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朝端(1843-1925),字笏林,号蔗叟、蔗湖退叟。病足后又名“蚓”。江苏淮安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三日,其居宅遗址在今淮安市淮城镇人民政府西。
父逢元,字春泉,道光甲午(1834),禀贡生,以课读生徒为业,善诗。兄朝征,字月珊,号庸伯,同治癸亥(1863)诸生,附贡生,性豪迈,著《怡怡轩诗草》。(引自《山阳诗征续编》)
段朝端生于书香之门,从小就受到较好的教育。六岁入塾从师,至十二岁诸经皆能背诵。应童子试不售。十三岁从汪舜臣(字黎献,清河人,世居淮安)师学,附范氏塾。范泳舂先生(《淮安古今人物(一)》有专文介绍——编者)与其父为芹谱友,赠以《淮壖小记》一部。段先生记曰:“予十三岁从汪舜臣师游,是书适刻成,蒙手赐一部,年少无知,管窥蠡测,略加商正。朱墨纠错,未敢示人。”十五岁入县学,科试补禀。咸丰元年(1859)八月与张星桥舅父同行赴渐,杭州的天竺、西湖、钱塘江边都有段先生的足迹,有诗收入《椿花阁诗集》。借浙闱江南乡试不售,汪舜臣中正榜。十月归里,成《南游笔记》一卷,“慨然有著作之志”。次年与吴县蒋敬臣(名清翊,金石鉴赏收藏家、训诂家,居淮)、本县徐宾华(名嘉)先后订交。时有曹砺庵(名镳)先生的后人曹子求(名榘),住家离段先生家不远,祖父留下的书室“甘白斋”成了当时文人谈艺吟咏集会之地,段先生几乎天天到那儿去,常在这里聚会的有杨笏山先生,主人曹子求先生,沈家驹、徐宾华等人。曹榘《赠段笏林》诗:“多君青眼顾,日日叨柴门,俗扫尘三斗,怀开酒一樽。鏖(zhu)谈清有味,烟影淡无痕。此境足千古,交情道义敦。”时段先生编其诗为《弱冠集》,就正于徐宾华曹子求,曹称赞说:“弱冠编诗集,心花笔底开。……吾党见奇才。”又编有《淮苑》,“读君《淮苑》集,珍重比璎琳。故事搜罗富,文献百年心。”青年段朝端在友辈中崭露头角。
1863年汪舜臣去清河(今淮阴市区)就吴棠(曾任清河知县、漕运总督、四川总督)家塾。汪延段朝端馆于家课自己二子。此乃段先生教读生涯的开始。1864年岁考,列三等。“遂愤然捐贡,定北上计。”应顺天乡试不售。取誊录三十五名。归,仍馆于汪宅。授课之余,手不释卷。自谓:“吾生有书癖,朝夕手一编,古人日相对,妙义何精研!有疑不能释,思之废食眠;间隙时一见,经史费穴穿;手录几一尺,屹屹穷岁年。持此报良友,相期至华颠,虽无著作才,庶几脉望仙。”(《杂感》三首之一)段先生嗜学、爱抄书、从事著作,购买书籍,保存了不少将近绝灭的淮人著作及善本古籍。
1870年辞馆去江宁,读于钟山尊经书院。又应乡试,榜发仍落第,后屡应乡试不中,“自是功名之心亦稍稍淡矣。生计颇窘,乃甘心授徒。”1871年以后,先后馆于汪耀轩、丁西圃、清河王寿萱等人家,有时有家设馆授徒,直至1897年岁底辞馆,历时三十余年,为淮安培养了大批人才。晚清曾任山西巡抚丁宝铨、六安知州的田鲁屿均曾就学于段。
1872年山阳县设志局于二帝祠,从事编纂山阳县志,原拟约段先生入局,当事者以段无功名拒。王献南(琛)、高子上(延第)私约相助。《淮安艺文志》段先生贡献尤多。
1882年纂修淮安府志,聘段先生为分纂,成选举、艺文,王锡祺(即寿萱)见段先生藏有邱辑《淮安诗城》,假以校丁晏《山阳诗征》,多有未载,乃有辑“山阳诗征续编”之举。段先生以自辑未成《山阳诗录》赠之,又为网罗二百余家。
1894年以“试用训导”,署仪征教谕。嗣后历署甘泉(今邗江)训导,兴化教谕,海州学正,仪征训导。在任时间有的一年,有的仅一、二月。虽为期不长,然所到之处皆以振兴文教,训导生员向学,一贯认真负责,爱到学员爱戴。
1904年七月以足疾归里,足弱使之不良于行,遂踯伏一室,读书、读画,写诗。从事著作。
1909年门人丁宝铨(字默存),以傅青主(山)《霜红龛集》芜一杂,拟为整理重刻,函请段先生为其重新编次并撰年谱。经营半年,“自觉条理秩然,惟材料不丰有待增益。丁默存携稿入都,请缪小山、罗叔言两君大事搜采,随付手民,刊成寄示。大段仍余之旧,而征引浩博,自愧弗如。予不免始事之功,贱名仅于序中一见,似太掠美。”(见《跰躃余话》)段先生素不与人争名,于此事乃有不平之鸣。1918年江苏省通志总纂冯蒿庵(名煦,字梦华)聘段先生为淮属分纂,编写艺文、人物数十纸寄去。1919年淮安县设局续修县志,聘先生任总纂。自兼艺文、人物二门,又为《同治重修县志》订正失误增“刊误”一门。“历十有五月成书二十四卷”,即今《续纂山阳县志》、《山阳艺文志》。1920年七月如皋冒鹤亭(名广生)来淮任淮安监督,访段先生于椿花阁。冒先生也是嗜书成癖的人,且爱刻书。段先生“谈及淮人著作,如数家珍。”冒先生向段先生借去不少淮人著作,又同段先生商订刊刻《楚州丛书》目录,从事搜集编校,出资刊刻,为保存传播淮安前人著作作出无私的奉献。
《椿花阁诗集》八卷,于是年印成三百部,以之赠送友朋。李审言(详)、冒鹤亭向正在上海为商务印书馆编辑《近代诗钞》闽人陈石遗(衍)介绍先生的诗作,为选若干首编入。
段先生八十整寿,亲友、门人争以寿联、诗词、画幅、书籍为祝。李审言时在上海以段先生近怍诗刊于上海小报。青浦沈瘦东(其光)工诗,由邑人朱亦奇(邦伟)介绍,相与酬倡;沈友邹尊莹(湛如),朱亦奇先生从段先生学诗,并以所结诗社同人课卷请评阅诠次,月有数百卷,段先生不辞劳累,“悉心抉择。”
1925年3月病逝,终年83岁。
段先生一生与书籍笔墨结了不解之缘,他自我介绍说:“余性嗜奇,暇辄涉猪书史,而于淮著尤所留意。”(《淮著收藏记小引》)“病榻无俚,不能一日废书不观。经苦其精,史嫌其杂,子集惮其泛滥。惟乡邦文献夙所究心。凡夫旧闻轶事,流风遗俗,耳之所闻,目之所接,记忆之所感触,时流连于心而不能去者,颇欲辑为一书。”(《跰躃余话自叙》)段朝端先生一生著作达40种之多,由于无力印行,身后散失,有的当废纸弃去。笔者仅就所知存目于下:《南游笔记》1卷、《椿花阁随笔》4卷、《续笔》4卷、《蹄涔小识》2卷、《楚台闻见录》4卷、《淮人书目》1卷(后又怍《淮人书目小传》)、《淮苑》10卷、《袁文拾沈》1卷、《昭代舆地碑目》18卷、《淮著收藏记》不分卷、《凤凰村笔丛》20卷、《王司空集注》10卷、《汉书字诂》2卷、《广韵姓氏补编》10卷、《广韵姓氏考》、《邵氏姓解》、《真州学舍》8卷、《半人琐记》1卷、《徐集小笺》3卷、《跰躃余话》6卷、《跰躃余话之余》4卷、《示儿浅语》、《张虞山、张力臣、吴山夫、周白民四先生年谱》各1卷、《杨禹江、顾在瞻、任东涧、李公凯四先生年谱》各1卷、《椿花阁诗集》8卷、《椿花阁文集》8卷、《叶打庵随笔》1卷、《77-83岁诗稿》6卷、《自订年谱》1卷、《续纂山阳县志》附《山阳艺文志》共24卷。段先生这些呕心沥血的著作,有的已不存于世,实属可惜。兹略举段先生有功于淮之文献数则于下:
1、吴承恩《花草新编》 先生见汪纯清书目列有吴承恩《花草新编》,“诧为得未曾有,亟假以来,仅一残抄本,霉烂几不可读。“加以题识归之,汪知此书可珍,乃加工收拾,后售于上海书客,得传于世。
2、卫朝英画梅 世人颇重视清初卫朝英画梅,先生藏有尺页12幅,考订卫朝英为吾淮顺治九年壬辰(1652)武进士,并谓;“老二槎桠,不得以武人而少之。”为之征题并著入《三洲画史》。
3、《三洲画史》 淮地自宋以来,代有杰出画人,惜无专著传之。先生广为搜采有360人之多,淮地乃有画史专著。
世传印本《椿花阁诗集》八卷,其病足前从16岁起至62岁,46年仅有诗2卷,病足后从63岁至75岁约13年有诗6卷。集中有《予懒不作诗,宾华敦迫甚至,拈此奉酬》诗末云:“掉头何必躯苦珍,粉墨登场任君扮”“我心非无诗,常苦说不出。君何累篇牍,如原泉四溢。骤观骇混茫,静味觉邃密。乃知得力处,深厚复质实。语语不苟作,豪芒审得失。文外有事在,直闯韩杜室。君仍荐谦虚。持示丐直笔。绠短不汲深,敢用相涂乙。还君再三叹,失学悔前日。”(《五月从甘泉归里,宾华以近作见示,率书其后》)
金坛冯煦《椿华阁诗序》称其诗:“辞旨精练,出入东坡、剑南问。忧生念乱之辞,郁伊怆恍,如怨如诉,令人不忍卒读。”又谓“高徐之外无余子,潘鲁而还有替人!”(《题椿花阁诗》)笔者再介绍其诗几首于下,《水镜道院》:“好风直入座,闲云偶上榻,时闻菰蒲中,人语遥相答。”“水镜道院”即二帝词。前两句写在近湖处纳凉,后二句写远处水面上好多只渔舟打鱼,为近湖的菰蒲遮住,只听到说话的声音。《晓过马家荡》:“远帆长如藻,浅水平于掌,寒烟接晓林,晨星随鹭上。蒲苇深无人,时闻橹声响。”此诗似由杭州乘船去钱塘江,其诗浅显明白,给人以爽心悦目之感。先生善于写景状物,读之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七十六岁自题小象》云:“面方如田不封侯,刚肠疾恶忘恩仇。老称蔗叟少小笏,书丛僵死穷到骨!几人识我真性情,言信行果徒硁硁(固执),传神阿堵(代指眼睛)只如此,身后浮名何重轻!”先生病足后坐吃山空,田地出售无余,靠卖文维持生活。《正月三日,八三初度口占试笔》:“兀坐空斋八十三,居然黄面一瞿昙。赧颜添受儿孙拜,弱足无能祖宗参!犹有奇书堆砚北,可堪飞炮起江南(原注:沪镇闻又有战火)。痴顽老子忧时甚,日盼良朋促膝谈!”“瞿昙”代指释迦牟尼。“沪镇间又有战火”指1924年9、10月江浙战争,卢永祥失败逃往奉天。直奉第二次战争,直系失败,卢永祥借奉军夺取苏皖。
段朝端先生著作、藏书,今市图书馆、收藏古籍图书的同志,尚有少数稿本、传抄本,日久仍将失传,笔者深切希望能再有类似“楚州丛书”之辑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