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三城游览记 / 裴锡豫

江苏省立第九中学校二年生 裴锡豫

勺湖,在城西北隅。夏日荷花最盛。游湖小艇恒系缆垂杨下,或对月飞觞,或迎风弄笛,韵事固不少也。昔潘四农①与邱琴沚②两先生常游咏其间。有《雨中泛舟》一绝云:“大似莫愁湖上景,只差山色浸烟波。今年秋雨秋江外,携手重将水调歌。”湖心有大悲阁,翼然孤耸。旁有蜈蚣桥,髫年过此,已圯不可行。湖之西南,有文峰塔、龙兴寺,钟声塔影,仿佛西湖。湖东为勺湖书院,乃昔日会文之所。有祠祀阮裴园③、顾持白④两先生。临水有小亭,与老君殿相望。凭栏赏荷,颇饶逸致。堂中悬一联云:“于半城半郭之中,有一咏一觞之趣。”城中耆旧,往往携榼治具,借此篇谈宴游憩所焉。

萧湖,在新城西。蒲草弥望,一碧无际。莲花街贯其中,远望如长虹。然春秋佳日,不绝游人。李莘樵⑤先生《河下园亭记》所载郭家墩、曲江楼诸胜,俱沦为荒烟蔓草,惟荻庄则幼时尚及见之。旧屋半楹,门外残花数丛,古藤一株。今亦成菜圃矣。每值端阳令节,舟子竞渡,麇集湖滨普光庵前。殷耔南⑥先生有《竹枝词》云:“花椒刘(地名)外水空流,三十年前溯胜游。水殿窗虚罗袂薄,美人扶醉看龙舟。”旧俗相沿今犹昔也。

路园,为𥂕厔路山夫⑦先生别墅,在古台山寺旁。先生工书法,尤精篆隶。谈吐诙谐,每倾一座。罢官后,挈姬人寓此园娱老焉。园之西,构屋如船,额曰欧舫。金石书画,充满其中,为先生谈宴地。旁有小桥。自桥而东,有厅事三楹,悉覆茅为之,为先生眷属所居。环园皆竹木,老树扶疏,深篁菁密,见者谓有茂林修竹之胜。余总角时,曾随父老至斯园,地绝尘嚣,清幽可爱。然已非复当年景象矣。《枕流庐诗钞》⑧有《过路园》一绝云:“菰蒲深处一茅庐,二十年前隐士居。竹木萧森芳草路,斜阳寂寞出樵车。”盖已有今昔之感已。

圆明寺,在新城东南隅。四面菰蒲芦苇。渔户三两家,相依水畔。自寺前荡舟,可入夹城,以达勺湖、萧湖。杜湘草⑨先生《圆明寺访冰士上人》诗云:“茶香谷雨藏三月,花过重阳老一年。”可见寺内风景,固清雅宜人。新城昔颇繁盛。自驻旗兵,富家巨室,迁徙者多,遂形寥落。潘四农先生《新城舟中》诗云:“残春渐暧又微冷,小艇入城疑入湖。断岸人家半渔钓,当年歌馆种菰蒲。”萧条景象,道光时已然矣。寺之东偏,有放生池。牛亩方塘,源头活水,中多鼋鳖,大者北径尺许。投以饼饵,浮沉池面,厖然若有知。余儿时屡往观之。去岁偕同学偶至其处,池鱼亦寥寥焉。

荻云深处,在梁陂桥凌云道院侧。清雍正中,边颐公⑩隐居于此。以地多芦苇,故构庐曰苇间书屋。自题《满江红》一阕。其词云:“万里归来,就宅畔、诛茅结屋。柴扉外、沙明水碧,荇青蒲绿。安稳不愁风浪险,寂寥却喜烟云足。更三城宛转一舟通,人来熟。 泉水洌,手堪掬;瓮酒美,巾堪漉。只有情有韵,无拘无束。壮志已随流水去,旷怀不舆浮云逐。笑吾庐气味,似僧寮,享清福。”又有句云:“我画雁鸿求粉本,苇间老屋日开门。”至道咸间,杨笏山⑪先生傍其遗址筑室,曰小苇吟廊。今皆荒圮不可辨识。徐宾华⑫太世丈赠杨诗有云:“先生小住苇间屋,苇花入帘水云绿。边生作画君著书,此地重开古盘谷。”每逢夏日,士人多纳凉桥边,为城东游咏之地。

二帝祠,在城西南隅。祠内楼阁轩爽,有水榭三楹,额曰活泼泼地,尤擅胜概。春夏之交,蒲葭丛生,掩映槛外,清风拂拂,送入座中。游客至此,胸襟恒为之一畅。登楼遥望,则见逐波小艇,随鸥鹭上下,三仙楼、五云堂在其西,参差对峙,楼台倒影,宛如图画。其风景诚不逊于勺湖。余髫年尝随父老登临,记其中有一联云:“云中白鹤楼中笛,城似青山水似湖。”反正后,屡为军除占驻,楼阁水榭倾颓殆尽已。

龙光阁,在城外东南隅,明朱公大典⑬督漕时建。张虞山⑭先生《登龙光阁》诗云:“我记阁成犹弱冠,前贤高宴坐晴空。”道光时已倾圮不可登临,后经何俊卿⑮先生修葺之,飞甍危槛,气象焕然,与城西文峰塔对峙。好事者又于城上筑文笔峰,谓与斯阁同镇风水。邑中诸子,往往于阁下作文。会秋风鼓箧,夜月横经,甚盛事也。迨科举既罢,斯阁遂无人过问,近日四郊多垒,益就萧条。余肄业第一高小时,曾旅行至阁,登绝顶远眺,万家烟火十里,桑麻俱在。目前阁中有朱公神位,盖以朱公死甲申之难,故邑人奉祀之也。淮上花农有《龙光阁春望》诗句云:“万家烟火沈兵气,一杵钟声冷霸才。磴道盘纡阶石瘦,却因夜雨长莓苔。”可想见其寥落已。

也园,为陈氏别墅,在城东。园外有小渠,流水潺潺。短桥二,横水上。园中竹阴匝地,花气迎人。曲折行数十步,有菜圃。中有一亭,名绊云阁。所谓幽处者,此园是也。北平丁砚香⑯《游也园》诗云:“隔篱闻犬声,菰蒲绕溪绿。花影出丛莽,紫艳夺人目。过桥曲径通,缓步看修竹。残荷卧流水,疏烟淡松菊。”虽曰写景,亦纪实也。阁上一联云:“富贵总浮云,聊以此小圃怡情,亭畔栽花,沟边种竹;春秋多佳日,也不过蘧庐寄傲,愁来谱曲,兴到哦诗。”清季丁默存⑰中丞,购其地为平民习艺所,种桑数百株。花竹摧残过半。甲寅年,当道征各邑出品,供巴拿马万国赛会。邑人于此园预设展览会。淮安振兴实业,始于此也。开展览会时,邱拙庵⑱先生《题会场来宾饮茶处》一绝云:“绊云阁畔路三叉,同向园西试品茶。半亩新桑谁种得,不堪回首旧人家。”寄慨亦深矣。

雷祖行宫,在夹城内。古观也。其地多芦溆蒲塘,旁有小溪。溪东为喻氏家园。茅亭荔壁,逸趣横生。两岸垂杨数十百株,枝叶相接,舟行其下,绿阴重蔽,不靓日光。所谓销夏湾者,仿佛似之。观之东隅,有轩三楹,近枕流溪边界。四面环以疏篱,篱间植芭蕉花竹之属。憩坐轩中,唱晚渔舟,时有闻也。轩中有丁柘堂⑲先生一联云:“放鸭自随流水去,捕鱼时载夕阳来。”写情写景,尽于是矣。近数十年,观中树木,斧斤殆尽。当春夏时,但见菜花满地,无复有当年之风景矣。

原载《学生》1919年第6卷第6期,102-105页

wrin注:
①潘德舆(1785-1839)字彦辅,号四农。清代文艺理论家、著名诗话论者。性刚直,尚气节,不喜趋附权贵。著有《养一斋诗文集》24卷、《丧礼正俗》1卷和《养一斋诗话》、《养一斋札记》等。        
②邱广业(1771-1834),字琴沚、晴沚,一作勤子。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道光六年(1826)选任安徽凤阳训导。著有《卧云居诗草》。
③阮学浩,字裴园,号绥堂,雍正八年(1730)进士,任翰林院检讨,修纂《四朝实录》;主持陕西、山西乡试,提督湖南学政。后陈情辞官,回乡奉母,建造勺湖草堂,读书教学,纂修《淮安府志》,集资维修县学府学,将藏书百余种赠送丽正书院。著有《娱萱亭稿》、《职思堂诗文集》等。弟学浚,亦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著《姜村诗文集》。长子葵生、次子芝生,皆名流才子。  
④顾云臣(1829-1899)字子青,号持白。同治三年(1864)举人,四年乙丑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学政,以养亲乞归。博学强识,通经博古。曾建勺湖草堂,授徒讲学,在淮安传为美谈。著有《抱拙斋集》十一卷。子震福,清末文字学家、诗人。
⑤李元庚字莘樵,道光庚寅诸生,咸丰间以军功保盐运司运同。著有《望社姓氏考》、《山阳河下园亭记》、《餐花吟馆诗集》等。
⑥殷自芳(1820-1900),字芷南,号霜圃,晚清著名水利专家。少好读书,为人诚朴,重然诺,孤介不谐于俗。增贡出身,任候选训导,后应聘至堤工局、河工局、淮扬水利局视事。著有《运筹事略》、《治黄河论》、《贯江辨》、《导淮争议》等。               
⑦路岯(1839-1902),字山夫,陕西盭厔(今周至)人。官知县。去职后居淮安,筑园林,嗜书画,好金石碑版,收藏甚富。
⑧裴枏,字籽青,一字梓卿,受业于刘梅江夫子熙庭。鼎革后,移家城内驸马巷,署其室曰“枕流庐”。后迁居双刀刘巷,仍名其室“卧风轩”。著有《卧风轩集》四种:《卧风存稿》、《淮滨蠡测》、《卧风诗钞》、《宾楚丛谈》,共八卷。
⑨杜首昌,字湘草,康熙间人。其家世代以赀财雄厚名于里中。府内有绾秀园,水石花木之胜冠甲一郡。然至湘草则不计生业,家赀遂为之耗损殆尽。所作诗词甚为工丽,作书亦潇洒飘逸,尤以行、草二体独秀一时。著有《杜稿编年》、《绾秀园集》、《湘草诗余》等。  
⑩边维褀(1684-1752)字颐公,号寿民。名居屋曰“苇间书屋”,故又自号苇间居士。清雍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自幼爱好书画,傲岸不羁。师法前人,兼收众长,自立门户,独树一帜,于花鸟画传统艺术有所创新发展,尤其善用泼墨法绘画芦雁,有“边芦雁”之称。
⑪杨庆之,字云五,号笏山,咸丰中恩贡生。著有《四书汇纂》、《五经随笔》、《历代纪元》、《一草亭诗文集》等。
⑫徐嘉(1834-1913),字宾华,号遁庵,又号东溪渔隐。同治庚午科(1870)举人,大挑二等,以教职用,选昆山教谕。年老归里。著有《顾亭林诗集笺注》、《味静斋集》、《遁庵丛笔》、《落籍诸生事略》、《味静斋文存续选》等。亦为清末民初知名经史学家和灯谜学家,有《隐语鲭腴》传世。 
⑬朱大典(?-1646),字未孩,金华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八年任漕运总督。时中原扰乱,难民南徙,又值岁祲,饥莩满道。乃平价而粜,民以不饥。在淮振厉风纪,扶植士气,建城外龙光阁,以壮形势。福王时以兵部尚书总督上江军务,淸兵南下,还守婺城,城破,阖门死之。
⑭张养重,字斗瞻,号虞山。明亡后,与里人靳应升、阎修龄等反清文人创诗社“望社”。晚年闭门不出,拒绝清王朝征召,贫病而终。其诗缠绵悽悱,有古风味。著有《古调堂集》。    
⑮何其杰,字俊卿,号西桥,一号小波。幼岁精敏,从名士潘亮熙游。同治甲子(1864)中顺天榜举人,授内阁中书,继委署侍读,后因遭谗害,罢官归里。著有《景袁斋存稿》等。
⑯丁恩诰,字砚香,顺天大兴监生。同治年间寓居山阳,著有《梦松草堂诗草》。         
⑰丁宝铨(1869-1919),字衡甫,号默存,山阳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十五年己丑科进士。历吏部稽勋司主事、郎中,则例馆提调,广东惠潮嘉道,山西冀宁道,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抚。后曾任北洋政府全国水利局副总裁。著有《霜红龛集》、《傅靑主先生年谱》。
⑱邱拙庵,事迹不详。
⑲丁晏(1794-1875),字检卿,号柘塘,清代经学家。道光元年(1821)中举,大挑得教谕,未就任,始就阜盐淮诸书院讲学,后致力经史研究,著作等身。曾主持江北防汛工程、淮安修城工程和防御捻军,赏加侍读衔内阁中书。纂修《山阳县志》,编辑《山阳诗徵》。著书47种,136卷,大多被收入《颐志斋丛书》22卷。

图片[1]-淮安三城游览记 / 裴锡豫-老淮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