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围棋国手邵震中 / 周锦来

邵震中生于1958年10月15日。父亲当时是白马湖农场小学教师,母亲在街道工厂工作,他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家境贫苦。1967年因“文革”学校停课,学生只得在家。当时他家住在东长街居民点,门口有个理发店,理发店老师傅特别爱好下围棋,他的父亲和几个舅舅也不时在理发店下棋。他常常在旁边看,有时一看就是半天,渐渐地看出了门道,懂得了围棋的死活。有一次,理发店老师傅和别人下棋,他在旁边插了一句嘴,指着一块棋说这儿要补一着,不然就死了。老师傅听到后,先未在意,再定神一看,果然是这样。这时老师傅开始教小邵下棋了,他的一个堂房舅舅,因有病在家休养,也常教他打定式、打棋谱。他父亲在乡下教书,星期天回家常常带着他找淮安城里围棋高手,象淮安师范学校的教师蔡文干老先生(曾经得过淮阴地区围棋比赛冠军),另外还有象虞崇喜、张国祥等老前辈下棋,向他们请教。两三年以后,县城再没有人能赢小邵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下放到宝应县的干部姚伟鼎同志(原扬州地区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业余围棋五段棋手,离休前为扬州市外事办主任,现为邵震中的岳父)听说淮安有这样一位少年,特地来到淮安,与邵下棋。一局后,他大为震惊,随即收邵为徒。从此经常来淮安教小邵下棋,时间不长,小邵就能和他分庭抗礼了。1973年初,“文革”中被视为“四旧”的围棋活动得到了恢复,经姚的举荐,省队围棋教练郑怀德、薛仰嵩两位老师先后来淮安检验邵的棋力,比较满意。到省队后在一次巡回表演赛上,又见到了围棋国手曹志林。省队围棋高手沈果荪七段,小邵被让两子,棋盘上杀得难解难分,使他们很惊讶。如果让时光推迟五年,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被七段棋手让两个子,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在当年,确是凤毛麟角。邵震中终于走到了竞争的行列中,那是1973年冬的郑州围棋邀请赛。有十四个省市参赛,他得到了少年组的第三名。第一名是上海王群,第二名是山西江鸣久。半年过去了,他未能赶上江鸣久,一年过去了,他离王群的距离反而更大了。邵震中陷于苦闷之中,他并非不聪明,并非不努力,只是原先是靠着一点才气,并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

江鸣久和王群先后到了北京的国家集训队,邵震中当然去不了,他就到上海去学棋。上海《围棋》月刊社两面墙的棋书使小邵震惊了,他更加知道自己的不足。于是,他一头扎进了书堆,潜心于各式各样的棋谱中,研究各类棋局,揣摩人家的布局、防守,真正做到了书不离手,棋不离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邵震中积聚起了力量。1976年5月正式入队,成为江苏省围棋队专业棋手。1977年夏,他进入了北京国家围棋集训队训练。1980年10月国家集训队正式成立,邵震中成为首批正式队员,在北京集训队度过了十年时间。

邵震中性格随和,棋风也外柔内刚,稳健凌厉。八十年代他在国内外比赛中的成绩非常好。这一阶段是邵震中围棋事业的顶峰,这个“棋不惊人”的小邵居然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围棋界称他为“福将”,他一笑了之。你看:

1980年、1981年在全国围棋个人赛上获得第四名;

1981年3月在日本东京获得第三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冠军;

1982年,中日青年“三番棋对抗赛”。我国由马晓春、刘小光、邵震中、曹大元、钱宇平出马。邵震中独自以2比0战胜了对手。1982年、1983年、1986年在全国围棋个人赛中均获亚军;

1983年8月在全国第三届围棋国手赛上获冠军,同年扛苏省获全国围棋团体赛冠军;

1983年的中日围棋对抗赛中,邵震中是作为仅次于聂卫平的主力出战的。在这次比赛中,他战胜了石井邦生九段和中村秀仁八段,但输给了石田芳夫九段,小林光一九段,山城宏八段。这次,他和小林光一连下两局,第二局棋,可以说已经赢到手了,但官子没有下好,煮熟的鸭子飞了,致使小林光一全胜而归。

邵震中参加了第一、二两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日本棋圣(终身获得棋圣荣誉称号)藤泽秀行在评价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时说,邵“布局精细,序盘在中国数一数二”。

1987年11月被推选为全国围棋十强之一。

1982年国家实行围棋段位制。小邵被定为六段,1983年5月在太原全国升段赛上升为七段,1989年在扬州全国围棋升段赛上升为八段,1995年6月在河南全国围棋升段赛上升为九段,成为江苏第一位九段棋手。

八十年代可以说是邵震中围棋事业辉煌的十年,对围棋事业作出了贡献,党和政府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1981年江苏省政府授予雨花特等功;1987年12月省政府通令嘉奖,1981年、1989年国家体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体育界最高奖)。

邵震中从1984年起任江苏省棋院副院长,1987年底由国家围棋集训队回到江苏,1997年5月任院长。1997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任省政协第八届委员。

邵震中目前担任省棋院院长,行政事务多了,也很少参加赛事。在谈及江苏围棋现状时,他不无忧虑地说,“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一个文化大省,但围棋却没有充足的后备力量,虽然现有一个七段,一个六段,两个五段,但这个数量远远不够,且他们和九段的差距还很大,所以培养后备人才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邵震中生在淮安,长在淮安,十四岁离开淮安,他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曾多次把棋类比赛放在淮安,一来想回家乡看看,二来也想借此活动促进家乡棋类事业的发展。他讲,“我小的时候,家庭很贫穷,许多前辈为了帮我学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出去这么多年,一直忘不了曾经帮助过我的体委领导和老师、学友及其他父老乡亲。”他每次回来尽管都是匆匆而过,但总抽些时间去看望他们,他永远记住他们的恩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