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有两种版本。一是《河下志》十四卷首一卷,1909年稿本,13册,南图GJ/EB/118194;《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第69、70册)。二是《淮安河下志》十六卷,抄本,16册,科图1931;《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本(第16册);《淮安文献丛刻》本。
前者为王觐宸撰。王觐宸(1891—?),字光伯,原籍江苏丹徒,生于淮安河下柳巷。鸿翔长子。幼承庭训,受业于毛乃庸。卷首一卷一册,封面题“河下志各类小序”,又题“光伯文存”。此辑相关类目小序,包括:疆域、围砦、巷陌、坊表、祠宇、第宅、园林、学堂、科目、人物、古迹、团练、艺文。以下各册正文有的标有卷次,柯的无卷次。各卷卷首小序,与卷首一卷所录也不尽相同。第二册为卷一界域总叙、围砦、巷陌、水道。第三册为卷二桥渡、公署、关口、义学、义举、坊表。第四册为卷三祠宇、会馆、俊伟。第五册为卷四第宅。第六肌为卷五园林一。第七册为卷六园林二。第八册为卷八人物一。第九册为卷九人物二。第十册为卷十人物。流寓第十一册为古迹、邱墓、杂缀,卷端未标卷次。第十二册为艺文,卷端未标卷次。第十三册为杂录,未标卷次,亦未标类目。
后一版本为王觐宸原辑,程景韩增订。程景韩,江苏淮安人。河下古镇位于今淮安区西北隅吴王夫差开凿的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在河下(当时称末口)与淮河相接河下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清时期。其时,河下“盐、漕、河、关四利咸沾其益”,商务鼎盛,“富有无堤,甲于诸镇”,河下古镇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淮安河下志》中写道:“河下旧时殷阜区也,晴烟雨屐,巷陌云连。”河下作为明清淮北盐商的总集散地,富甲一方。前有江都毛乃庸序。卷一疆域、水道,卷二桥渡、围砦、公署、巷陌,卷三学堂、义举、坊表,卷四祠宇,卷五第宅,卷六至卷八园林,卷九至卷十一人物,卷十二上科目(附忠义、节孝、烈妇、义妇、烈女、贞女),卷十二下释道,卷十三流寓,卷十四、卷十五艺文,卷十六古迹、丘墓、杂缀。河下幅员虽隘,掌故弥多。各篇叙诸官之故事,俯今仰古,记载河下地理风貌、人文风情、名胜古迹等,是了解河下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淮安文献丛刻》点校所用底本,系淮安市志办于1986年复印的北京图书馆藏抄本,这是经过程景韩整理后的16卷本。其中园林3卷,人物5卷,艺文2卷。取消南京图书馆稿本中的“团练”卷,合“围寨”、“巷陌”等为1卷,又改“学校”为“学堂”,与“坊表”等合为1卷。
已下载《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本、《淮安文献丛刻》本。《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现无试读,暂未下载。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