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明 淮上会
古城淮安,南城门外有一南北走向的老街,名曰珠市街。她的北端直通小吊桥,桥东通往涧河街、西通卫巷;南首接连大吊桥,桥东连东坛巷、西接西坛巷。
过了涧河上的小吊桥,就到了珠市街的北入口。
小吊桥又称通济桥,是淮安南乡人、西乡人进城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曾多次重修。
魁星又被称为文曲星。传说中的魁星,是掌管文章刀笔的最权威之神。耳洞河上有大吊桥,吊桥顶上的阁楼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像,面色阴森目光狰狞,牙蓝舌绿让人可怕,能够惩恶扬善。
珠市街的形成当与“猪市”有关。据乾隆《山阳县志》记载:猪市,旧城南门外。后受趋雅避俗的心理影响,人们认为“猪”字不雅,便将“猪市街”改成了“珠市街”,一如北京将“猪市口”改为“珠市口”。
乾隆《山阳县志》记载:猪市,旧城南门外。
饱经风雨的珠市街
历史的天空,引人遐想。
清朝前期,此处交汇着米市、柴市、猪市、海鲜市、莲藕市、草市等几个大型的专业市场,也是古城淮安西南各乡老百姓南来北往进城、出城的必经之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场所。
卫巷——明朝时期,此处驻扎着保卫淮安府的淮安卫。
店铺林立、熙来攘往的老街一片安详而静谧。
虽经过装修,但老民居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青砖小瓦的风格。
泰山石敢当浓缩着责任、安康、祈福。
曾几何时,这条以青条石铺垫而成的老街上,由南向北曾经云集着大小几十家商家店铺,确实能够反映出来一片热闹繁华的景气。
位于街北首的唐家粮行,占尽了当时的地利。
传统工艺生产的酱油,鲜美异常。
陈家百年的老门面保存完好。
成片的沿街老民居
传统的店面门板
这一家家铺坊,一个个摊馆,真实地描绘出了我们古城淮安这条老街上当时的热闹繁华与经济昌盛,勾画出了一幅幅富有我们老淮安地方人文特色的“清明上河图”。
整洁、科学、环保的木构建筑
讲究身份、地位的一屋三搭
厢房中是历经百年的老式地板。
厢房(二层)体现出不凡的气势。
普通的民居似乎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繁华。
据资料记载,珠市街在唐宋年间就曾建有多处宗教圣地及名胜古迹。如“彤华宫”(火星庙)、“花缘庵”、“地藏庵”。
西汪背后的故事:北宋年间,名相包拯路过此处,在此断案而得名的“蛤蟆桥”连接着东汪和西汪。
刚正不阿、惩恶扬善的包青天在珠市街留下了断案如神的美妙传说。
丁家祠堂旧址。当年排名淮安“四大家族”之首的丁家祠堂,现在是普通的民居。
六珠小学旧址。曾为射阳书院的何家祠堂,解放后先后为何祠堂小学、六珠小学,如今已经成为民居。
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珠市街虽然繁华不再,但是遗风犹存,珠市街的人们仍生活在惬意、幸福、骄傲之中,期盼着重铸昔日的辉煌。
历经百年风雨的二层楼房
寓意吉祥的过当
精致的中国结式样的透气孔
雨搭上的图案
祖传的老物件依然发挥着昔日的功能
娇艳、热烈的鲜花昭示着美好
【注】蓝色加粗文字为正文,黑色文字为解说。
文字:末年留言 小武 柳凝寒烟
图片:飞鸽传书 古道清风 我们的吴承恩 淮青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