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 / 秦九凤

1941年春天,在江苏省淮安县的茭陵大胡庄发生了一场气吞山河的战斗。参战的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的83名指战员,在突然遭到日、伪军袭击下,面对敌人六至八倍于我的悬殊兵力,为了完成师团前哨和掩护淮安县委机关的安全转移两大任务,全连指战员团结一心,浴血奋战,顽强坚守阵地6个多小时。最后除个别同志负伤幸存外,全部壮烈殉国。当年的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同志生前曾认为,这场战斗应和淮阴刘老庄战斗一样齐名。他在八十年代就要求中央党史部门查清这场战斗始末,为英烈们树碑立传。在这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大胡庄战斗的烈士们一直鲜为人知,直到事情已过去半个多世纪,英烈们的牺牲地才竖碑铭记。

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是1987年由淮安市民政局拨款2万余元在茭陵大胡村原小西场战斗的旧址北侧建造的。碑高六米多,坐北朝南,为砖石水泥结构。碑基约一百余平方米,基台四周植有常青黄杨、球松等,四季青翠。这些松柏象征着为国牺牲的英烈们万古长青。上下直书的碑文:“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永垂不朽”由当年新四军三师八旅政治部主任,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的吴信泉题写,笔力遒劲。碑文寄托着我们民族和人民对英烈们的深切怀念。碑的西侧为五十年代开挖的乌沙东干渠;废黄河大堤横卧于碑的西北侧;六十年代营建的601号公路从碑的北侧通过。碑的东、南两面是旧貌换新颜的大胡庄。建造此碑前,当地政府,通过调查寻找到了当年烈士忠骸的掩埋处,并得遗骨若干,在先烈们的长眠之所建造了这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以告慰当年为国捐躯的英灵。

自八十年代以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辽宁省党史工委主办的《党史纵横》和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战争年代》等先后载文,介绍了大胡庄战斗的经过;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淮阴市档案馆,淮安烈士陵园等单位收藏或展出了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的照片及有关资料,以彰昭英烈们为了捍卫民族尊严而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1995年,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淮安市十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