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湖 / 陈慎侗 华炜

勺湖位于淮安城西北隅,濒临古运河,因其水面弯曲如勺而得名。勺湖“即志所谓放生池也,又曰郭家湖,或曰王家湖”(程晋芳《重修勺湖草堂记》)。

勺湖是因构筑淮安城、修补取土逐渐形成的。它水面洁净,菰蒲飘香,被文人雅士辟为寄情怀、避尘嚣的好去处,更被佛教界视为建立清净之所的佳地。因此“古迹多在其地”(程晋芳《重修勺湖草堂记》)。自晋建淮安城池以后,在勺湖周围先后设立的庵观寺院有:法华禅院、文通寺、龙兴寺、千佛寺、老君殿(元名全真庵)……。清顺治庚子(1660)漕督蔡士英在湖中筑地数亩,建大悲阁于其上,设桥数十丈以通往来,四周筑堤,种柳数百株。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光绪十七年(1891)再度重修。后人在此建立的蔡公祠,就是奉祀这位漕督大人的。大悲阁、蔡公祠可惜均在抗战胜利后被毁。

清雍正庚戌(1730)进士阮学浩(字裴园,号缓堂,官湖南提督学政)乞假归淮,在其祖“阮徵君(名晋)与乡人马西樵(名骏)、石紫岚(名华峙)、阎百诗(名若璩)诸先生觞咏”(程晋芳《重修勺湖草堂记》)之所,“即其地为草堂,讲课其中”,遂名为勺湖草堂。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记述:“先大夫于壬申(1752)岁移居城内西北隅家塾,之东曰咏素斋,西曰七录斋,为愚兄弟读书处。”袁榖芳《勺湖书塾记》描绘了书院当时的状况:“草堂数椽,藏书充拣。而湖光野趣,有空明澹荡之观,先生乐之,傍其居曰‘敬义斋’,著书其中,诸生朝夕过从请业,水边林下,讲问不辍。”“同治中邑人杨姓租其地建屋三楹,卖酒觞客,颜目‘鉴湖草堂’,名大噪。”“光绪丙子(1876)顾苍波(云臣)自湖南学政任满归里,告养不出,思欲步阮先生后尘,出资从杨姓赎归,改为‘勺湖书塾’。增饰偏屋,有理菊山房、妙莲阁诸胜,偶一论文。又建水阁于厅事后设享堂,供阮太史牌位于中,岁一致祭。颜曰‘阮亭’,云臣卒后,门弟子请与学浩奉祀,改名‘阮顾二公祠’。”(段朝端《跰躃余话》)。

在勺湖的南面为奎文书院。高士魁《郡城新建奎文书院记》记述:“奎文书院,淮安郡伯课士之所也。乾隆初太守文登陶公易,于城北寺中得周公孔子像,建楼祀之,名曰‘悦道’。旁起庐舍,名曰‘惜阴书院’,集诸生讲学其中。“嘉庆初太守宫公懋弼捐廉增修,六邑官绅捐助经费,立课程,严去取,改名奎文书院,而后规模始备。”“成丰中毁于乱,顾公勋卿即毅然兴之,……得地于城西十王堂,鸠工庀材,百端斯作,工半丽公卒。“代任者章公秋亭(仪林),尤以作新文教为亟,劝董督工,力毕斯役。为屋一百余间,高者堂,邃者室,廊回而槛曲,斋房周列,庖湢毕具。居创其新,额仍其旧。章公又劝捐以为膏火之资,岁修之费。”

据同治《山阳县志》载:“奎文书院在城西北隅。同治三年(1864)知府顾思尧自联城移建,厅堂号舍百余间”,并绘有《奎文书院图》,分东西二部,南面建有围墙,大门建于东部围墙之中,二门有屋四间,中二间有门为过道,院中建有高台讲堂,悦道楼在讲堂后,供奉周公、孔子二像;二门屋东有魁星阁,魁星阁后一直往北皆是群房,接近北墙靠西有砖井一。西部南面是围墙,与东部二门相连,与讲堂并排为四公祠,祀知府陶易(文登人,乾隆三十四年任)、宫懋弼(嘉庆二年任)、恒廉(道光二十九年任)、顾思尧(同治元年任),与悦道楼并排为“澂轩”。其北为荷花池。

奎文书院在民国时为淮安县第一高等小学,现为淮安市中学。老君殿,初建于唐,似同开元寺先后建。原名全真庵。明初圮,改为铸钱局,后又重修。清乾隆年间潍县韩理堂先生罢官后来淮高于庙中,王小史有《老子殿书斋有怀韩九理堂》诗,嘉庆、道光年间潘四农先生有《春日与勤子饮城北道院<水调歌头>词》。殿里住有道士多人,善吹笙演奏各种乐器。

清道光乙酉年(1825)拔贡许汝衡在《古郭家池荡舟·序》中描绘了当时勺湖的优美景象:

古郭家池者,今之淮阴旧城西北隅放生池也。环池皆树,树外平堤,袁推官所筑也;池中有墩,墩上危阁,蔡漕帅所建也。每当风日晴和,游人宴集,登阁者扶桥而过,几曲长虹;放舟者载酒而来,一弯明镜。四围则垂杨袅绿,半城则落日凝红。鸟语弄烟,笛声摇月;鸭嬉舵尾,鹭立舷头。双桡之画舫如飞,一勺之湖名雅称。去来荻港丛中,浑忘城市;三两柴门掩处,知是渔家。

勺湖既为名湖,令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或歌或赋,赞美勺湖的优美景象,现抄录几首如下:

明万历己丑科进士,官礼部仪制司郎中张世才《月夜泛王家池》诗:

携手还载月,一艇碧潭西。
谈麈欢无尽,朋簪聚偶宁。
天空波浪漾,风飒草萋迷。
不尽淹留兴,星河影渐低。

清康熙癸未进士翰林院编修杨开沅《七夕后二日放生池纳凉》诗:

斜月浮残堞,空潆漾碧波。
鱼吹移塔影,鸟宿静菱歌。
馀暑驱寒露,微香送泽荷。
危桥随意度,乌鹊漫填河。

清康熙中诸生鲁元寿《冬日游大悲阁》:

策杖纡回过板桥,大悲高阁势凌霄。
风寒殿北冰先合,日淡城阴雪未消。
厂院鹤鸣三鼓月,阁门僧定五更潮。
茫茫不辨来时路,但见白云空际飘。

近代学者、史学家、辞章家毛元征《泛郭家湖》诗:

湖光天影涵玲珑,扁舟载酒随轻风。
篙师送我入花去,莲花莲叶翻青红。
画船来往不知数,笙歌吹遍湖西东。
楼台倒影浴金碧,长桥蟠曲如飞虹。
舟回路转隔蒲苇,一枝瘦塔撑青空。
科头被发坐篷底,举酒酌客倾千钟。
久居城市厌嚣热,清凉到此开心胸。
五湖烟水浩无竟,挂帆思去巢云松。

由于长期的战乱,淮安城屡遭劫难,勺湖周围的寺院和名胜景观绝大多数也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1981年前后,淮安县人民政府根据历史记载和自然条件,对勺湖园的景观加以大规模修缮,使得这处名园又重放异彩。

现今的勺湖园有东门和南门两个进出口。东门的大门上方匾额“勺湖园”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南门依照寺院山门形式修复,大门上方白矾石上“文通塔苑”四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江苏省书协主席武中奇所书。

本世纪初,一代伟人周恩来童年时曾在勺湖划船游玩,来此观览的人们,每忆及此,游兴陡增。现今,当你踏进“文通塔苑”的门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双亭回廊。双亭后即是著名的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通塔(详见《龙兴寺与文通塔》一文)。过文通塔,即踏上勺湖堤,左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右为与淮安市中学校园毗邻的自身青檐云墙。由此向东北眺望,远处有两道玲珑别致的洞门清晰可见,令人顿生曲径通幽之感。过了两道洞门,园中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即呈现眼前。这些建筑,皆顺着地形水势,变化多样,色彩柔和宜人,庄重而淡雅。

湖心岛上原大悲阁旧址。现建有一厅堂,内设茶室,供游人休息。东侧有贴水曲廊和扇形水榭。湖中建有百舫,舫上有两层楼阁,登楼可鸟瞰全湖景貌。

湖心岛南有虹桥与新建的勺湖碑园相连。勺湖碑园于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碑园占地一亩,运用了中国园林传统建筑手法,随形就势,廻廊曲折,体现出以小见大的特色,颇受好评。

碑园中收集存放了淮安自唐宗以来历代的寺庙、文赋、墓志等体例碑文60余块,一定程度上反映淮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园中的一合(二块)唐碑,四块康熙、乾隆、道光的御碑为国内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御碑——雪作须眉,是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途经淮安,为淮安府山阳县人氏、老臣刘谦吉亲笔题写的,时隔300多年,保存完好。它既是研究清史、书法的重要实物,也是研究康熙巡游的历史见证。碑园内还陈列有原淮安三城模型,可使人们了解淮安古城的雄伟壮观。

碑园东侧是勺湖园的最高景点——樱州,与勺湖草堂隔溉相对。放眼湖面,水波荡漾,荷花竞艳,蒲香沁人。此处原为火神庙旧址,现种植着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恩来总理故乡的一批樱花(白山樱)。这朵朵吐芳的白山樱,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这里曾留下周恩来童年的身影。

从湖心岛向扎过曲桥,即见金天德太铜钟悬于大钟亭上(详见《金天德大铜钟》一文)。

位于勺湖东北侧的勺湖草堂,是一座幽静典雅的书院,原为清代阮学浩所建。抗战期间,景区荒芜,房屋被毁,勺湖草堂仅存蝴蝶厅三间。82年在原址重建蝴蝶厅,在两旁又增建耳房,均按原风格重建,古朴典雅,基本保持了“湖光野趣,空明澹荡,面鹜陂,背雉曲,左农畴,右僧屋,四水抱,三桥来,仰观云光,吞吐隐现”的旧貌。西侧还增建一座“春风亭”,供游者休憩,依栏举目平视,但见二三游艇划破水底蓝天,别有一番情趣。

游人常说:勺湖风光有别于其他园林,它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浓妆艳抹固然引人顾盼,而不加粉饰的朴实美更令人赏心悦目。所以无论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是银装素裹的严冬,园中游人都络绎不绝。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