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话
《淮安文史资料》第七辑和大家见面了。我们谨以这份微薄的礼物献给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周年!
今年又是全国政协成立四十周年。淮安县政协成立于1956年11月,是江苏省地方政协成立较早的县市之一。我们特将淮安市(县)政协一至七届常委会及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概况,整理发表,以示纪念。
1919年,在“五四”浪潮的影响下,两淮地区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群众性爱国运动,也风起云涌地开展起来。在这辑里,我们发表了孙芝瑶同志的《“五四”时期两淮的爱国运动》一文,借以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淮安文史资料》第七辑内容是综合性的。其中周恩来同志中学时代的两篇作文和张鸿诰先生生前撰写的《回忆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和留日时期的学习与生活》一文,都是很珍贵的史料,值得我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并以周恩来同志为榜样,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才辈出,我们已陆续作了部分介绍。这一辑,刊载了出生在淮安、活跃在旧中国金融界的三位银行家周作民、谈荔孙、朱虞生的事迹,这对当前我市的经济建设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七”事件,发生在1946年。在当时和以后的报纸、刊物上均以“陈湾事件”为题,作了报道和回忆。我们在收到这方面稿件后,曾专程去溪河、施河作了实地调查,对其中情节说法不一。后来,又赴上海走访这次战斗的幸存者一一孙殿振同志的儿子孙伟国,他将父亲生前口述的一份记录复印件提供给我们。我们在定稿时加了“附记”,以保存历史的本来面目。
《淮安文史资料》已出版了七辑。我们虽然努力于广征博采,精选慎编,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特别是由于我们编辑人员的水平有限,难免没有差错。我们热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和知情人士及时指出,以便我们今后作出更正、补充和说明,借以维护史料的真实性、严肃性。
编后话
江苏文史资料第43辑暨淮安文史资料第9辑《周实阮式纪念集》,在省、市政协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以及有关人士的通力协作与积极配合下,经过征集〈约稿、走访、查档、座谈、选注、核实、审阅直至定稿,现终于如期和广大谈者见面了。
编辑这本纪念集的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淮安光复暨周实、阮式二烈士殉义八十周年,同时也是为了以近代乡土史料教育青少年一代,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他们更加珍惜美好的今天,积极创造灿烂的明天。
这本纪念集约二十万字,主要内容是当代各方面人士根据烈士生平、革命思想、殉难经过,撰写成的诗、文、词、联,借以表达对烈士的缅怀和崇敬。为了丰富纪念集内容,我们在淮安和上海、南京等地,査阅档案,搜集当时报刊的有关新闻报道、往来函电、公文以及中外舆论等,予以摘录转载。此外,我们从《无尽庵遗集》、《阮烈士遗集》中,选录了部分作品及当时一些著名人士为悼念烈士撰写的传记、哀挽诗文词联以及遗集的序跋,以飨读者。纪念集中采集的部分口碑资料,有的细节尚待核实。
纪念集一、四、五部分,多选自二烈士遗集,都是文言,有的还是骈文、韵文。为了让多数青年读者能够基本读懂,对其中比较深僻的用典、词语及有关史实,作了一些诠注。有的文章内容涉及的史实、情节尚难坐实,如“巡逻部”的枪枝是地方提供还是从守城营夺取等,无法获得有力佐证予以统一,只好本着“多说并存”的原则以待考。
本纪念集在成书过程中,承民革中央、上海市政协、民革江苏省委、全国和江苏省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的关注,特別是王晶垚、张媛贞等同志代为约稿、敦请题词,使纪念集增色不少。中共淮安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和支持编写这本纪念集,提供了诸多工作条件。烈士后裔及其亲属周炜曾、周泗、周辑、周久、周式一、周式珥等,均有所赞助,力促其成。这里一并致以敬意和谢忱。
纪念集中文言文的点校、诠注,除阮烈士的三篇文章系由淮安师范朱德慈同志执笔,余均由邵寄声、郭寿龄二同志完成。诠注工作还得到淮阴市教育学院章壮余同志、淮阴市商业技工学校沈光祖同志的帮助,在此顺致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未尽未当之处,敬希读者及有关专家不吝教正。
一九九一年十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