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湖 / 郑闻 华炜

“萧家湖亦名珠湖(又名东湖),在城北里许,运河东岸”,与勺湖、月湖(亦名万柳池)并称淮安三湖胜景。明代以前,“运道经由城东”,“肖湖与城西之管家湖、城北之屯船坞溪港交通”,自“联城东建,运堤西筑,中间洼下之地,乃悉潴而为湖,以成一方之胜。”

昔时萧湖西岸运河堤旁“韩侯钓台屹然而耸峙”,台之南有御诗亭,台之北有漂母祠(详见《韩信纪念丛林》),祠侧有蒹葭亭;湖之西北则“近古枚里,为居民稠密之地”,湖中“石堤横亘,以便行人”,俗名为莲花街。明清两代萧湖周围名园环筑,游赏几无虚日,如:明代夏曰湖的恢台园,清代张新标、张鸿烈父子的曲江园(详见《河下曲江园》)、黄兰岩的止园、程莼江的晚甘园、程镜斋的获庄、吴揖堂的带柳园等。湖中有水田数百亩,遍长菰蒲,风光秀丽,渔艇往来,与鸦鹜相争逐,小坝茶楼晚风笛韵,普光禅院落日钟声,游舫弦歌,遥相应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或当暑雨初霁,或逢寒雪乍晴,或春风柳绿之时,或秋水葭苍之候,茫茫洲渚,渺渺烟波”,令人心旷神怡。

明清时期,多有文人雅士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描写赞叹萧湖秀丽景色的诗章,现抄录几首如下:

杜首昌(字湘草,顺治中布衣)《东湖泛舟》:

晴船如镜画船开,琥珀香浮白玉杯。
鸥引开樯寻胜去,山分眉黛隔城来。
云卿祠改空留碣,孺子亭高独枕台。
怀古情深丝管急,绿波不放酒人回。

释灯岱《同友人夜泛萧湖》:

萧家湖上散晴烟,最好凉秋薄暮天。
绿酒喜看名士宴,青衫闲坐野人船。
桂轮似镜亏犹半,玉露如珠滴已圆。
夜色此时真入画,水光遥与白云连。

吴玉搢(字藉五,号山夫,乾隆中岁贡生,官凤阳训导)《萧湖泛舟》,录其二:

开到桃花水满湖,红桥三折绕菰蒲。
画船载酒看春涨,一折能消酒百壶。
名园犹剩曲江楼,曾听前人话旧愁。
今日柳丝更憔悴,不堪重忆少年游。

汪廷珍(字玉粲,号瑟庵,乾隆己酉榜眼,官礼部尚书)《题柳衣园》:

波图乡思总依依,碧水沿门柳映矾。
头白已沾三月絮,汁青曾染几人衣。
梁园宾客空遗迹,张绪风流早嗣徽。
何日扁舟访幽野,绿荫深处咏遗晖。

清末由于纲盐改票,铁路的建造,海运的兴起,萧湖周围的园林也同勺湖、月湖一样,逐渐萧条败落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淮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复了萧湖周围的部分名胜。由于萧湖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较多,现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和今天的修复状况略述一二:

慧照亭与莲花街

萧湖之中有“危埂蜿蜒浮水面”,清“雍正中……募筑石路里许……凿芙蕖(即荷花)石面,防人失足,因名莲花街”,街跨数桥,从东到西分别为通城桥、通惠桥、通济桥。

莲花街东西两头“均有茶亭,以憩过客,东曰慧照,西曰永裕”。据清咸丰年间杨庆之《重修慧照亭记》记载,相传“慧照亭”为“莲花街居民吴昆山构方亭一座”,并“悬灯于壁”,故名“慧照亭”。又传,有一吴姓乞丐,本歙人,在莲花街乞食,“市人交以钱与之”,如此三十年,在他临终前,吴姓乞丐对所结识的台山寺僧明朗说:“吾所积可得钱八十千,今将殁,举所付汝,结茅庵一,中奉石观音大士像”。明朗在其殁后,建造了“石观音庵”,在庵前建了“慧照亭”。后慧照亭又毁于大火,清咸丰间邑人林德川重建。“夏施凉茶,冬施姜汤,晚以路灯照人行,并备小灯数十,上书‘借去还来’”,每当“阴晦雨雪,行人彳亍道旁者,予行人携之去”。

新中国成立时,慧照亭与永裕亭俱不复存在,莲花街亦已破旧。淮城镇人民政府于八十年代后期将莲花街石堤重新加固,并全部辅设了水泥路面。

在莲花街西段,距永裕亭不远,建有周宣灵王庙,为徽州人所建,以棲同乡之士,此即为“新安会馆”,后由陶行知先生在此建“新安小学”(详见《新安小学旧址》),培养劳苦大众的子女,以实践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现房屋无存,旧址上有“汪达之同志墓”一座。

古枚里

古枚里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枚乘、枚皋父子的故里,也叫枚里,又称枚皋故里。古枚里位于淮安古镇河下萧家湖西南岸,傍依古运河,为萧家湖的旖旎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据《山阳志遗》记载:城西北三里,俗称枚皋故里。《河下志》中记述:湖嘴闻思寺旁有砖坊一,不知创自何年,横列隶书“古枚里”三字,书似汉隶,殆亦名笔,其上有楼,奉文武帝像。清咸丰庚申年(1860)遭火焚,一炬成灰。民国初年,河下绅士朱黻(芾)慷慨捐资,大兴土木,又在古枚里原址重建了一座木制牌楼,横书“枚皋故里”四字。可惜的是淮安解放前夕,这座牌楼也荡然无存了。

由于萧湖之滨是枚乘、枚皋故里,所以,历史上淮安人就将萧家湖至湖嘴街、运河堤至竹巷街一带称做“枚里”,后来又将古枚里的范围扩大到从北角楼到河下估衣街,几乎包括近半个河下,因而在历史建置上,这里曾先后有过“枚里街”、“枚里镇”之称。

一九八五年,淮安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重建了“枚亭”。亭高5米,四面四柱,面阔均为3米,四角微翘。亭中竖一高1.8米,宽0.6米的石碑,正面镌“古枚里”三个大字,为江苏省书协会员李锡贵先生所书。淮安市人民政府将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夏曰瑚与恢台园

夏曰瑚,字肤公,号涂山,淮安河下人,生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探花,他同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状元沈坤及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榜眼汪廷珍,被里人称为“河下三鼎甲”。

夏曰瑚是河下风流名士,因其是河下绝无仅有的探花郎,又是翰林院的太史官,故有“夏探花”和“夏太史”之称。但未几,他即“以疾归,葺恢台园子湖滨”。故《河下园亭记》记载:恢台园,又名绕来园,为夏曰瑚太史别业,建于北门外郭家墩东萧湖湖滨,园中有溪亭、花棚、乱石、绿柳,“溪亭曲折,高树殃天”,面城带水,南接勺湖,游舫如织,为萧湖一大胜景。夏曰瑚常与“故人宾客饮酒赋诗其间”。其《恢台园》诗云:

傍水成幽筑,诛茅得草堂。
所期垂钓处,俨似浣花庄。
杨柳月初上,薜萝风正凉。
何期谢缨冕,读易濯沧浪。

止园

止园为清顺治己丑(1649)进士黄宣泰(字兰岩)所筑。黄兰岩初授大理寺评事,后任宁夏兵备道。归筑“止园”,园中有梅花岭、疑野亭,“亭馆台榭据东湖之胜,会一时名士,来集者数百人”,当时传为盛事。清末此园渐毁。

荻庄

荻庄为程鉴先生创业。程鉴,字我观,号镜斋,附贡生,安徽歙县人,世为盐商,后入安东籍,实住山阳河下,因经营盐业致巨富,遂为淮北大商,为人忠信,尤喜施。子程沆,字瀣亭,号琴南,清乾隆癸未年(1763)进士。“荻庄”在萧湖中,三面环水,门临莲花街。门厅五间,面南依水,额曰“补烟听事”,为高凤翰所书。进门向东有小屋一间,额曰“平安馆舍”,屋后有篁竹百竿。其东三间曰“带湖草堂”,为太守王梦楼所题,堂外有池,池中遍植荷藕。西有房三间,额曰“绿云红雨山居”,依山有阁,额曰“绘声阁”,西有船房,王虚舟先生为之篆额曰“虚游”。园中有紫藤一株,长逾三四丈。有土山,山上堆砌峰石,依山有房屋数间,额曰“华溪渔隐”。山后有屋三楹,额为“松下清斋”,又有小山丛桂,“留人铁治亭”、“岫窗香草庵”,“春草闲房”八九间。

道光后此园渐毁,至清末已成废园。

晚甘园

晚甘园为程茂(字莼江,贡生)创业,在萧湖中,斜对“荻庄”,有土有山。昔人流连觞咏,有古诗一首描写了晚甘园的幽美:

春风不上赵嘏楼,美酒不到刘伶土。
白日忽起又忽匿,花开花落知谁主。
东风吹园花冥冥,座上酒酣日亭午。
临流长啸发高咏,鸟为唱歌松为舞。
眼前正喜春光好,风雨有灵占十五。
清溪绕屋绿涨天,山青云白相媚妩。
山翁既醉玉山颓,翩翩双袂风前举。
人生欢喜岂有常,风花过眼如飘雨。
竹林往事已陈迹,辋川佳概谁堪补。
他日溪山历旧游,雪泥鸿爪君看取。

晚甘园到了咸丰年间己圯,尚余枫树一株。

带柳园

带柳园为吴进先生创业,在莲花街头。吴进,字揖堂,晚号瓞村,清乾隆诸生。子吴准,字蔗田,号次莱,嘉庆己未(1799)进士,官刑部主事。据《山阳县志》记载:吴进少时家贫,性孤冷,性爱花木,隐居园中,草屋数间,左右渔樵相杂。每日“青鞵竹杖,独游行草泽间”。著有《一咏轩诗集》。

带柳园不大,但结构曲折,周围遍植柳树。园中题额甚多,有“淡中堂”、“淡怀堂”、“红药草堂”、“碧润轩”、“听雨楼”、“一咏轩”等。可惜的是此园在清末已成废园,只有其名了。

淮安市人民政府于八十年代对萧湖风景区进行了整治开发。萧湖园现有面积384.6亩,拥有水面约240亩,造园面积312亩。萧湖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很多,现已修复与兴建的有:古枚亭,新安旅行团顾问、人民教育家汪达之同志之墓,韩侯钓台,千金亭,漂母祠,古莲花街石堤等处。

建设中的萧湖将结合湖周围的历史古迹,人文景观,突出以水见长,组成以水为主,具有苏北水乡田园风光特色的河滨园林。内筑四个岛屿,通过桥、堤连成一体。在山岗和临水处,修建具有淮安地方民居风格并有江南园林明快秀丽特色的亭台楼阁,堤上垂柳碧桃相间,湖面分片保留蒲菜、荷藕,并栽植网状和丛状水生植物以形成弯曲河网水道,使舟行其中,尽享水乡风情。

不久的将来,古城淮安将又有一座别具风采的勺湖姊妹园——萧湖园,吸引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本文参考资料:
清同治《重修山阳县志》、民国《续纂山阳县志》、《山阳志遗》、《河下志》、《河下园亭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