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


原创  徐爱明  淮上会

 

图片[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县东街、县西街,原称县前街,顾名思义,因在山阳县(民国元年——1912年,淮安府裁撤;1914年,山阳县改称淮安县)衙前而得名。

图片[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乾隆《山阳县志》中记载:县前街,东至东长街,西抵城隅。

图片[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雄踞古城中心的镇淮楼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

图片[4]-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三思桥居于交通要道口,桥东为县东街,桥西为县西街。

图片[5]-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文渠依傍着民居,从屋后缓缓流过。

 

有人说,县东街、县西街是老淮安最早的东西走向的街道,这不无道理。淮安老城中,南北三条,东西三条干道,把古城分成了棋盘式的街道布局。

 

图片[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这个标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图片[7]-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虽然地处城区的中心,也有悠闲的时光。

图片[8]-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这个普通的、小小的门牌,标志着这个民居处于古城最中心的位置。

图片[9]-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古朴、素净的街道

图片[10]-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安详、宁谧的老屋

 

县东街的南侧有太平街、关帝巷、小麒麟巷等南北向的小巷,这些小巷把县东街与南边的街巷连通起来,方便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图片[1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吉祥的街巷,是昔日古城新婚夫妇大喜之日必经之处。

图片[1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关帝下榻之所,也是关氏后人关天培家族的骄傲。

图片[1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街巷名称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盼。

图片[14]-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普通的街巷,有着传奇的故事,见证了良心的较量。

图片[15]-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这个小十字路口系老城内为数不多的四条名称不同的街巷相交之处:向东的是岳庙西街,西来的是县东街,南去的是锅铁巷,往北的则是金画士巷。

 

县西街,连接西长街,街南侧留有胯下桥北街,通往兴文街。街北侧原有玉器巷、八字桥小街,现因建设明清商业街被拆除。

图片[1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一个英雄的传奇曾经在此唱响。

图片[17]-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古韵犹存的文渠两岸

图片[18]-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取平步青云之意的青云桥,深深地打上了官衙文化的烙印。

图片[19]-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商业气息浓郁的民居

 

老街的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淮安古民居的典型特点——“青砖灰瓦”,一片古朴、浑厚和庄重的气氛。

图片[20]-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沿街青砖灰瓦的民居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

图片[2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图片[2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蓝天下的块块砖瓦都让人心生怜爱。

图片[2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一砖一瓦折射着历史的信息。

图片[24]-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造型、纹饰多样的瓦当古朴依然。

 

老街的民居在结构上以青砖灰瓦、抬梁硬山、冬瓜梁、莲花托、梭形柱、方砖铺地为主;在布局上以两至五进为主,偏房跨院,多户相通。

图片[25]-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前后进布局完整

图片[2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多户连通

图片[27]-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青砖灰瓦

图片[28]-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抬梁硬山

 

老街的民居在装饰上以砖雕、石雕及花纹多样的格扇门窗和楼梯栏杆为主。

图片[29]-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砖雕人物故事

图片[30]-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石雕麒麟图案的石鼓

图片[3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格扇门窗

图片[3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木雕出牙

 

漫步县东街、西街,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留存着的一幢幢晚清、民国的老民居。县东街3号的虞家老宅就是这样的一处,体现出较高的建筑艺术,被列为历史建筑。

图片[3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一屋三搭、结构完整的堂屋

图片[34]-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高大、坚固的墙体

图片[35]-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寓意美好吉祥的砖雕花纹

图片[3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高超的建筑工艺可见一斑

图片[37]-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虞家老宅被列为历史建筑理所当然

位于县东街9号的袁家老宅,也因其建筑价值被列为历史建筑。

图片[2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院落里的民居让人眼睛一亮。

 

图片[39]-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错落有致的房屋布局

图片[40]-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石雕显示出当年主人的地位和情趣。

图片[4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历史的沧桑不言而喻。

图片[4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这样的编号——历史建筑002,意味着什么,引人遐思。

 

县东街上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关天培祠,它是为纪念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关天培将军而建造的,也是古城历史文化的一个标志。

图片[4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树木掩映下的关忠节公祠,肃穆、端庄。关忠节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神台两旁悬挂着林则徐的挽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禀,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图片[44]-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祠堂门口的石鼓诉说着英雄的传奇。

图片[45]-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与众不同的砖雕出牙

图片[4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紫薇

图片[47]-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游客们在把英雄的故事传说。

 

古城曾有流传一副对联:“马上文,胯下武,枚里韩亭,彪炳经纶事业;石边孝,海底忠,徐庐陆墓,维持名教纲常。”其中“徐庐”即指徐节孝祠,她是县东街上一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

图片[48]-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很难想象,此处即为徐节孝祠所在地。徐节孝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代重修的徐节孝祠,现尚存房屋两进和东西厢房。

图片[49]-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徐节孝祠早在1985年就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50]-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节孝先生后人居住的房子据说是当年的马厩。

图片[5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明嘉靖《节孝先生像赞》碑保存在徐积后代家中。

图片[5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乡先贤丁晏题写的重修节孝先生祠碑记

 

而王少清宅是县西街上现存的保存完整的民国时期的民宅,也已经被列为淮安市文物单位,受到挂牌保护。

图片[5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王少清宅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54]-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远看,老宅风采依然不减。

图片[55]-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外走廊上的地板一如既往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图片[5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木构梁柱、栏杆、出牙依旧。

 

老街的灵魂当属徐积、关天培,他们为老街赢得荣誉,也为古城赢得世人的赞叹。徐积,北宋聋人教官,以孝行著闻,苏轼称之为“古之独行也,於陵仲子不能过。”

图片[57]-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徐积像。徐积(1028-1103)字仲车,山阳人。三岁父没,因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避而勿践。事母至孝,母亡,庐墓三年,哭不绝音。治平四年进士,以耳聋不能仕。元佑初,为楚州教授。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有节孝集三十卷及节孝语录等行于世。

图片[58]-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宋史》记载:徐积庐墓,哭不绝声。以父名石,避路而行。

图片[59]-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徐节孝先生文集》

图片[60]-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徐积的诗《长春花》歌咏的是淮安的市花月季: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住此中。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长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费尽主人歌与酒,不教闲却买花翁。

 

千古英雄千古歌。关天培,行伍出身的清朝将领,积功提升,曾任苏凇镇总兵,署江南提督。道光十四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在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著有《筹海初集》。

图片[6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关天培画像。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1781年生于淮安。1841年2月25日,关天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部死战,亲操火炮,怒呼杀贼,“身受数十创”,血染战袍,关天培胸膛又被敌人“刺刀刺伤”而殒绝于地,壮烈牺牲。道光皇帝闻听噩耗,御制祭文,祭奠关天培。

图片[6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关天培书法

图片[6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延龄瑞菊图》是关天培在广东防务紧张的形势下,为祝老母八十诞辰,特意请友人绘制并请林则徐、邓廷桢赐题,祝愿母亲健康长寿。战前,遣人将自己的遗物“堕齿数枚,内衣数袭”,一绺头发及一封简短家信,“国家多难之秋,正是儿捐躯报国之时,今呈上牙齿和头发,望老母勿以儿为念。”忠孝大爱感天动地!

图片[64]-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关天培墓地与关天培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如歌,流年暗转,转去了春花秋月,转不去繁华后的坚定、平实。

 

图片[65]-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图片[6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栉风沐雨志不改

 

图片[67]-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图片[68]-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老屋静默、执着

 

图片[69]-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图片[70]-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那一口口老井,井水清澈、甘甜。

 

图片[7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图片[7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老床、老梳妆台

图片[73]-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今朝喜鹊傍人居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县东街已列入了历史保护地段,我们相信,老街的未来会更美好。

图片[74]-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绿篱偏宜屋角遮

图片[75]-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银杏低垂颗颗圆

 

图片[76]-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图片[77]-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历久弥香老木雕

 

图片[78]-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图片[79]-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满园春色关不住

 

图片[80]-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图片[81]-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舒卷开合艳无双

图片[82]-淮安街巷 | 县东街—县西街-老淮安

 

红枫似火向未来

文:末年留言藏乐 柳凝寒烟
图:飞鸽传书 我们的吴承恩 古道清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