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颜承烈 / 邵景元 颜世禹

颜承烈字绍武,江苏淮安钦工镇人。生于1866年。自幼从师家塾,后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在本地担任团董多年。为人仗义疏财,远近颇有美誉。1908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被孙中山委以江北讨袁第一师师长兼右路军司令,南征北战,不屈不挠,智勇兼备,屡有建树。1914年8月于镇江被袁逆密探缉捕,9月就义于上海高昌庙西炮台,享年48岁。可谓一生慷慨,终身壮烈。

“娇子”不娇

颜承烈出身在望族之家,其祖父颜杏泽乃“淮北之名流”,有“彬彬儒雅风焉”,其父颜振康曾受清廷“五品翎顶”之职。颜家既种地又经商,有钱有势,雄踞一方。其母为安东县(今涟水县)尹氏书香门第之女,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承烈系独子,生长在如此境地,确是家之娇子,族之骄子。也许出于先天秉赋,或许受得良好家教,这个颜家新秀却不娇不骄。“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美好故事,以及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从慈母的口中源源不断地洒落稚童心灵。五岁那年的一个冬日,其父见窗外下雪,触景生情而吟诵唐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不料站在旁边的小儿竟随口接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承烈聪颖好学可见一斑。出于望子成龙吧,做父亲的在择师事情上颇费心计,最后,毅然把至交好友,时于安东任县丞的潘子才延聘到家,拜为塾师。此时承烈正满六岁。这位潘氏何许人也,乃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谋士。太平军失败后,他隐名换姓,浪迹他乡,虽无作为,却不改反清初衷。引此君为师,“五品翎顶”的政治倾向可想而知;由此师启蒙教诲,而且整整十年,“娇子”兼“骄子”受得的思想熏陶也可想而知。

少年承烈曾随家人去上海为药铺购货,那黄浦江上外国船舰的横行霸道,那码头工人、黄包车夫的苦苦挣扎,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园牌子……这一切使承烈的心不止一次地颤抖过、剧痛过、激奋过。终于,他决定弃文抛商,投考安徽武备学堂,一举以高分录取。

力仗正义

力仗正义是颜承烈前半生为人处事的基本特征,亦为后来革命生涯铺垫了深厚的基础。

武备学堂读书时,承烈与同窗熊成基、范传觉被称为“校园三杰”。此三人不仅学业上名列前茅,并驾齐驱,而且志同道合,情如手足。一次,熊、范二人于茶馆议论国事,流露反清情绪,被绿营兵探子窃得,缉拿上解,以图请赏。颜承烈得知,迅速集结一队同窗,伏于其必经之地,“冲啊!”承烈一声高喊,众人一拥而上,夺下兵丁枪械,救出熊、范二人。此事后经进步教官林述庆周旋化解。颜、熊、范以后又成了革命战壕里的生死战友。

武校毕业,颜承烈鉴于家里上有高堂,下有妻子,且需掌持一片家业;又见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意不攀仕途,返归故里。后来,山阳县(今淮安市)委以寿宁乡团董。十年团董,颜承烈抑强扶弱,为维护一方治安做了诸多好事。团董之职,使他力仗正义的秉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颜承烈的力仗正义,既非匹夫逞勇,大砍大杀,亦非优柔寡断,爱莫能助,而是根据不同对象、场合和事体性质采取相宜措施。或以情理说服人,侧重于调解,让诸方均能接受;或以自己雍容大度的行为表率去感动人、教育人;或以“冰炭不同炉”的决心,与恶势力作坚决斗争,用真理和实力慑服人,哪怕冒多大风险也在所不忌。

举例来说吧。族中一光棍与邻里孀妇私通生子,按族规当给予“不准入谱”和“石灰腌瞎双目”两条处置。集议堂前,众人议论纷纷,群情激愤不已。颜承烈闻讯到场,款款道出他的见解:“诸位长辈兄弟,××犯下族规,有辱门庭,不可不处;然念其初犯,其处境又如此凄惨;我族乃圣人后裔,素有恻隐之心;我意按族规第一条执行,第二条暂免,以观后效。诸位意下何如?”一席话说得句句入耳,字字中听,众人无论辈份高低者、意见分歧者都愿接受。当事人更是如蒙再生,叩首不迭。

一次,颜承烈坐轿进城,经过鱼肉市场,闻得一阵吆喝声和求饶声。他出轿一看,那个求饶者立即拜跪过来:“请大老爷给我作主,……”。原来下跪者是一穷苦的赶驴脚子,因不慎弄翻鳝鱼水桶,鱼老板要他赔两块大洋,可他身上不足两个铜板,鱼贩起哄,扬言要砍断驴腿。承烈听罢稍加沉思即道:“你把驴牵走吧,事情我来料理。”说着令局丁们一齐动手抓鱼,一阵忙乱后,又叫随从送去两块大洋。临上轿时,他向卖鱼卖肉的市侩们略一抱拳说道:“作踏大家了,对不起!”承烈的言行让那些欺行霸市徒又惊诧,又惭愧,又感动,又钦佩。据说,这伙人从此大大收敛欺生凌弱的恶习。

状告举人和知县、知府就不是调解和大度的问题了。邻乡马厂举人孙步魁亲戚严家女佣被逼致死,为嫁祸他人,孙严密谋,重贿山阳知县、淮安知府,把佃户王二秃子定成死罪,秋后问斩。这桩冤案路人皆知,却都感叹回天无力。强烈的正义感使得颜承烈如坐针毡,昼夜不宁。他终于进城向知县陈维藻和知府面陈,指出案情有讹,请予重审。不料重重碰壁,还被呵斥和奚落一番。他悻悻而归,更加忿忿不平,决意状告上司,跳出县府活动。不日,孙举人携重金贵物(银500两,丝帛20匹)登门拜访,意求罢手此案。被承烈狠狠训斥一顿,赶出门去。次日,颜承烈径往镇江,寻得几位同窗,一起面见镇江都督林述庆。主持正义的恩师面对出于正义的高材生求助,本就心有灵犀,不点自通。林即向江苏巡抚程德全禀诉,程约会江苏都督相议,即派员至山阳私访。结果冤情大白于天下。经江苏向朝廷奏本,光绪帝御批,淮安知府贬为邗江县丞,山阳知县陈维藻削职为民,永不选用,孙举人革去功名,一应讼事所费均由他赔偿。孙步魁败诉破产,身败名裂,得了一场大病,叹息道:“愿见淮安府,不见颜绍武,见了颜绍武,就把家私估。”时至今日,淮安北乡仍有人在传诵此话。悠悠百年,这几句话给烈士后代,曾带来几多麻烦,几多困惑,又几多宽慰,几多荣耀。

贯穿颜承烈力仗正义的诸多活动中似有一条红线——憎恶恶势力,怜助贫弱者。这正是他信仰和追求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道德品质之底蕴,思想政治之基石。

百折不挠

年逾不惑的颜承烈在思想政治上已经成熟,在家中更是须臾不可缺少的顶梁柱。然而,优裕温馨的小康家庭不能投合他的人生情怀,靠一己力量做些抑强扶弱的义事不能释放他的政治抱负。他本着“国家难双顾,忠孝难两全”的精神,毅然离家出走。无疑,这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那是革命的自觉,社会的责任,理想的追求。

1908年颜承烈携颜承清、黄滚子前往安庆,找到至友熊成基、范传觉,三人大喜过望。言及秋瑾大姐与徐锡麟兄年前舍身成仁,又抱头痛哭一场。当下三人议定于十月底举事,攻占安庆,建立革命军政府。由于叛徒泄密,以致仓促出师,初战失利,三人又在战斗中失散。颜承烈义无反顾,带领二随从潜走南粤。先至广州,再达香港,经武校同窗伏龙引荐,结识赵伯先、黄兴等人。随之,加入同盟会,从组织上正式成为一名革命党人。自此,颜承烈积极投入苦练枪击投弹,研究军事韬略,筹款备械等项活动,以图再举。

黄兴、赵伯先自南洋归来,召集在港盟员大会,传达孙中山先生指示,立即成立先锋队,待命攻取广州。颜承烈被委以第一先锋队指挥。1911年3月,“黄花岗起义”战斗打响,开始战事顺利,同盟会大旗插上广州总督府,后敌援军赶到,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百名志士的壮烈献身,更坚定了承烈的反清决心。同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黄兴委颜承烈为江苏清淮总司令,着韩恢、伏龙辅之。颜等返里,积极组织清江、山阳、安东、阜宁、泗阳、沭阳等地志士,呼应武昌,光复各地县城。颜承烈直接掌管山阳两处枪弹制造点,城东刘伶台王梓森家和苏嘴李生寿家。不料因机械师陆朝宾操作失误引起火药爆炸,惊动官府。淮地举事,尚未临阵,即已流产,颜承烈深受打击。他被迫赶往镇江,与新军第九镇三十五标联络。镇江都督林述庆委以第五标二营营带。这时,北固山尚未攻下,清兵人多火猛,林都督亲自督阵,多次冲锋,皆未得手。颜承烈率二营敢死队,毁了敌炮阵,又是一番短兵激战,终于攻克。镇江光复,承烈立了一功,这是他第一次打胜仗。接着,他被编入江浙海陆联军,参加光复南京战役。其后,颜承烈随臧在新部率队北伐,连克扬州、清淮,直抵徐州。承烈队伍进至高作,突遇数倍于己之敌,他灵活运用战术,佯攻睢宁,实取高作,经艰苦激战三日,终获大捷。对此,时驻徐州的冷御秋师长,给他记了首功,擢为一等参谋。

为了反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1913年春孙中山在上海召集会议,发起“二次革命”,即“讨袁之役”。颜承烈到沪与会,被孙中山委以江北讨袁军第一师师长兼右路军司令。承烈旋即返淮海地区待命出击。由于袁世凯和张勋的疯狂反扑,讨袁军边战边退,由江北退守南京。孙中山复委颜承烈为宁军第三军参谋长,参与指挥南京保卫战。讨袁军苦战27天,终因粮尽弹绝退至上海。

就在颜承烈辗转大江南北与敌厮杀期间,他的家乡大变,家势日颓:父亲病重卧床,家产(房产、田地、作坊、店铺等)几被抄没。当年载誉乡里的“团董”成了通缉钦犯,曾被他打击过的地痞流氓乘势骚扰,颜家成了亲戚不敢上门邻居不便靠拢的政治“瘟疫户”。此情此景,正是承烈预料中“忠孝难两全”的写照。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颜承烈作为江北总代表应召东渡,参加会议。回国后,他全面展开工作,接收并配备购自日本的枪械、弹药,潜入袁逆军中搞反正,研究部署作战任务。在扬州,承烈召集军事秘密会议。令皇甫蓝坤、郑仁甫等营长及李生寿、邱子斌、赵吉龙等团长分赴海、沭、涟、泗、盐、阜、清、淮等地,集结所部,克日占领城池。返沪途中,于镇江被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密探秘密逮捕,解押上海。郑汝成电陈冯国璋,冯电示“应即执行枪决”。冯并呈报袁世凯,袁逆记郑汝成一功。颜承烈于狱中正气凛凛,英气勃勃,面对死亡,坦然笑之。9月28日他昂扬而从容地走上刑场。七八年的军旅生涯不算漫长,却恰恰显示了烈士那慷慨激昂、光彩照人的后半生。战事的屡屡失利,家境的一落千丈,战友的悲壮牺牲,毫未使他动摇过、气馁过,而是愈战愈勇,愈折愈韧。正如后来上海市政协一位秘书长诗云,“多番挫折多番起,扬起洪流洗浊流”。投身革命以来,颜承烈所处的职位越来越高,受黄兴、孙中山的信任越来越深,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多,这也可从袁逆对他缉拿的悬赏金额越来越大(由一千元至五千元再万元)得到印证。这是符合事物规律的,也是革命的逻辑。

“宏愿”寄后

烈士就义前执行官问及:“汝有何言?”烈士昂首以答:“吾生宏愿未遂,中华雷声已起!”这里,谨录烈士留在人间的最后声音即狱中遗书《示儿》。

示儿一
逐利追名从来不求,
旧恨新仇到此都休!

示儿二
半耕半读继承先业,
一心一意光复河山。

示儿三
吾生宏愿未遂,
中华雷声已起。

至此,笔者愿不揣谫陋,对遗书作些粗浅解读:一、烈士淡于名利,保持一生节操;二、“旧”与“新”指封建清廷和大盗袁世凯,当然也包括隐于其后的帝国主义及革命内部的叛徒。对他们的仇恨能“休”吗?非也,反语哉!若“休”何言“继承先业”。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人一死万事已已,心再诚志再坚也无能为力。“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那只是英雄“断头”前的一种豪情。可见,“到此都休”只能更加反映出烈士对宏愿未遂的遗憾,对内外敌人的憎恨,对后人传承的殷切,岂能一“休”了之;三、要后人用自身劳动和真才实学做人,来报效社会,来实现前辈宏愿;四、光复河山的宏愿虽然未遂,但雷声已响,暴风雨即将来临;五、雨过天晴,胜利在望,须有信心。宏愿具有着历史性和时代性。当年,烈士的宏愿是“光复河山”,

这点早已成为过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把“王师北定中原日”作为“宏愿”,也是一说。现代史上一位大将军有诗云:“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这宏愿则是“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当今,人类进入廿一世纪,我们中国人的宏愿是什么呢?那就是江泽民提出的新世纪“三大任务”。从“王师定中原”、“光复河山”,到“建设新中国”、“祖国完全统一”,到“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持和追求”,这就是历代志士仁人的“宏愿”,这就是炎黄子孙的辉煌历史,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这样,我们做后代的才能对得起历代所有先烈。

颜承烈用《示儿》要求后代继承先烈宏愿,其实他自己的革命生涯就是在继承先烈事业。承烈啊,承烈,如果说,颜承烈“承烈”带上某种天意,有几分巧合,那么,我们“承烈”就应是人的自觉,为必然所致。

薪火相传

颜承烈的革命生涯及其《示儿》遗书,多年来一直教诲着自家后代。其子颜逸尘勤勤奋奋读书,清清正正做人,抗战期间曾任淮安县参议会秘书长。其孙颜世禹一生从教,历任家乡几个小学的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现年70岁,退休在家。

颜承烈在淮地尤其是淮安北乡首先点燃了近代革命的火把。革命种子播进家乡人民的心田,或早或迟终会发芽生长。刘伶台火药爆炸声在17年后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的枪声里得到了回应。横沟暴动打响苏北农民革命战争第一枪,在江苏党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瞿秋白在《布尔什维克》杂志中亦曾提及。而时任淮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淮安县苏维埃副主席、参与组织和指挥横沟暴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赵心权,在少年时代就曾直接聆听颜承烈的革命教诲。武昌首义那年,颜承烈自南方折经连云港返里,不敢抵家,就在钦工西北五里外的大赵庄潜住了七天。赵心权之父赵洪林乃承烈世交好友。13岁的少年心权听革命道理和战斗事例如饥似渴。后来,赵心权多年担任淮安县县长、盐城专署副专员、统战部长等职,与颜逸尘终生为莫逆之交,还将他们的后代订为儿女亲家。还有,钦工东北二里许的横沟不仅是淮安县、淮盐地区中共党组织的诞生地,乃至抗战期间,中共淮安县委、县政府的恢复重建也在这里。解放战争期间,以钦工为中心的郝渠区又成为五地委的“模范区”,《盐阜大众》报多有介绍。当今在实施农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钦工人在地方党政带领下又创造了可喜的业绩。这一切,不能说与当地人民的革命传统没有关联。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