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爱明 淮上会
老淮安的巷子极多,顾名思义,每一条巷子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来历,每一条巷口都能流淌出一段古韵十足的传说故事。
直为街,曲为巷,曲折幽深的老巷印证了这句古话。
驸马巷,听了这名字也会让你心头一振。
堂子巷,似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古老的岁月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香渠巷、羔皮巷、天主堂巷属于太清观街历史地段,北至西门大街,南至镇淮楼西路,西至太清观街,东至西长街。这些巷子多呈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
乾隆《山阳县志》中有关于西长街、太清观街的记载。
大香渠巷得名源于流经此地的河流。
《山阳县志》的高皮巷已演变成了大、小羔皮巷。文史专家介绍,此巷因张家口人在此经营皮货而得名。羔皮毛质细润 、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弯曲,轻轻一抖犹如花穗迎风,又若水纹波浪。羔皮制成的男女裘皮冬装轻柔暖和,美观大方,且经久耐用。
天主堂巷因天主教堂而得名。一条不足300的巷子里,居然有着两个天主教堂。
据记载,双福街南头十字路口叫“土地祠市口”,离都土地祠西不远有南北小巷,名大香渠巷。
福音堂远观。站在大香渠巷口,向南看去,福音堂矗立在街对面。
巷子两边是古老的民居。
独具特色的建筑散发着历史的芬芳。
幽深的小巷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探幽访古。
这片历史文化地段保存有良好的街巷格局和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岁月侵蚀了雕梁画栋,有了许多剥落的痕迹,厚厚的砖块砌筑的房屋端庄、浑厚。一眼望去,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一些矮矮的建筑。青砖青瓦,让人感觉破落的同时,更感觉出一份古朴与庄严。
街巷的格局保存完好。
青砖小瓦房
历经风雨,不改昔日容颜。
堂屋中的地砖同样是历史的见证。
说到大香渠巷,就不能不提到施耐庵。他在《赠顾逖》中的诗句:年荒乱世走天涯,寻得山阳好住家,是他在淮安生活的真实写照。施先生后代施占鳌称先祖书斋在“淮安西门土地祠后”。
施耐庵画像。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随父亲迁居山阳,在旧城西门内土地祠后,买了一进小院落,在此写作《水浒传》。
《水浒传》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也是世界名著。
英雄好汉们的故事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
南宋的淮安人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据研究,施耐庵受龚开画像的启发,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农民英雄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逝于淮安,安葬于施河。后迁柩至兴化白驹。施河施姓为其族人。施耐庵对淮安十分眷念,感情颇深,他用他的神笔将宋江和李逵、花荣、吴用安排在淮安蓼儿洼安息。
现在此处有传统院落一座,大门朝西,院内有青砖小瓦房屋数十间。据说,施耐庵的学生罗贯中也曾在先生家创作《三国演义》。因此,大香渠巷的意义就更不同凡响了。
施耐庵著书处旧址的大门
施耐庵著书处旧址被列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处是研究施耐庵在淮安的活动轨迹及《水浒传》成书环境的珍贵实物资料。
整个院落结构、布局很完整。令人遗憾的是杂七杂八地居住着多户人家。
硬山顶抬梁式结构,风貌犹存。
厢房的隔扇门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廊檐立柱上的出牙
过当虽已剥蚀,但是精彩不容忽视。
大门过道
同样,走到小羔皮巷,你就不能不走进尾市旧宅去看看。韦氏家族为淮安清朝中期的“四大家族”(丁、何、韦、许)之一,鼎盛时期在此巷中拥有许多房产。
韦坦的书法。韦坦,字竹坪,号恬斋,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官兵部主事、员外郎,为一代廉吏。工诗文书画,惜多散佚,只有少数篇目被收入《山阳艺文志》。其弟韦墉,道光甲辰副榜举人,亦能诗文。
前门过道,气势可见一斑。
堂屋檐口、隔扇门(侧面)
韦家堂屋(背面拍摄)
后花园中竹木花草依稀可见。
百岁的人瑞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这个片区地处淮郡重地,官、商、士、民杂处其间,宗教、科举、士族、商业、平民文化交相融合,灿烂的文化极大地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活。
龙兴寺的文通塔
史料中记载:清康熙年间,天主教传入淮安。同治年间,天主教在小羔皮巷北建立教堂。
墙上镶嵌的天主教堂的菱形徽记。上首十字架,中间“JHS”为耶稣、人类救主的缩写,下面的“1894”表明教堂最迟的建立时间。
昔日的天主教堂,变成了解放后的看守所,同样救赎灵魂。
天主堂巷中的另一个天主教堂。现在此处为城中浴场所在地。
虽说时过境迁,历史已经入二十一世纪,但是,老巷中的居民仍然保存着流传下来的传统的生活习俗。
寓意福寿双全、连年有余的过当
吉祥喜庆的砖雕门头
设计科学的门挡今天还在发挥着安全保卫的作用。
碗橱
木桶
精美的雕漆工艺
漫步于幽长的小巷,感受着一种浓厚的文化韵味。犹如钻进了历史的书页,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那些动人的故事。
昂然向天的屋脊
图案变化多端的过当
镶嵌在墙体中的出牙
雨搭上的砖雕
古缸
随处可见的石构建、城墙砖凸显了古城厚重的历史。
珍稀的枯枝牡丹
艳丽的花朵
秋日的天空天高云淡。
文字:末年留言 藏乐 吟龙 柳凝寒烟
图片:飞鸽传书 我们的吴承恩 古道清风 十三月 地区 淮青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