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钟《萧湖游览记图考不分卷》

版本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抄本,1册,上图线普499865

清程钟撰。程钟,字袖峰,号竹西,山阳人。道光诸生。性谨悫,授徒以砥行洁身为工。留意乡邦文献,著有《竹西诗稿》、《淮雨丛谈》2卷续2卷等。卒年74,里人私谥贞介先生。

淮安萧湖也称萧家湖,又名珠湖,位于淮安区古城西北,运河堤东侧,与勺湖、月湖并称淮安三湖胜景。萧湖湖畔有曲江楼、莲花街、古枚亭和漂母祠等多处名胜古迹。

萧湖自明代至清道光初,为淮安第一名区。后因水火兵乱,逐渐衰败。然作者其时所见剩水残山,流风余韵,尚多可观之处。有客于其地者,爱萧湖之景,欲绘一图,征名流题咏,使湖山生色,程钟遂于光绪三年作《萧湖游览记》一文,并作“注略”,将记中所涉及地名一一考释。客者所绘萧湖全图亦附之。其后为程钟好友、学生等二十余人手书题记,多赞萧湖。末有附录,为作者好友所作歌颂萧湖诗赋六篇。

原文

萧湖游览记

清·程钟

淮郡旧城之北、新联城之西,有萧家湖,亦称萧家田,又曰东湖,不知始于何时。尝运道经由城东之时,此湖盖与城西之管家湖、城北之屯船坞[1],溪港交通而波澜未阔。自联城东建,运堤西筑,中间洼下之地,乃悉潴者而为湖,以成一方之胜概。湖之南,水田数百亩,中多菰蒲,渔艇往来,与鸦鹜相征逐,滨湖居民多食其利,其西则韩候钓台,屹然而耸峙,俯临清波,东望无际。台之南有御诗亭[2],亭后有陈烈妇墓[3];台之北有漂母祠,祠侧有蒹葭亭,游人多集于此,流连吊古,此萧湖南畔廖廓之境也。其中则石堤横亘,以便行人,蜿蜒数里,势若长虹,地上斫莲花,俗名莲花街。街跨数桥以通舟揖,极东处曰通城桥,稍西曰通惠桥,又西曰通济桥。石堤之两端均有茶亭,以憩过客,东曰慧照,西曰永裕。慧照亭之北为石观音庵,昔年有义丐吴姓寓于此,好行善事,亭中有碣书之。庵之西为郡历坛。对平湖,遥望西城塔影,北门钟楼,若拱揖然。坛之西不及半里许,有福建庵[4],宛在水中,地极幽僻。西过石嶂,则至永裕亭焉。亭距荻庄田址不远,其南为周宣灵王庙,新安旅人所建,以栖同乡之士,内有王梦楼[5]太史所书碑版,人争爱玩。此介萧湖南北之中即足资游眺者也。其东北隅曰郭家墩,又曰阮溪,今呼为三汊河,东达城壕,北接魁楼,烟水甚阔,昔时名园环筑于此,如明代之恢台园、绕来溪亭。国初之曲江园、梅花岭、止园、华平园、岭云阁、听山堂、晚甘园、依绿园、柳衣园诸遗迹,今皆湮没无存。惟树色溪光犹如旧日耳。湖之西北涯则近古枚里,为居民稠密之地,有金锁闸以扼罗柳河之尾闾,有灵惠桥以集三城出入之船舫。龙舟则竞于午日,河灯则散于中元,小坝茶楼,晚风笛韵,普光禅院落日钟声,每与游舫弦歌遥相应和。此萧湖迤北一带之风景也。余淮人也,世居郡城外,敝庐去萧湖不远,常泛棹以入城,时临流而纵目。或当暑雨初霁,或逢寒雪乍晴,或春风柳绿之时,或秋水葭苍之候,见夫茫茫洲渚,渺渺烟波,不禁心旷神怡,而俗虑为之顿释,岂必身游海上始谓能移我情耶!客有寓是里者,爱萧湖之景,尝欲绘为一图,且缀以诗歌,俾湖山生色,其兴趣颇属不浅,余因作是记以遗之。时光绪丁丑七夕后二日。

注释

[1]屯船坞:在今周恩来纪念馆附近,即桃花垠。古运河由淮安郡城东面、北面绕向西达湖嘴。后改为由郡城西向北直达湖嘴。郡城北河道遂专作屯船坞,专门作漕船修理之所,一时人烟鼎盛,楼台蔚起,歌管喧繁,遂为胜境。
[2]御诗亭:乾隆每次南巡,都在淮安留下诗作。亭中的诗碑,是他一次南巡(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时所立。全文为“洴澼絖人识俊雄,偶然一饭济途穷。丛祠不断故乡火,冻浦犹存沉钓风。奚异三千六百轴,输他济北谷城翁。淮阴生死由巾帼,是始须知以是终。”此碑“文革”中佚没,今碑为20 世纪80 年代新刻。
[3]陈烈妇墓:陈列妇为清康熙时一富豪家婢女,富豪屡欲占有,陈誓不从,富豪怒,遂将其嫁给一极穷且长年病卧之人,希望她能回心转意。谁知陈女甘受穷困.悉心侍失。富豪技穷,一日白昼入陈女家,欲行强暴,陈女遂夺门外逃.富豪穷追不舍。陈女挑至漂母祠前.贝一井,遂跳井而亡。当地百姓颇为不平,事后将陈女尸体埋葬。此事惊动官府,朝廷从封建礼教角度出发.给予旌表为节妇.立碑褒扬。而富豪亦受到惩处。
[4]福建庵:即妈祖庙,由福建商人建。妈祖即海神。庵中有天上圣母碑,今存楚州区。
[5]王梦楼:即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人,自少以文章书法称天下。清乾隆进士,曾任临安知府。周宜灵王庙即新安小学旧址,著名的新安旅行团即诞生于此。

抄本

图片[1]-程钟《萧湖游览记图考不分卷》-老淮安
图片[2]-程钟《萧湖游览记图考不分卷》-老淮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