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作者·编者

《淮安文史资料》第二辑《江北慈幼院》一文,谈到该院系由“本县三位在全国著名的银行家谈丹崖、周作民、朱虞生发起创办。以谈丹崖为主筹集,捐献了十万元作为基金。”并“邀请了我县的部分开明士绅组成院董会”,其中有田鲁玙、顾秋岚、朱邦宪等。现据我市社会知名人士、九十二岁高龄的沈京似老先生(现住上海)和八十四岁高龄的田少渔老先生(现住北京,即田鲁玙哲嗣)先后提供情况,特作如下补充、更正:

1921年夏,淮安发生特大水灾,庐舍淹没,难民遍野。谈、周、朱三先生于旅京同乡中登高一呼,捐得巨额救灾款项。赈事结束后,犹有余款,他们就移作办理地方慈幼事业,抚育乡里贫苦儿童。后来把这笔饯作为举办江北慈幼院的基金。此外部分旅京同乡又均各有资助,如沈京似先生一人就解囊万金,后被推为该院常务董事。

另据杨锡祺同志来谈:《淮安文史资料》第4辑《解放前国民党淮安县党部派系斗争片断》(114页):“周士嘉、曹镇藩做三青团负责人。”曹镇藩系曹镇汤之误。第4辑《解放前淮安教育概况》第16页:“此外有青年中学一所(系三青团主办的),青光中学一所。”按三青团主办的是青光中学而不是青年中学。又据崔峰同志来函云及同辑《抗战前淮安中医药概况》一文中写到抗战前淮安中医“喻秉恒”应为“於秉衡”之误。

《淮安文史资料》第4辑(10页):《周峋芝先生及其遗诗》一文,内有“一九二○年十月李纯暴死于江苏督军公署,峋老即退隐扬州,住马氏玲珑山馆故址。”现据刘鹗后裔刘德馨同志(现住苏州)提供:周峋芝于1920年李纯死后,即卸职回淮定居,住淮安城内地藏寺巷刘宅(即刘鹗故居的一部分)。1929年春因原典刘姓房屋被房主赎回,始迁居扬州。峋老居淮期间,除以诗酒自娱,并在刘姓花园废墟上,开荒种莱。当时淮扬镇守使马玉仁驻节淮阴,他非常崇拜峋老,常从淮阴乘专轮来淮安与峋老晤谈竟日。

《淮安文史资料》第四辑《淮城寺庙概述》一文作者丁乃霁来函提出如下更正意见:

该辑169页20行14字“叶”字应删去。同页第21行:“于唐龙朔初年(661)”亦应删去。

该辑170页10至11行:“宋嘉祐……‘泗洲大圣’。”应改为“至宋僧伽有‘泗洲大圣’之号”。其中“嘉祐(公元一○五六至一○六二)年间”等字句均应删去。又同页12至13行:“生前供养,死后奉遗像”,应将“生前”,“养”,“死后”等字词删去,改为“供奉遗像”四字。

该辑170页13行:“半登桥”改为“丰登桥”。又179页13行:“善缘庙”应改为“善缘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