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n案:1913年底,上海《民权报》因反对袁世凯而被迫关闭,报社的部分同人于是集资创办《小说丛报》,并请也曾是《民权报》编辑的徐枕亚出任主编。一说鸳鸯蝴蝶派由《民权报》而滥觞,到了《小说丛报》则成了气候,风靡一时。《小说丛报》几乎集中了当时所有的文人的笔墨,中有许多笔记随笔,这是《小说丛报》最有特色的地方。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刘铁冷《铁冷杂记》、吴双热《燕居斋笔记》、徐枕亚《枕亚酒话》《懵腾室丛拾》、徐天啸《天南纪游》、朱鸳雏《秋篱客噱》等。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些奇人异事、民俗民情的介绍和描写,其中民俗民情的描写文字当为精品。最近wrin在搜集淮阴驿资料,看到刘铁冷的这段文字,清新别致,很耐咀嚼。
宝应湖东多柴田,淮阴驿西岸亦然,故居民多编芦作屋。其粗者以芦笆为壁,上涂以泥,顶覆为蓑。其精者择洁白之柴,尽去其箨,粲粲作黄金色,颇雅丽。复编作花笆,重贴壁间,以为装饰。其顶覆以茅,耸其脊,颇类高啄之檐牙,别饶风致。其屋之四周,又常圈芦为短垣,而旁树以柳。三春时节,桃花与菜花竞艳,柴门半掩,鸡鸣犬吠相闻,俨然隐士居也。不知此间风土者,恒鄙其陋,实质富家亦多此构。盖柴为产出品,价廉工省,犹黄岗之多竹楼耳。清初许日安守淮,爱其制,归田居,仿为之,名曰淮屋。常邀戚友吟咏其中,谓园林中偶置一区,可入画图。有客题以诗曰:“淮人作芦屋,缚芦为桷椽,砖击者涂既,博栌无刻镌,结构朴而雅,庄治廉且便。许君守淮阴,但饭淮上泉,归来结茅屋,亭午犹酣眠。人言芦为屋,当恐火误燃。建章三月火,岂亦芦使然?又云不耐火,风雨易漏穿。此屋如传舍,次公皆非贤,竹楼安在哉,其名至今传。”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