未见不爱其乡里而能爱国者也”之观点。又云:“天下汹汹,变故日亟,虎狼眈于外,狐鼠讧于中,岌岌焉殆不可终日。”

本年,尚有《春愁》、《秦淮晚眺用人菊夜过射阳湖韵》、《风雨满城重阳近矣感而赋此》、《寒夜眺望》、《岁暮杂感》等诗作。

阮式二十一岁。一月,受父母之命与淮安车桥潘氏女结婚。(潘氏在阮式殉难后一直孀居,以阮式一子鸿达为嗣子)。二月,因婚事不适意,作《野婚之言》寄友人南京孙景疯。三月,赴镇江月余返里,得孙景疯复信,又寄一书。四月,《梦桃生二十自叙》草稿成。六月,撰《祭李亚伯文》。

是年,受上海《女报》社聘任编辑,著有《原婚》一篇,传诵一时,惜稿佚,嗣《女报》因经费不继停刊,遂回淮。撰《李志士传》,志士名训廉,又名炎,字济藩,江宁人。

宣统二年庚戌(1910)

全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孙中山计划发动广州起义。

周实二十六岁。春节在南京度过,并与高旭等同盟会、南社同志书信往来频繁,有《和天梅》诗,称高旭为“萍蓬身世”的“知己”,在《拟决绝词》中有“海枯石烂乾坤灭,无为瓦全宁玉折”句,表现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

三月十三日(公历4月22日),南社社友雅集西子湖,周实“因事不获与”,作七律二首。七月,筹建淮南社,约阮式“共执牛耳”,作《淮南社启》,惜此文已散佚,曹凤笙在《无尽庵遗集·序》中盛赞之。

九月八日(公历10月10日),南社社友高燮、高旭、何昭(亚希,高旭夫人)、蔡有守(哲夫)、姚光(石子)、朱少屏(平子)结伴游金陵,访周实于两江师范学堂,“归而饮于三牌楼之酒褛”,高旭即席赋《南都遇实丹喜赠》,周实作《和天梅见赠韵》。高旭等人在宁逗留半月有余,周实与之凭吊明故宫、明孝陵、常开平墓,登北极阁,谒方正学祠,观血迹石,游玄武湖、莫愁湖,每到一处,均流连光景,唱和盈帙,借访古探幽,抒发各自“胸中悲凉怫郁之气”,忧国忧民之情。兴尽归来,常常是“酒痕墨沈,狼藉旅邸”。后周实把所得纪游诗一百余首编辑成《白门悲秋集》,作为南社丛刻集外增刊,分赠给南社社友。

十月,《民立报》出版,朱少屏来函索诗,周实作《〈民立报〉出版日,少屏索祝,爰赋四章》,为周实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冬,作《与邵肃廷书》(邵肃廷即邵天雷,时任车桥小学教员),集中体现了周实的文学主张与学术思想。此外,尚有《醉后口占》、《自题小影赠钝剑》、《和吴温叟前辈韵》、《北湖上偕同乡诸子作》、《遣怀用人菊、子瞻倡和韵》、《玄武湖酒后食櫻桃偕同人作》、《赠钝剑》、《重九后五日偕人菊、蛰和谒孝陵暨常开平王墓感赋》、《金陵杂诗和天梅韵》、《雪中偕内子饮酒歌》等。

阮式二十二岁。家居淮安胯下桥南阮氏祖宅(借居,房屋属同族中另一支系),受聘于淮安敬恭学校。校址在淮安城内锅铁巷南首沧河东,系卸任清政府旧官僚丁宝铨(曾任山西巡抚)创办,教员大部分为守旧的知识分子,阮式与其“言论不合”,不久辞职,充任山阳高等小学教员。春夏间,周实来信,向其提出成立淮南社的意向,阮表示赞成,并在淮积极活动,邀请往日同窗、山阳高等小学同仁参加,以壮声势。南社社友李瑞春创《克复学报》于上海,慕阮式名,“时以文字相諈诿。”兼上海、香港鸠兹宛平诸报特约通讯。是年友人宜兴邹遇(秋士)三十生日,作《和秋士感怀一律》。

宣统三年辛亥(1911)

三月二十九日(公历4月27日),黄兴等在广州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殉国,葬于黄花岗。八月十九日(公历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推黎元洪为都督。此后各省先后宣布独立,成立地方军政府。九月十三日(公历11月3日),上海革命党人起义,十六日(公历6日)成立沪军都督府,陈其美任都督。九月十五日(公历11月5日),江苏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巡抚程德全为都督。十月十二日(公历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革命重心由湖北转移至长江下游。

周实二十七岁。二月初二(公历3月2日),子炜曾生于南京白下区赁宅。

三月,髙邮曹凤笙游南京,邀宴于愚园,始与周实相识,同游半山寺,遥望明孝陵有诗。与同学吴引湘(楚兰)、秦国铨、

周人菊等游金陵岩山十二洞,作《岩山游记》,并作《悼春四绝写寄天梅》。

四月初,广州起义失败消息传来,周实悲愤欲绝,写了《痛哭四章》(一题为《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诗中有“匣中夜夜青锋啸,愿作人豪不羡仙”,“虏运将衰炎运在,南阳会睹汉旌旗”等句。此诗刊于六月初一(公历6月26日)出版的《南社丛刻》第4辑“诗录”篇首,沉痛悼念起义殉难烈士,热烈企盼、召唤四方志士奋起举行武装起义,以推翻清朝统治,堪称当时诗歌的最强音。

五月,同里邵天雷至南京,访周实于两江师范学堂,端午日,偕同人游玄武湖,有诗。

六月暑期,曹凤笙应周实约再至南京。周实与曹凤笙、张冰(子文)、孙焕霄、曹凤箫(笙弟,仲韶)同游名胜。为壮“淮南社”声势,周拟邀曹凤笙为“书记”,笙时任高邮小学教员,以“不能久羁省垣”为由,“辞未奉命”,但表示愿意介绍高邮一带人士入社。时《淮南社》第一集辑成,并投书南社姚光(石子)求为作序。

春夏间,还有《题金山高吹万寒隐图》、《席上读郑所南先生诗集句》、《和柳亚子伤春韵》、《和啸叔秣陵杂感韵》等词。

阮式二十三岁。张氏母六十生日,撰《阮太夫人六十乞言文》,后又作《水源木本》。

广州七十二烈士殉难消息传来,阮式扼腕疾首,痛不欲生,每潸潸流涕曰:“我汉族其遂长此终古乎?”武昌首义,阮式闻

讯,异常兴奋,遂开怀畅饮,击节讴歌,作石勒语,“赖有此耳!”

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周实欣喜若狂,有:“王师所过如时雨,帝子归来唱大风”句,并赋《消息》诗,结句为“英雄已分沙场死,莫遣蛾眉系我思(诗后自注:“时吾友叔清女士方居汉口)。”他决心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之中。嗣后又作《晓起由寓行至校即景》一律,遂成烈士绝笔。

武昌光复后,上海、苏州、镇江、扬州亦先后光复,独南京为清将张勋、铁良、张人骏所据。“周实会同城中各校学生七百余人谋光复”,约定九月十七日(公历11月7日)举事。九月十二日周实谓人菊曰:“此举生死未可卜,然能为光复死,足偿十数年革命之志,亦复何憾!第汝宜早归,不可同陷危城。”第二天接南社柳亚子、朱少屏书,招烈士赴沪。周实当即送家小至镇江回淮,只身去上海晤柳。柳分析了当时江苏的革命形势,周听从柳的意见回淮,图谋山阳光复。经镇江时,急驰函尚在南京的周人菊:“吾决意归淮,汝速返,践前约。”周实、周人菊先后抵淮。

九月十四日(公历11月4日)清河清兵“十三协”哗变,十五日乱兵溃,秩序大乱,“山阳距清河仅三十里,无一兵一卒,举城惶恐,朝不保夕,啼泣叫号之声昼夜不绝”,“烈士自南归,众心稍定”。

周实回淮后,向前来探讯的同学丁曾藩、曹堂等宣传全国及江苏革命动态,并单独与阮式商讨“保淮之策”。时淮安知府刘名誉尚在城内,府署前仍龙旗飞舞。周、阮考虑两淮形势,“祸在眉睫,不遑远图”,于是召集旅宁旅沪回淮学生及本城中学生八、九十人在旧漕署西团练局(现淮安旅社)开会议事,成立“学生队”,周、阮分任正副队长。由于当时清政权已瘫痪,淮安无兵可恃,富户豪门惶惶不可终日,乡绅亦希望有人出来负守城之责,乃说服团练局供应学生枪弹。学生队员掌握枪械后,至署前发一排枪将龙旗扯毁,插上白旗。刘名誉闻变,从府署后门逃逸,周、阮率领队员日夜巡逻,分班在城门口巡査奸宄,三餐自备,以使城内秩序井然。周、阮又令商店照常营业,并派人准备组织山阳军政分府。

九月十九日(公历11月9日)清河光复,蒋雁行为江北都督。这个清政府的旧官僚耍尽两面派手腕,心口不一,甚至在光复后的告示上仍写上“钦加五品衔暂任公举江北提督”字样。

周、阮率队员英勇保卫乡里,绅董见学生勤劳胜于团勇,因请改名为“巡逻部”,周、阮分任正副部长,蒋象怡任宣传主任,周人菊任庶务,杨楚材、张冰等任稽査,守城之责全由巡逻部担任。他们栉风沐雨,荷枪持械,来回巡逻,日夜不辍。周、阮还指派南京陆军中小学学生二人分别教操、训练。巡逻部控制了城里局势,清江“乱兵虽近在咫尺,而淮城独能完肤”,使家乡百姓免遭涂炭。

然而周、阮毕竟年青,对清山阳政权没有触及,对地方势力认识不足,姑息劣绅,听任其暗中串连,埋下了祸根。

九月二十二日(公历11月12日),江北都督蒋雁行传檄山阳县反正,并邀山阳官绅赴都督署议事,县令姚荣泽抗令未赴,山阳士绅当即举定周实、顾震福、于述祖、丁乃嘉、潘际炎五人赴会。姚荣泽与典史周域邠、参将杨建廷竭力反对,但因巡逻部戒备严密,未敢轻动。姚在暗中指使人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并制造“魁星阁纵火案”,说周、阮要“杀官劫绅”,以引起劣绅忌惮。

周实自清河回淮,于九月二十四日(公历11月14日)召开山阳光复大会。首先周实在大会上演说光复理由。接着阮式即席发言,慷慨陈词,痛斥姚荣泽“避不到会,即为反对光复之行为”,群众为之振奋,劣绅则恨得咬牙切齿。

九月二十五日(公历11月15日)上午,姚荣泽私自招募之卫队三、四十人持械到团练局,阮式面斥其昨日不到会场之缘故,并严诘漕银数目及存放地点。说时阮手持双管手枪指其胸口,姚恐惧,面如土色,卫队亦未敢妄动。姚允在三日内造册交清。时巡逻部员蒋象怡在场。

是日,江北都督派兵一队来淮设防,周实等出城欢迎。晚,周实归,阮式向其汇报了白天团练局发生的事情,共商应变对策。他们估计姚贼心怀不测,“一面草檄其紧守监狱,一面与巡逻部员议武力解决之法”。与此同时,姚荣泽与周域邠、杨建廷密谋杀害周、阮计划,“然未得地方绅士同意,亦未敢仓猝行事”。姚连夜派人向蒋雁行密报,诬称,“淮安巡逻部将哗变,掳掠全城,请派两营兵来淮镇压”。

九月二十六日(公历11月16日),周实令周人菊、张冰赴清江向江北都督蒋雁行面请“淮安军政分府印”,以便行使职权,二人遂冒雨前往。

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1月17日)上午,姚荣泽召集周域邠、杨建廷与地方士绅顾震福、秦保愚、于述祖、潘际炎、丁乃嘉、阮钵香、何子久、何钵山等开“秘密会于海会庵(原响铺街,今镇淮西路市工商行行址,原屋已毁)。”会上就是否杀周、阮,意见不一。据云,顾震福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阮式堂兄阮钵香,助纣为虐,促使姚贼下了杀二烈士的决心。于是一个罪恶计划遂定。中午由何钵山出面,在何宅(小鱼市口西)邀周实午餐。餐后,周道经府学前,有人持姚荣泽名片,请周赴明伦堂议事。这时府学内兵勇林立,周实胸怀坦荡,欣然前往。姚贼令人劈头一刀,周从容曰:“文明世界,请以枪毙”。周域邠(一说为杨建廷)即举枪连射两弹,周实“中要害倒地”,复又发五弹,当即牺牲。嗣后,姚即命围捕阮式。是时阮式兄弟在家宴友毕,家人报杨建廷至。杨先派兵包围了阮宅,然后直入厅房,招阮式语曰:“实丹约君议事,请即行”。阮式不知有诈,随之出门,既出,即被捆绑架至府学。阮知死所难免,大呼虏吏而骂之,而继曰:“兄弟们,要杀就杀,快刀立断,勿延!”姚荣泽遂命地痞朱二刳腹剖胸,肝肠倶出,饭菜遗弃满地,其惨状较周烈士尤甚。于是,辛亥革命中,一起继徐锡麟、秋瑾之后,震动全国的惨案形成。

南社社员中众多坚定的革命志士,不仅用笔墨与口舌鼓吹革命,而且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头颅和热血,周、阮是他们中的先驱者。

周、阮殉义后,先用薄皮材收殓,后加椁分别葬于淮安东南乡蒯成湾(今施河乡蒯成村)和淮安城东阮氏祖茔(今城东乡花庄村)。

附周氏、阮氏世系表于后。

后记:
(1)本年谱按清帝年号及干支纪元,并在括号内加注公历,便于相互对照。
(2)本年谱在编次前,曾做了大量采访调查工作,特别是周氏后裔周炜曾、崔大寅先生,阮氏后裔阮立人老人、阮宝珍夫妇,向我们提供了部分材料,在此谨致谢意。
(3)本年谱参考书目除《无尽庵遗集》、《阮烈士遗集》外,有范文澜《中国近代史》、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词典》、《南社丛刻》、《白门悲秋集》,以及《淮阴文史资料》、《淮安文史资料》等,还参考了黄志宏、丁志安《周实烈士年谱》、《阮式烈士年谱》等。

编者附注:
作者郭寿龄,淮安市政协文史办公室工作人员、江苏省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等备委员会委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