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晏著作年表 / 丁志安

 

丁晏字俭卿,号柘塘(清史列传作柘堂),晚号石亭居士。原籍山东济南,始迁祖国信,贩布帛来淮安贸易,遂占籍山阳。

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八月二十九日,先生生于淮安郡城内大沟巷。

清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十四岁。五月十六日父琮病故,年五十四。《颐志斋文集》卷十有《先考赠通奉公家传》。

清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十五岁。从同里黄少霞先生以炳(1783—1835)读。秋,以炳中江南乡试。(潘德舆《养一斋集》卷二十三有《黄君家传》)

清嘉床十五年庚午(1810)十七岁。应漕督云梦许兆椿丽正书院观风试,同里潘四农先生德舆(1785—1835)见其文谓“澄汰陶熔,有江西五家风格”。作七言长歌赠之。见《养一斋集》卷一。

清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十八岁。九月二十八日夫人朱氏来归。冬作《与潘四农先生书》见《颐志斋文集》卷八。四农先生复函见《养一斋集》卷二十一。

清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十九岁。应学使满洲文宁(字远皋)科试入郡庠。

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二十岁。应丽正书院月课。漕督仪征阮元(1764—1849)以汉易十五家发策,条对万余言。并驳策题一条云:“原问孔子作十言之教,即十翼也。据左传定公四年疏,伏羲作十言,孔子传名十翼,不名十言。”并引汉韩敕《孔庙碑》“皇羲统华胥,前闾九头,以什言教。”是谓系易本于皇羲,什言非指十翼也。元深嘉其论,奖以《诂经精舍集》等书。主讲江郑堂先生藩(1761—1831)评云:“不佞三复足下之策,摭群籍之精,阐汉易之奥,当今之世,如足下之好学深思者,有几人哉?”

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二十四岁。著《论语孔注证伪》四卷,有自序,高邮王伯申先生引之(1766—1834)序,1945年吴县顾起潜先生廷龙印入上海合众图书馆丛书第一集,并作跋。仪征刘孟瞻先生文淇(1789—1854)并作书后(未列入,抄附于末)。又著《淮阴脞录》二卷(未刻),有自序。

嘉庆二十五年,著有《毛郑诗释》四卷,有道光二年八月十九日自序。后咸丰二年(1852)聊城杨至堂先生以増(1787—1855)刻入《六艺堂诗礼七编》并为之序。同治元年(1862)合印入《頤志斋丛书》。光绪十年(1884)邵武徐氏干又刻入《邵武徐氏丛书》。光绪十四年(1888)长沙王益吾先生先谦(1842—1917)又刻入《经解续编》。又著《诗考补注》二卷、《诗考补遗》—卷。有道光三年(1823)十月十一日自序、道光四年(1824)后序。有《六艺堂诗礼七编》及《颐志斋丛书)本。光绪十一年(1885)镇海张氏寿荣又刻入《花雨楼丛抄续抄》。又著《郑氏诗谱改正》一卷。有是年八月初七日自序。刊入《六艺堂诗礼七编》及《颐志斋丛书》。

清道光二年壬午(1822)二十九岁。著《仪礼释注》二卷,有道光三年(1823)八月十六日自序。《周礼释注卷,有道光三年(1823)八月初七日自序。《礼记释注》四卷,有道光二年(1822)四月二十五日自序。以上三种均刻入《六艺堂诗礼七编》及《颐志斋丛书》。《礼记释注》并刻入《花雨楼丛抄续抄》。

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三十岁。春入都,著《周易解故》一卷,有道光三年(1823)自序。光绪某年刻入《广雅书局丛书》。又《孝经征文》一卷,有道光三年(1823)自序。光绪八年(1882)德化李氏盛铎(1858—?)刻入《木犀轩丛书》续刻。光绪十四年(1888)王先谦又刊入《经解续编》。著《说文举隅》一卷,未刻。

清道光四年甲申(1824)三十一岁。春山阳知县郑州李国瑞延课其子赓扬于县署。冬十一月十三日西乡洪湖堰圩十三堡工決,灾民甚众,国瑞属襄账济事。是年校阅《说文》、《文选》、《通鉴》、《汉书》,朱墨评点。

清道光五年乙酉(1825)三十二岁。著《禹贡集释》三卷,有道光八年(1828)三月自序。《禹贡锥指正误》一卷,有道光七年(1827)冬自跋。《禹贡蔡传正误》一卷,有戊午(1858)立夏前一日汉阳叶名沣(1812—1859)跋,及同治二年(1863)五月自记。以上三种均刻入《颐志斋丛书》。《禹贡锥指正误》又刻入《经解续编》。

清道光六年丙戌(1826)三十三岁。是年著《诸子粹言》一卷,有是年立秋前一日自序,七月十五日镇洋盛大士(1771—1838)序,道光十三年(1833)潘德舆及道光二十四年桂林朱琦(1803—1862)等诸家题识。又《读史粹言》一卷,有是年七月十四日自序。以上二种均刻入《颐志斋丛书》。

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三十四岁。三月校补《竹书纪年》并跋云:“道光七年三月晦日校毕,时馆金陵王氏寓斋。”见《静思轩藏书记甲编》。

清道光九年已丑(1829)三十六岁。春入都,以所辑《山阳诗征》二十四卷,就正李芝龄先生。芝龄为作序,略谓:“搜采详慎,乡邦文献,赖以不坠,洵有功桑梓之作。”李序之外,有道光七年(1827)自序,十年(1830)潘德舆序。光绪二十年(1894)清河王锡祺(1855—1913)重编为二十六卷,又续编四十四卷入《小方壶斋丛书》。

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三十七岁。作《读经说》一卷。后刻入《颐志斋丛书》。

清道光十三年癸已(1833)四十岁。二月为门人盐城陶镶撰《周易明筮编序》。自订《颐志斋诗草》四卷,未刻,今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皆藏有抄本。《颐志斋文集》四卷,后累増至十二卷。1948年曾孙曾藩、玄孙步坤等集资排印。有镇江柳翼谋先生诒征及步坤后跋。先是1915年上虞罗氏振玉选传状十七编及《颐志斋感旧诗》《吴山夫年谱》同印入《雪堂丛刻》。

是年编郑玄、曹植、陶潜、陆贽等四家年谱,题为《颐志斋四谱》刻入《颐志斋丛书》。

清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四十四岁。是年辑枚乘、陈琳二集成书。有自序、李宗昉序。1920年如皋冒鹤亭广生刻入《楚州丛书》并跋卷后。

道光二十二年手拓淮安北门城楼大钟款识,并加考证,成《淮安北门城楼金天德年大钟款识》一卷。附《北门城楼落成金天德大钟歌》及《淮安府学元铸祭器录》、《淮安郡城古砖记》等刻入《颐志斋丛书》,有道光二十四年七月甘泉毛梦兰序及宜黄黄爵滋题诗。

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23)五十岁。四月利用修城馀款及砖石木料,重建龙光阁于郡城外东南隅获城冈上原址。李芝龄宗昉书龙光阁三大字匾额、并撰《重建龙光阁记》暨修城官绅题名,刻石嵌于阁壁。先生亦撰《觅建龙光阁记》一篇,较李记为详,分别辑入《石亭纪事》及《山阳艺文志》。

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五十三岁。著《周易讼卦浅说》一卷。有是年冬自序,桂林朱琦、淸苑钱兆麟等跋,刻入《颐志斋丛书》。辑《张亟斋遗集》一卷。亟斋名弨(1624—?)宇力臣,工书画,精金石学。

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六十二岁。是年著《周易述传》二卷,有是年十月自序,同治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桂林朱琦序,秀水高均儒题诗。后刻入《颐志斋丛书》。《易经象类》一卷。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南陵徐氏乃昌刻入《[无阝]斋丛书》。《尚书余论》一卷,有是年八月十日自序,同治元年(1862)刻入《颐志斋丛书》。光绪十三年(1887)吴县朱记荣刻入《槐庐丛书》,记荣有序。次年,王先谦又刻入《经解续编》。陈中凡教授《古书读校法》附治国学书目云: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续经解中、单行本)惠栋《古文尚书考》(学海堂本)丁晏《尚书余论》(颐志斋丛书本)“三书并辨明伪古文及伪孔传,丁氏且定其出于王肃也”。

《毛诗陆疏校正》二卷,有是年立夏日自序,刻入《颐志斋丛书》,又巴陵锺氏谦钧辑入《古经解汇函》,有同治十二年(1873)粤东书局刊本、光绪十四年(1888)蜚英馆石印本、次年湘南书局刊本。又《孝绿述注》一卷,有是年立秋前一日自序、丁已(1857)四月盐城受业陶镶跋。《百家姓三编》一卷,有是年三月自序,清河杨云书跋,三子寿恒注。以上二种均刻入《颐志斋丛书》。

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六十三岁。著《诗集传附释》一卷,《书蔡传附释》一卷。均刻入《广雅书局丛书》,有自序。1920年番禺徐绍栾又汇编重印。《春秋胡传申正》四卷,未刻,有自序。原稿旧藏上海合众图书馆。《左传杜解集正》八卷,有自序。1914年乌程张钧衡(1872—1927)刻入《适园丛书》七集。

《投壶考原》一卷,有自序。长沙王先谦刻入《南菁书院丛书》三集。十二月校跋《春秋世族谱》,见《静思轩藏书记》。是年又撰《北京新建淮山邑馆记》《郡城重修九板桥水龙局记》《水镜道院新建秋水蒹葭之馆记》,并刻入《石亭纪事》。

清咸丰七年丁已(1857)六十四岁。夏日购得北宋汴学篆隶二体石经,黏为四巨册,有自记,道州何绍基题诗、先生和诗,刻入《颐志斋丛书》。后光绪十六年(1S90)四川尊经书局又刻入《石经汇函》。今原拓及各家题辞均藏上海图书馆,见1962年1期《文物》。是年著《学彀》二卷,《文彀》二卷,均有自序。见《颐志斋文集》卷五。均未刻。尝见合众图书馆藏《颐志斋丛书》卷首书目注“稿藏谢光甫家”六字。

清咸丰十年庚申(1860)六十七岁。夏,批校《史通通释》。卷首题云:“庚申长夏丁晏校读。”见《静思轩藏书记》。著《马、班、陈、范四史余论》五卷。未刻,今存佚不知,序见《颐志斋文集》卷六。

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六十九岁。是年汇编所著《周易述传》《周易讼卦浅说》《尚书余论》《禹贡集释》《毛诗陆疏校正》《禹贡锥指正误》《禹贡蔡传正误》《毛郑诗释》《郑氏诗谱考正》《诗考补注》《诗考补遗》《仪礼释注》《周礼释注》《礼记释注》《孝经述注》《诸子粹言》《读史粹言》《读经说》《百家姓三编》《淮安北门城楼金天德年大钟款识》《北宋汴学篆隶二体石经记》《颐志斋四谱》《石亭纪事》等二十三种合刻为《颐志斋丛书》。后又增入《史记毛本正误》一种。又辑所藏碑帖题跋文字为《颐志斋碑帖叙录》一卷。未刻,有传抄本。自序见《颐志斋文集》卷六。

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七十四岁。著《史记毛本正误》一卷,补刻入《颐志斋丛书》,后又刻入《广雅书局丛书》。

按:先高祖年谱,三十年前曾先后见过六种:一、自编。二、门人潘桐编。三、门人陶镶、吴昆田合编。皆至六十岁止。四、受业侄铭兰先生一鹏编。五、先伯曾祖寿祺编。又皆未成书而没,今均不知存佚。敝簏幸存者为先曾祖(寿恒)编传抄本,至光绪乙亥(1875)卒年止。此后各家所刻遗稿,皆未得注明。于密谋响应太平军事,更不敢直书。坤自幼喜读桑梓文献,于先高祖著作之付刻与否,必详加核实。暇取先曾祖编本,删繁就简,别成一帙,于稀有之本,并注其所藏处所,俾学者有以查阅。惟见闻所限,且荒落不文,敬求博学同志多予指示,尤所感谢。玄孙步坤谨识。

(作者时任职镇江伯先图书馆)

出处:淮阴师专《淮阴师专学报》增刊《活页文史丛刊》第107期

 

图片[1]-丁晏著作年表 / 丁志安-老淮安

图片[2]-丁晏著作年表 / 丁志安-老淮安

图片[3]-丁晏著作年表 / 丁志安-老淮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