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迹半个多世纪的“十番锣鼓”再现楚州


新华社南京2003年7月30日电(丁小松 陈志化)近日,唱腔优美、韵味十足,绝迹半个多世纪的古曲“十番锣鼓”,重新在其流行地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广受欢迎。


“十番锣鼓”,又称武昆。它是清朝皇宫和漕运总督府音乐流传至楚州民间,同楚州盛行多年的昆曲相融合,并加入锣鼓打击乐器而形成的楚州特有的民间音乐。“十番”的曲牌共计有二十多种,音乐分三个声部:第一声部是器乐曲,第二声部是唱腔,第三声部是打击乐。器乐曲旋律优美,韵味十足。乐器有笛、萧、笙、琵琶、二胡、京胡;唱腔的唱词文学性较高,大部分是反映人们健康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词句;打击乐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堂锣、号筒、木鱼、拍铃、拍板,节奏稳捷,轻重分明,各件乐器交替打出各种点子,具有独特性。楚州曾有十几支演奏“十番”的民间团体(俗称堂子会)。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的“都天会”和五月初一的“东岳庙会”,各个堂子会招集所有的艺人结队,走街串巷,最后汇集到“东岳庙”打擂台,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十番锣鼓”最后一次公开演奏的时间是1939年正月初七。自此以后,这一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逐渐被人所遗忘,原来的艺人也逐渐谢世,“十番锣鼓”几成绝唱。为抢救这一特色文化遗产,楚州区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经过近一年的抢救性发掘整理,搜集整理了《金盘捞月》、《咏花》等二十多部曲目,并组成十多人的民间表演队伍,使这一“声音遗产”重现天日,得到保护和传承。(记者 高璎璎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