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观街位于淮安古城西部,南起镇淮楼西路,北达西门大街,东至西长街,西抵淮安老城墙。大羔皮巷、小羔皮巷、大香渠巷、小香渠巷穿插其间,沟通东西,连接南北。街长约400米左右,宽度3米左右。
隔街相望,窄窄的小巷通向老西门大街。
街道向北延伸。
一条条小巷与主街道构成古城棋盘状格局。
街道两侧保存着许多古民居。
太清观街是因为街上有一座太清观而得名。太清观原系唐代的白鹤观,宋祥符年间改名天庆观,元朝改名玄妙观,明朝管理一府道教事务的道纪司就设在这里。据《续纂山阳县志》记载,太清观建于汉代,筑城之前。宋张耒有《游楚州天庆观观高道士琴棋》诗。
县志记载表明,太清观街曾是古城的主要街道。
三清是道教最高神。玉清为元始天尊是三清之首。上清是太上大道君即灵宝天尊,排第二位。左三为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太清即太上老君,是道教教主。道教认为:圣人登玉清、真人登上清、仙人登太清,太清是最崇高最理想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太清观也是个遍布各地的道教宫观。
和许多寺庙宫观命运一样,太清观被改造成了物资公司仓库,不见昔日踪影。
古民居是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文化符号,每一座院落都是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沧桑岁月,绵延着一个时期的文化脉络,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和文化的光彩。太清观街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街巷景观,建筑多为青砖小瓦,构造古朴,环境优雅。
成片的原汁原味的古民居
依稀可见大户人家的格局。
建筑风格基本没有被破坏。
青砖小瓦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太清观街居民一如他们的先人,保存了传统的生活习俗,生活得雅致、悠闲,从容不迫。
走在街道上,不由得放慢脚步,生怕惊动老街人的生活。
木制隔扇门折射出生活的雅致。
秋日的阳光悠闲地照耀着老宅中的人们。
精美的石雕、砖雕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盛开的金丝菊。老街上的居民有养花种草的习惯。
太清观街中段的东侧,有一处典型的深宅大院,人称韦公馆,也叫做进士第,它是淮安丁、何、韦、许“四大家族”中韦家的宅院。
韦家后门口临街的厢房
厢房的隔扇门依然保持原来样式。
遗存的一角,构成一个四合院的结构。
厢房中的木构梁柱、木椽做工也很精致。
太清观街5号的李氏老宅是建于清代的古建筑,已经被列为淮安市第二批不可移动文物。
李氏老宅的外观
奇特的内部装饰。四周墙壁、内屋面全部是木板,现在的主人也感到奇怪。
屋脊虽残破,仍见当年风采。
静默的门枕石
镶嵌在墙体中的出牙
太清观街上还有一户人家,他们的祖上在淮安也是鼎鼎大名,那就是丁、何、韦、许“四大家族”之首的丁家,保存下来的房屋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却也让人耳目一新。
丁家老宅的外貌
堂屋不大,古色古香。
堂屋中悬挂的宫灯保存完好。
大门上的过当
窗户上历经风雨的彩色玻璃让人唏嘘不已。
位于太清观街北段东侧的唐家老宅是太清观街上目前保存得最为精美、完整的古民居,所有进入到老宅中的人都慨叹古楚淮安的迷人魅力。
虽然被分隔为多户人家居住,但四合院的结构清晰而完整。
房屋是典型的木构建筑,规格高、做工精细。
廊檐是拱形的卷棚顶。
窗户上的雨搭
门口台阶上的这块四五米长的条石可能也会让你感叹半天。
立柱上的出牙厚重、古朴。
柜子、桌子、木桶都可归为古董。
当主人告诉你,这样的房子当年是用四块钱买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太清观街上另一户民居,房屋不多,规模不大,却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屋三搭保存完好
木构梁、椽古朴、庄重
独具特色的过当
太清观街是幸运的,太清观街区已被列入淮安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的9个历史街区之一,我们为她祝福!
栉风沐雨的屋脊将迎来新的历史。
古民居将会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芳香。
寓意福寿吉祥的过当
精美的石雕
造型多样的木雕工艺
图案丰富的砖雕
鲜花装扮着老街人的生活。
吉祥、奇特的观音柳,是古城中的第二株。
高大的榆树寓意连年有余。
古老的水井昭示着生生不息。
老街,老宅……
文字:末年留言 藏乐 吟龙 柳凝寒烟
图片:飞鸽传书 古道清风 我们的吴承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