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中秋月夜

月华清·中秋月夜,偕少穆、滋圃登沙角炮台绝顶晾楼,西风泠然,玉轮涌上,海天一色,极其大观,辄成此解。

岛列千螺,舟横万鹢,碧天朗照无际。不到珠瀛,那识玉盘如此。划秋涛,长剑催寒;倚峭壁,短箫吹醉。前事,似元规啸咏,那时情思。  却料通明殿里,怕下界云迷,蜃楼成市。诉与瑶阊,今夕月华烟细。泛深杯,待喝蟾停,鸣画角,恐惊蛟睡。秋霁。记三人对影,不曾千里。

邓廷桢(1776-1846),字懈筠,江宁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官至两广总督。1839年和林则徐共同整顿海防,查禁鸦片。次年1月调任闽浙总督,7月率军击退进犯厦门的英国舰队。10月受诬害,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充军伊犁。1843年被起用为甘肃布政使,后又升任陕西巡抚。是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林则徐的坚强战友。是清代著名诗人词人,著有《双砚斋诗钞》。他的词豪放刚劲,主要学苏东坡,对之推崇备至,他评苏词云:“清刚隽上,囊括群英。”

这首《月华清》写在1839年中秋,正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鸦片战争前夜,它不仅是一首爱国诗篇,也是一份重要历史文献,弥足珍贵,因为这场战争的3位主角都到场了:主帅林则徐、副帅邓廷桢、前锋关天培。少穆是林则徐的字.滋圃是关天培的字。邓廷桢记述了他们的慷慨聚会,抒发了共同的抗击侵掠,消除鸦片之祸的坚强决心、必胜的信心和一片含蓄内敛的豪情。

“岛列千螺,舟横万鹢,碧天朗照无际”。形象地描绘了虎口形势景物,岛屿罗列,舟船密布。千螺、万鹢都是惯用典故。以女人美丽的螺髻比喻岛屿。以船首画的鹢鸟形象代指船只。在中秋朗月映照之下,更显得碧空澄澈如洗。“不到珠瀛,那识玉盘如此”。珠瀛,即珠海。玉盘指月亮。表面是赞颂海上月光,其实更是赞美那严阵以待的海防布局。“划秋涛,长剑催寒;倚峭壁,短箫吹醉”。邓廷桢没有正面描述海防阵势,而是用比较空灵、象征的词语表达了从容镇静的风度。含蓄地表达了必胜信心和战斗决心。以长剑在秋天的浪涛前挥舞,舞动寒意。倚着刀削般陡峻的峭壁听军乐伴奏。军中乐器一般都短小方便,短箫代指军乐,吹醉.即军乐伴奏助我洒兴。“划秋涛”、“倚削壁”对句,写豪情,写气概。写抱负.写季节,写虎门形势之险要与军容气氛。“前事,似元规啸咏.那时情思”。上片结束在一个贴切有趣的典故上。三人的聚会,让邓廷桢想起了东晋大将庾亮的一段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庾亮在武昌时,部下王胡之、殷浩等在一个月明气爽之夜.聚会唱咏。忽然听到走廊里传来急切的术屐声.大家说.必定是庾大将军到了。正说着.庾亮带领十来个人就来到了现场。众人正欲躲避,庾亮说:“都别走,老夫今天情绪不错。”就坐在交椅上高唱吟咏起来。庾亮镇守武昌.遥制东晋王朝,北抗石虎,有恢复中原之意,惜未成功。子规是庾亮的字.邓廷桢用了元规二字代指庾亮,可能含有一份敬意吧。邓廷桢在这个时刻.想起庾亮那时的风范,含蓄而得体地表达了一份抗敌的决心和从容镇定吟酒赋诗的豪情。

下片一上来就由眼前壮丽的景色想到北京的朝廷,一番心忧天下、忠贞报国的慷慨情怀溢于言表。“却料通明殿里,怕下界云迷.蜃楼成市”。担心朝廷正在为鸦片烟的毒云邪雾忧虑.怕那海国搞的鸦片市场肆虐。巧妙地用了“海市蜃楼”这个成语。“诉与瑶阊.今夕月华烟细”。表面上是说,告诉仙界宫门说,这里风光很好,月华澄澈,云烟轻细,实际是对朝廷说,这里戒备森严.可保无虞。“泛深杯.待喝蟾停。鸣画角.恐惊蛟睡”。这两个对仗句也是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一份枕戈待旦警惕敌情的决心。表面上说,要饮一大杯酒.喝令明月停下来,永驻天宇,照亮我们的海防前线.还是不要吹奏画角,以免惊动那蛟龙的沉梦,也就是不要惊动陈兵外海的敌兵,以便一网打尽。

结尾处,回到三人聚会的话题.照应十分圆满而自然。运用李白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说是我们三人对着自己的影子了。但我们几位知音就在一块,不曾有东坡那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凉和相思,我们的心是跳在一起的啊。

邓廷桢关于这次不朽聚会的词作,完全在林则徐的日记里得到印证:“即赴邓制军处.留饭。午后同舟赴沙角,在关提军舟中查点……携酒肴邀关提军、黄镇军同赴沙角炮台上小饮,月出后同登山顶望楼上,玩赏片时,仍与制军乘潮而返。”

邓荫柯编著,中华诗词名篇解读,商务印书馆,2014.01,第440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